中午是指什么时间
中午指现代二十四小时制的11:00至13:00或十二小时制的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人们在中午时分会进食午餐,然而在现代繁忙的生活与工作压力下,很多人不进食早餐与午餐而改为进食早午餐。中午午睡的注意事项午睡时间因人而异。它主要取决于你早上何时起床,比如习惯于5点钟早起的人,应该在下午1点钟午睡。午后打盹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因此,如果想要午睡,那就尽量早点睡,强打精神硬撑没有任何意义。午睡10~20分钟最佳。有学者对不同时长午睡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对大多数人而言,午睡10~20分钟效果最佳,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醒后大脑迟钝。睡前一定要设闹钟。这对睡个好午觉很关键,因为许多人担心会不会睡过头,结果很难入睡,而设好闹钟会使人消除这一担忧。
午时拼音
午时的拼音 拼音:wǔshí。午时,十二时辰之一,,对应现代时间的11时正至13时正,即日中、日正、中午等。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如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词目:午时基本解释一般指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为古代计时法详细解释1. 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唐 白居易 《昼寝》诗:“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一个可着了我一药箭,只要到午时,他这条命,可就交代了。”2. 半夜。宋 王禹偁 《中秋月》诗:“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
午后是指几点钟
午后:中午以后,晚上以前。一般指从正午十二点后到日落的一段时间。详细内容:本义【词目】午后【读音】wǔ hòu【释义】用于时间状态,中午(12点)以后,称为午后(下午)。【出处】《北齐书·萧放传》:“所居庐室前有二慈乌来集,各据一树为巢,自午以前,驯庭饮啄,午后更不下树。” 唐·白居易《慵不能》诗:“午后恣情寝,午时随事餐。”【示例】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到第六日午后,忽然下一场大雨。雨声未绝,砰砰的敲门声响。”《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次日午后,安太太便先回来。”诗句曲游春(周密)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慵不能(白居易)架上非无书,眼慵不能看。匣中亦有琴,手慵不能弹。腰慵不能带,头慵不能冠。午后...自喜(白居易)身慵难勉强,性拙易迟回。布被辰时起,柴门午后开。忙驱能者去,闲逐钝人来。自喜...闲园独赏(白居易)午后郊园静,晴来景物新。雨添山气色,风借水精神。永日若为度,独游何所亲。仙禽狎君子,芳树倚佳...酬姚合(贾岛)黍穗豆苗侵古道,晴原午后早秋时。故人相忆僧来说,杨柳无风蝉满枝。百度百科-午后
午时是几点
午时是上午11时正至下午1时正。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午时为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12个时辰的具体时间【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午时是几点到几点?
午时。古今时辰详情如下:子时:0:00。丑时:2:00。寅时:4:00。卯时:6:00。辰时:8:00。巳时:10:00。午时:12:00。未时:14:00。申时:16:00。酉时:18:00。戌时:20:00。亥时:22:00。扩展资料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时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古代午时是什么时候?
午时是11:00至13:00。午时:午时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而正午十二时又有平午、平昼、亭午等别称。如宋苏舜钦《紫阁寺联句诗》:“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这时候太阳最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午时十二时辰对照时间表:午夜23时至1时--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凌晨1时至3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凌晨3时至5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清晨5时至7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上午7时至9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上午9时至11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下午13时至15时--未时:日跌,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下午15时至17时--申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人定也就是人静。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晚上19时至21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亥时: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十二时辰十二时辰的由来: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昏、戌时、日入、黄昏、人丁。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懂得十二时辰的换算,读懂了中国人的一天,中国十二时辰的优雅味道。十二时辰的组成:十二时辰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十二个时辰: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我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 而已干支为纪。”(赵翼《靡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夏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中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午时是几点到几点钟?
午时指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唐-白居易-《昼寝》诗:“不作午时眠,日长安可度?”意思是不在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睡觉,长久的白天怎么能度过。十二时辰中其他部分时辰指的时间1、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2、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3、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4、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午时是几点到几点钟?
午时就是日中,又称为日正、中午,具体时间是北京时间11:00至13:00。午时就是十二时辰当中的一个,在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根据传统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因此,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所以,午时就属马了。午时的解释午时就是中午的时间段,是上午11时到下午1时正。这个时候太阳最为猛烈,相传这个时间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就会会产生,而马属于阴类动物。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脾气温顺,个性明朗,待人和蔼可亲,通常能不依赖祖业自立门户,有自己的成就和事业,享受独立的人生。早年运势多舒坦吉利,为人乐善好施多能安享晚年。
午时是什么时间?
午时对应现代时间的11时至13时。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_、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午时是几点到几点的意思?
午时三刻指的是中午的12点45分,古代计算时间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指的是11点到13点。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古人习惯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以外午时三刻的人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因此在这个时候处决犯人是处于一种人道的目的,可以减轻犯人的痛苦。二更指当地时间晚上九点三十六分左右。又称二鼓。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扩展资料:夜晚五个时段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今,半夜三更、打更、更夫等概念已不再与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但在史籍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古计时名称仍然十分重要。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更 (汉语词语) 百度百科-午时三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