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用人之道

时间:2024-04-08 05:19:42编辑:莆田seo君

学曾国藩识人用人之法

一、识人之名


曾国藩快速识人的功夫有口皆碑,她的名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他年轻时也曾被人骗过,所以后来他就养成了对人要全面考察,从“身、心、手、口、眼”全方位进行。“听其言量其心志,观其行测其力,析其作辨其才华,闻其誉察其品格”,由此可以全面考量人才,做到客观公正。

曾国藩认为,人士社会关系中的人,识人,并不是孤立看“这个人”,而是要看他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表现。于是曾国藩每次会见一个人,都进行登记备案,标注这个人是“可用、不可用、优秀”。这些人事档案帮助他日后甄选人才提供了数据资料。

二、识人之术

曾国藩在自己日记中复盘了识人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曾国藩指导李鸿章佮识别兵勇:

第一看五官,以双目神不外散,鼻梁直,嘴唇厚为最好。

第二看皮肤,以肤色粗黑,双手多茧为最好。

第三看说话,以木讷寡言为最好。

主要看这三条,其余次之。

三、识人之法

曾国藩在日记中记载: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

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四、感悟

通过本节课内容学习,知道如何为人处世,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想要结交什么样的人就要先成为这样的人,曾国藩识人之术也是他自己为人处世历练出来的。

我要做个中正、勤恳、正直、包容而有含养之人。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写曾国藩创建湘军的制胜之道:用笨人,做笨事。

咸丰三年,曾国藩决心创建湘军。用什么样的人来组建这支军队呢?用曾国藩的话来说,是“选士人,领山农”。

曾国藩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用,在“士人”之中,他还有一条十二个字的标准,哪十二个字呢?就是“有操守,没官气,多条理,少大言。”


有操守,是指有信仰,有原则;没官气,就是没有官僚习气,质朴;多条理,就是头脑清楚,做事有条有理;少大言,就是不吹牛,说话实在。

曾国藩之所以“选士人”,而不用绿营军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非常反感“官气”。什么叫“官气”呢?就是旧体制内的习气,比如做事讲资格、讲程序、讲表面文章而不求实际。

曾国藩说:“大抵人才约有两种:一种官气较多,一种乡气较多。官气较多者,好讲资格,好问样子,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妨彼碍之弊。其失也,奄奄无气,凡遇一事,但凭书办家人之口说出,凭文书写出,不能身到、心到、口到、眼到,尤不能苦下身段,去事上体察一番。乡气多者,好逞才能,好出新样,行事则知己不知人,言语则顾前不顾后。其失也,一事未成,物议先腾。两者之失,厥咎维均。人非大贤,亦断难出此两失之外。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必取遇事体察,身到、心到、口到、眼到者。赵广汉好用新进少年,刘晏好用士人理财,窃愿师之。”官气较多的人,就喜欢讲资格,摆架子,说话不出格,循规蹈矩。这样的人,自然魄力不足,没有朝气和创造力,遇事但由下人经手。


在没有官气的读书人中,曾国藩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宁选笨的,不选聪明的。我们今天用人,往往会愿意选择反应快、头脑灵活的人。曾国藩却愿意用看起来比较笨拙的、心眼实的人。

所以“湘勇之兴,凡官气重、心窍多者,在所必斥”,坚决不找心眼多的人。


一般人选择人才,都愿意选口才好的,但是曾国藩选将领,却喜用“不善说话”之人。为什么呢?他说:“将领之浮华者,一遇危险之际,其神情之飞动,足以摇惑军心;其言语之圆滑,足以淆乱是非。故楚军历不喜用善说话之将,非仅一营为然也。”就是说这些会说话的人,到关键时候,不见得靠得住。


什么叫“领山农”呢?


征兵主要收纯朴的农民,而且是山农,这是因为中国有句古话:近山者仁,近水者智。“山僻之民多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游惰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善用兵者,尝好用山乡之卒,而不好用城市近水之人。”


曾国藩在处理湘军内部关系的时候,也是两个字——“拙诚”。


一个集团领导者的个人风格,往往决定整个集体的风气。如果领导者习惯用权术,整个团队肯定会充满权谋斗争,巨大的精力会浪费在勾心斗角当中。要想不出现这样的局面,领导者就要跳出权谋思维,采取“拙诚”思维。


曾国藩对待下属,第一个特点就是不用权术。他说“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要对同事、下属推心置腹。


其实曾国藩一生做事,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做得扎实,做得牢靠。


这种作战方式,也是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思维方式的体现。


两个人打仗,在那等着对方进攻的是主,主动进攻的是客。


曾国藩说:“守城者为主,攻城者为客。”守城的人是主,你去攻城,你就是客。太平军战争经验丰富,要攻下太平军把守的城池,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守城者依托高大的城墙,上面还准备了滚石木。坚城之下,如果强攻,守城者从城墙上往下放枪放炮,湘军死亡率极高。


天下为什么大乱?因为聪明人太多了,相互欺诈。湘军最后成功,靠的是两个字,一个是拙,一个是诚。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1、人才始终是头等大事 。2、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3、无为而治,以诚相待 。4、适才适任,妥当安排。5、适时交心,真诚不欺 。6、“以志帅气,以静制动”。 7、广收人才靠“同”缘 。扩展资料:曾国藩人格修练:1、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2、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3、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4、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5、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早年修身十三条: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5、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6、谨言(刻刻留心。)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8、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9、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10、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11、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12、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13、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

读透曾国藩004 识人用人之道

曾国藩日记原文  (成丰九年九月初六日)




原文中的李申夫即李榕(字申夫),原是他礼部的下属,后来曾国藩向朝廷申请李榕来军,曾国藩很看重李榕,让他统领一支队伍,并亲自传授营务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二是陶熔铸旧,循循善诱,教育砥砺,培养自己的子弟兵。




左宗棠以今亮自称,认为自己是当世诸葛亮,经常不把人放在眼里。他说曾国藩『儒缓』,因此贻误了很多战机,但对于曾国藩的识人用人,却是自愧不如,他写给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关于曾国藩的知人善任,陶熔铸就,有两个人故事流转很广,也最有代表性。




有一天傍晚,曾国藩从外面办完公回到家,有人给他推荐了三个人,他在庭院里观察了一下这三个人,其中一个不停地朝屋内张望,还好像在思考着什么;第二个人低垂着双手,规规矩矩地站着;第三个昂首挺胸,背负双手,抬头望天,气定神闲。

曾国藩召三个人至客厅攀谈,第一个人健谈,对他的喜好也很清楚,而那个气定神闲的年轻人话很多,但往往语出惊人,直率犀利。

后来,曾国藩给那位最健谈的年轻人,安排了一个有名无权的虚职;派最沉默、表现不突出的人去管理马革钱粮,却对气定神闲的那位重点培养,此人很快在湘军中脱颖而出,还被封人爵,他就是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李鸿章喜欢熬夜写文章,经常处理文书工作到很晚,跟我们很多人一样,是猫头鹰型。因此,他刚到曾国藩军营的时候,也喜欢晚上干活,早上睡懒觉。

曾国藩除了每天早起,还有个习惯,就是每天和下属、幕僚一起吃早饭,这与现在很多名人如查理-芒格等喜欢搞的早餐会类似。

有一次李鸿章没有早起。曾国藩抬头一看,一桌子人吃饭,唯独不见李鸿章,就派人去喊。李鸿章托自己生病,说不吃了。隔了一会,又有人过来敲门,原来曾国藩知道李鸿章没有生病,并传话说:今天人都到齐了,才开始吃饭。

李鸿章只好起床,小心翼翼地溜了进去,和大家一起吃早饭。

曾国藩看他进来了,也没有说什么,开始动筷子吃早饭,只是一言不发,过了半晌,曾国藩放下了筷子,突然站起身来,认真地对李鸿章说:少荃(李鸿章字少荃),你既然来我幕中,我就有言相告,到我这里来的人,都得守一个“诚”字!。说完,曾国藩拂袖而去。

留下李鸿章端着碗站在那里,呆若木鸡。

自此以后,李鸿章痛定反省,再也不敢睡懒觉。他晚上熬了夜之后,早晨还是一大早就起床,而且这习惯,贯穿他的一生。

李鸿章也再也没有在个人习惯上被他的老师曾国藩指责过,他是曾氏真正的嫡传门人,成为了近代历史中的风云人物。




人才,都是发现和培养出来的。


扬善于公庭 规过于私室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公开场合要多表扬一个人的优点,在公庭凸显他的能力和声名;对于他的缺点和过失,要私下里去纠正规劝。出处:《曾国藩家训》启示:在社会上形成普遍的扬善风气,对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大加赞扬,对他人取得的成就和进步进行广泛的传播和颂扬,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良性循环的模式中来,有效推动社会的进步。扩展资料: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连忠玉》如何让自己变得高贵?曾国藩的审人用人之道!

如何让自己变得昂贵?曾国藩的用人之道!下面有趣的历史系列将为您带来详细解答。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深受人们尊敬。就连李鸿章、左等伟人也是从他的门下走出来,把他当老师。他懂得人类行为的大智慧,所以他一生都很富有。曾国藩不仅知道如何做人,而且很懂人。他一生致力于学习和用人,编著了《冰镜》一书。直到现在,全世界都还在争相阅读,试图从他的成功中吸取经验。曾国藩的一些门生非常羡慕他的高价。曾国藩说,人人都可以买贵的东西。有三句话。事实上,曾国藩告诉世人如何致富。“尊严与沉重是你的舞台,谦卑是你的舞台,拯救心灵是你的舞台。”一个人具备这三个特征,往往是昂贵的天然气到来的开始。遇到一个也是个好兆头。首先,尊严和沉重是你的阶段。与谦虚相对应的,其实是人的肤浅。总的来说,年轻人还是不确定的,所以做事总喜欢捣乱。他们甚至都不淡定,也不是很贵。人到中年如果不成熟,还是会犯鲁莽冲动的错误,这样的人也不会真正富有。因为性冲动,你总是给自己找麻烦。一个人如果老是闯祸,怎么能叫贵?一个人的高尚精神必然来源于他身份的尊严,不是因为我们娇嫩的身体和昂贵的肉,而是因为我们的节操和高尚的个人行为,这是一个人高尚外表的标志。如果你想培养你的高尚精神,你应该从厚重开始。你训练得越高,你就会做得越好。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感到敬畏,高尚的精神才会油然而生。其次,谦逊和宽容是昂贵的。其实很多人对昂贵的天然气有误解,认为它比别人优越。他们不需要把别人当回事,他们只是在对周围的人发号施令。似乎别人不如自己。如果他是这样的人,即使过着富裕的生活,别人也会看不起他。他可能因为职位差距表现的毕恭毕敬,但内心会被鄙视。昂贵的汽油不会让你成为孤独者。如果没人爱你,那么贵的汽油哪来的?所以越是高贵的人,越是谦逊踏实,所以关系很好,这也是你受欢迎的原因。一个人要想由内而外散发出高贵的精神,就必须有一颗宽厚的心,能够忍受世界上无法忍受的事情,也能够忍受世界上无法忍受的人。你越能容忍和原谅,你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如果你这样做,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第三,记住它是非常昂贵的。鬼谷子说过一句话:“小富即小贵,前途不可限量;富而贵,富而不限。”这句话含义深刻。人生获得财富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如果过于注重名利,就会踌躇满志。这些人目光短浅,不会有光明的前途。只有对财富和财富漠不关心,反而看不起的人,如果有野心,才会获得巨大的幸福。一个人的财富不是自己用虚无的空间创造的,而是从外界获得的。如果他独自享受财富,即使他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也不会有多少乐趣。用财富和荣誉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是没有价值的。生活中真正高尚的精神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财富。只有拥有一颗慈悲的心,善良和慈善,用你的财富去帮助需要的人,才是昂贵汽油的真正意义。自古英雄志存高远,从不暴富。一个人的汽油贵,来源于做人做事之类的小事。金钱可能是有价值的,道德更是稀有。金钱没有重量,但做人没有止境。这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曾国藩挺经的全文翻译 曾国藩挺经的全文翻译分别是什么

1、原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ying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2、翻译。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曾国藩挺经原文与译文

原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ying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翻译。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之处也不忽略,遵循自然之理而行,一时也不间断,这样内心自省而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

对比鬼谷子、诸葛亮、曾国藩三人的驭人术,谁能更胜一筹?

我觉得我个人更加赞同曾国藩的驭人之术,为什么这么说呢?还得需要分析一下他们三个人驭人之术的特点,答案就能揭晓了。所谓驭人之术,就是让别人为自己所用,让别人跟着自己心意走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奸计实现这个目的,当然也可以通过真诚的感动他人实现,鬼谷子就是前者,而诸葛亮居中,曾国藩便是后者,所谓以德服人就说的是他吧,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让人佩服呢?现象我们有很多人还像鬼谷子一样,内心诡计多端,总想各种捷径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虽然说这样做起来很有效率,不需要自己多付出些什么,可是,这样利用别人真的就不会出现反作用吗?我想应该会有反作用的,就拿他弟子苏秦来说,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鬼谷子的驭人之术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为齐国客卿的他竟然还心系燕国,得陇望蜀,利用齐王保护燕国的利益,最后还是被发现了,弄得声名狼藉的地步。诸葛亮虽然没有这么奸诈,却也是一个善于攻心之人,他所谋划的战役,大部分都和心理战有关,除了天时地利之外,人和是另一个重要的部分,他不但要巩固自己的军心,还要先溃散敌人的军心,但是曾国藩不同,他待人接物的方式是宽厚的,一直以来他都以身作则,从不伤害他人的利益,以善良,宽容的心对待周边的人。他的到的不止是帮手,还有他们的心,这些人都心甘情愿的为他做些什么,因为值得,因为感恩,由此看来,是不是曾国藩更胜一筹呢?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将心比心呢?

单论用人水平,咸丰与崇祯相比谁要更胜一筹?

如果拿崇祯和咸丰相比,如果单从用人水平方面来说,两个人的用人水平是差不多的。崇祯和咸丰两位君王,都是属于比较优柔寡断的那种类型,在国家大事面前没有自己的魄力,而且受牵制的因素很多,所以失去了反抗的最佳机会,最后使得两个朝代走向了不同的局面,很多人都喜欢在两位帝王之间踩高捧低,但其实因为他们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虽然在内忧外患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也有一些致命的细微差别,所以说单从用人水平来讲,两个人是差不多的。一、性格相似历史上很多人都喜欢拿这两位君王来做一个比较,正因为这两位君王之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性格方面,两个人在性格方面都有一些优柔寡断的地方,而且在国家大事面前总是缺少一些帝王的魄力,这样就很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以至于耽误了解决国家大事的最佳时机,这也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因为两个人在性格方面的相似之处,所以在选贤用能的方面,两个人还是非常相似的,因为他们自己缺少魄力,所以总喜欢一些听他们话的臣子。二、内忧外患对于这两位帝王来说,可以说在他们身上的重量是非常大的,他们面对的是同样的内忧外患,而且在同样的年纪做着同样的事情,这些方面都是非常相似的。因为身处于同样的内忧外患之中,所以两个人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相似的,要能够改变现在的局势,给国家新的生机,所以说从这一方面来看,两个人的用人方向是相同的。咸丰和崇祯两位帝王,历来就被人们所比较,因为两个君王有同样的遭遇,而且他们在性格方面也非常的相似,如果我们单从用人水平来讲,因为他们对人才的需求是一样的,而且同处于同样的内忧外患之中,所以用人的水平是一样的。

上一篇:谢大脚

下一篇:延安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