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教师

时间:2024-04-08 04:02:07编辑:莆田seo君

什么是教师道德敏感的体现

什么是教师道德敏感的体现,具体内容如下:对学生处境的切实体谅、对教育价值立场的敏锐觉知、对学生教育需求的灵敏捕捉。扩展资料:教师道德敏感性是对教育的道德属性与道德目的的敏感,不仅包括对教育情境中道德元素的察觉与正确解释,还包括对非道德情境中可能的德育机会的觉察;它不仅可能预测及时的教师道德行为,也可能预测延时的教师道德行为;它不仅是对教育情境的“一次性”应激心理,还是对完整教育过程的道德价值的深切认同。对学生处境的切实体谅、对教育价值立场的敏锐觉知、对学生教育需求的灵敏捕捉是教师道德敏感的体现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素养一般来说,就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人文知识,二是人文精神。有了人文知识不一定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虽然构建在人文知识之上,也隐含在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实践活动当中。人文素质涉及的是人自身如何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方面的问题。它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修养的外显而展示个人。教师是人生中的一面镜子,如果要让孩子做什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越高,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越有成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越深入,教师的人文素养越能得利有效的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

您好,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摘要】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提问】
您好,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标准具有高度的严格性;意识具有强烈的自觉性;行为具有独特的示范性;影响具有潜在的深远性;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回答】
扩展: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反对学校中使人变得呆笨的棍棒纪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回答】


青年教师怎样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而青年教师是开展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极重要的力量。因此,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指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教学的表达能力、组织教育教学能力等。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日益增多,虽然他们思想活跃,学术基础扎实,但是他们的教育和教学能力普遍较低,无法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很难将学科知识转化为教育知识,导致目前高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本科生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和竞争创新能力不足,毕业生就业能力不高。下面我就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如下论述。
1.推行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新模式,加强岗位培训,培养青年教师们的实践教学意识,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方向,使教师对学校的定位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使青年教师结合专业知识背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使得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相融合、相适应。
2.完善学校的听课制度。听课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听课,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巧及教学能力。青年教师在听课之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准备,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因为随着主讲人和讲课内容及听课人群的不同,教学方式及教学技巧都会随之变化,听课人学到的东西也会随之不同。听课的时候,不能被动地听课,而应该讲求听课方式,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同时,对于所听课程的选择,可以考虑选听一些跨学科的课程,使青年教师增加对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在其他的专业和理论上应用的了解,这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与交流,扩大青年教师的知识层面,拓展个人的研究领域,更有利于学生注意不同学科和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
3.在教育教学资料日益丰富和网络方式日趋多样的情形下,利用网络搜寻资料,丰富教学素材。因此,青年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网络搜寻各种教学资料和资源,而且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设定教材和授课对象等,对教学目的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及研究,最终决定课程的授课方式和技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意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理论和知识都比较扎实、精力充沛且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有评职称的压力,这就使得青年老师更加偏向于科研而忽略教学,导致论文和项目逐年增加,使得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下降。其实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教学可以使青年教师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为其科研工作打好基础;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可以将科研工作应用其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教学和科学研究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
5.建立健全考评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规范的制度是各项工作得以落实的保障。目前,高校教师的学术科研考核体系比较健全,但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考评体系却严重缺失。相关的主管部门也未颁布相关的老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考评指标体系,与教师息息相关的职称评审偏重于学术成果,而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动辄没有明确的要求,这种导向显然不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必须尽快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考评纳入教师业务的整体考核中,这样,才能在制度层面上建立有效机制,保障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因此,高校在制度上要引导、鼓励和支持,采取与教育教学能力有关的考评制度等方面措施。
总之,现代高校把学生素质提升作为教学工作重点,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具备多元的综合教育能力,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因而不管是教师岗前培训还是在岗培训,都应该注意培养教师的多方面教学能力,包括教学技能、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使其成为符合现代高等院校发展需求的复合型教学人才。致力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青年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丰富综合教学能力,个人努力与岗位培训相得益彰,保证其能够承担起现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之责。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应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对青年教师而言,良好的基本功对于提高授课质量作用重大,青年教师平时授课中应重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教师的首要职能是讲课。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首要任务是掌握良好的教学基本功。青年教师往往学历高、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基本功相对欠缺,同时也容易忽视教学基本功的日常养成,在授课中容易经常出现自己明白而讲不清楚的现象,造成课堂气氛不够、授课效率偏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青年教师应注重教学基本功的日常养成。

  一、教学基本功的基本要求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上的“讲、写、演、画”和课后的教学评价等。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应用,传统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的听”的授课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以多媒体为手段的新的教学方法,这就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发生了改变必然也会引起教学基本功的改变,青年教师在掌握传统基本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学基本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要求。

  (1)授课节奏快。随着多媒体进入可堂,授课时多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取代了在黑板上的书写。这种靠鼠标的点击速度明显快于在书写,造成了授课的节奏加快,使学生思考的时间变短,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授课中注意把握授课节奏,注意授课内容的衔接、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便于学生的理解。

  (2)授课信息量大。利用多媒体教学无疑增加了信息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更多的资料、认真准备授课内容。同时,授课时防止枯燥乏味的、平铺直叙式的讲述,应注意方法,区分重点、难点。在课程的设计上设置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节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授课内容。

  (3)课前准备的时间长。课前除了要认真准备教案,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做好幻灯片的设计,设计不仅内容上进行合理安排,注意相互之间的衔接、幻灯片效果,奔着打动别人先打动自己的目的对讲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幻灯片中包含信息量越大,查阅资料需要的时间也越多,合理安排信心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理解和思考。

  授课时出现的新特点,对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年青教师把握好细节,平时练好基本功,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

  二、提高教学基本功的需要把握的几个方面
  教学基本功的提高需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端正心态、提高认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心灵工程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授好课、育好人。讲课是教师的首要本职工作,怎么样讲好课,内容让学生容易理解、讲课让学生欢迎,是我们年青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只有把心态摆正了,认识到教学基本功的重要性了,才会思考自身在教学基本功上存在的不足,才会考虑提高和改进的方法,才能达到授课质量提高,最后达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首先要端正心态,把教学基本功练好,当好学生专业上的引路人。可以给自己制定合理的提高计划、营造一定的紧张气氛,要求自己通过一门课达到提高哪些具体目的。(2)多请教、常观摩。老教授、教学名师授课经验丰富,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基本功体会深,年青教师应多向他们请教、多听他们的课,博采众长、积累授课技巧,这样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下载一些精品课程,向名师学习,见多才能识广,通过日积月累,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针对自己的欠缺有针对性的观摩,看经验丰富的教师是怎样控制自己语速、怎样进行幻灯片的设计、怎样营造课堂气氛、怎样进行课堂互动。

  (3)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只有熟悉教材,课堂上才能很好的驾驭授课内容,高效率的授课来自课下精心的准备。备课时可以多选基本教材,注意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清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多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更新率。好的课堂设计往往更容易提高学员的兴趣,提高授课质量。可以从开头、中间内容和结尾进行把握设计。课堂的开头要有新引力,可以采用故事开头法、问题开头法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中间内容要饱满,要信息量大,要有兴趣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结尾要有悬念,可以使用悬念结尾法、事实结尾法等形式。各个环节逻辑鲜明、联系紧密。同时注意对幻灯片的精心设计,包括幻灯片的内容、形式、重难点的区分,图片和视频的插入,尽可能使每一页幻灯片都有吸引点,力避满页文字,让学生看起来枯燥无味,尽可能使幻灯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4)勤反思、善总结。反思、总结同样是提高教学基本功应注意的的重要环节。每堂课授课完毕或一门课结束后,都应善于总结。总结包括本堂课的授课节奏、课堂气氛、知识点理解、学生的反应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批改学生的作业、和最后的考试发现授课存在问题,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自身的不足。总结本堂课的授课行为,每一个授课环节,本节课存在的不足,哪些地方讲解不够生动等问题,在下次课中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基本功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青年教师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注意提高专业与文化素养,就能够才能使他们在讲台上运用自如,青年教员的教学功力逐步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基本保证。


教育需要敏感性

  教育现场的敏感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捕捉研究课题或者生成课程。

    最近教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教育的敏感性。苗玲玲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无论是上课还是与家长沟通方面,都是我们年级组学习的榜样。而老师应具有敏感性,也是苗老师提出来。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由不同的敏感期,而老师应具有对教育的敏感性。在平日的教育的活动中,我也逐渐提高自己对教育的敏感性。

    敏感是指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在幼儿园中,孩子的想法也是瞬息万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认知也逐渐完整。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因孩子们新奇有趣的想法,而生成很多有意思的课程。

  在不是教育活动中呢?其实,我认为当孩子走进学校那一刻,每时每地都是“教育活动”。在这些教育活动中,老师需要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发现生活中和课堂上的“有意思/孩子喜欢的”活动。







    这个印有双子塔的盒子,瞬间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度注意力。孩子们听到有关马来西亚的故事,就会觉得很亲切,因为去年国际周我们的“国家“就是马来西亚。

  我看到孩子对马来西亚很感兴趣,并没有进行往日的分享。而是告诉孩子们,我们将开着“瑞德号”飞机,飞往马来西亚。孩子们一听,特别开心。转身我拿起班级内的地球仪,呜…呜…“我们飞到了美国,飞到韩国”…(在飞的过程中,其实是老师在地球仪找的过程)找着找着,哇,我看到了马来西亚,孩子们纷纷上前,“哇,我们带到了马来西亚”,我边指着地球仪边告诉雨点,“雨点,你妈妈去了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雨点似乎表现的更兴奋些。







  老师对教育的敏感性,有时还会意外收获。前两周,我妈也去泰国旅游了。她带来的菠萝蜜干,我拿来与小朋友分享,分享前给小朋友普及了有关波罗蜜的小知识。在讲故事中,我请小朋友闻闻波罗蜜的味道,有些孩子说臭臭的,有些说香香的。这时,我问他们,“波罗蜜为什么是臭的呢?”我听到鹏宇说,“波罗蜜臭的话,我们吃掉它,可以赶走细菌。”哈哈,这群孩子真是可爱。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当天晚上,我看到多多妈妈发的朋友圈——“多多回来说给我留了好吃的菠萝蜜干在上衣口袋,让我自己拿着吃,菠萝蜜干确实好吃(悄悄用水冲冲)甜甜的,心里如蜜一般”。







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现场,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后,实施教育活动。除此之外,还需要丰富知识储备。

学习,我在路上。


特别鸣谢雨点妈妈专门给小朋友带的礼物,因为这些礼物,才会有这个美好的故事,感谢多多妈妈提供的照片。


教师学习敏感期有哪些好处

什么是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这种能力与印刻现象十分相似,蒙台梭利将其称之为敏感期。具体是指儿童在连续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在这期间内,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感觉。敏感期的出现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有强烈的兴趣,几乎掩盖了其它层面,并且在这期间的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在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敏感期很短暂,并且在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然后经过这个时期就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同一个时期对相同的兴趣点有同样强烈的兴趣感。敏感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培养他们,使得这种能力真正的发展起来。例如绘画,如果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喜欢用铅笔涂涂抹抹,但大多数大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乱涂抹,阻止他们。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让他画也没什么兴趣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
因此根据对敏感期的研究,蒙台梭利提出了九大敏感期,它们分别是:
一、语言敏感期(0-6岁)
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呀呀学语的声音,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学习语言对婴儿来说,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容易地学会母语,正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因此,若孩子在两岁左右还迟迟不开口说话时,应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先天障碍。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三、感官敏感期(0-6岁)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三岁前,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吸收周围事物;3-6岁则更能具体的透过感官判断环境里的事物。因此,蒙台梭利设计了许多感官教具。如:听觉筒、触觉板等以敏锐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自己产生智慧。
四、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
五、动作敏感期(0-6岁)
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除了大肌肉的训练外,蒙台梭利则更强调小肌肉的练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能帮助智力的发展。
六、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了明确倾向。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七、书写敏感期(3.5-4.5岁)
八、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等动作敏感期内,得到了充足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便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书香的居家环境,使孩子养成爱书写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九、文化敏感期(6-9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三岁,但是到了六至九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蒙台梭利的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最大分别是什么

蒙台梭利教育认为所有孩子都具有人类倾向、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和四大发展阶段这四个发展普遍特征,但每个孩子的特征有不同表现时间和状态,老师需要观察和尊重每个孩子在每个时刻独特的天性和需要,精心营造有准备的环境,提供给孩子合适的教具、工作和活动,让不同年龄的孩子自由选择其喜爱的“工作”并投入其中,在发展孩子兴趣的同时,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和责任感;让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持续工作,培养意志力和专注力;让孩子能够尽最大努力地工作并取得成功,使孩子获得深刻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帮助孩子建立内在坚实的自律、自尊和自信,使得孩子能够跟随自己的内在指引,获得深刻的幸福成就感,帮助每个儿童实现独立、充分的发展,并培养其尊重与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品格。
蒙台梭利教学中,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为孩子准备完备的环境,通过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和动作发展,给孩子示范合适的工作,帮助孩子独立并成功地操作。老师通过环境中的规则帮助孩子建立内在规则。
蒙台梭利老师是环境中最重要的角色。老师要准备完备的环境,并未孩子与环境的连接建立桥梁;老师也是孩子“如何为人”的角色模范。在环境中蒙台梭利老师为孩子准备合适的环境,并及时移除环境中阻碍孩子发展的因素,设置并维护清晰的限制和规则,同时根据孩子的特征向孩子示范操作合适的工作,引导孩子参与到环境的活动中去。
蒙台梭利博士将蒙台梭利教师称为“启导员”,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最重要的工作是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环境中蕴含的秩序和意义是,为了给予儿童一种存在性的体验和影响。
其次,教育者为儿童安排的是一种参与式课程,即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工作材料”让儿童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兴趣,并进行创造性游戏,使儿童通过内在的、不可遏制的活动动机主动学习。
再次,教育者必须始终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敏感期”保持高度的警醒,并提供有效的指导。最后,蒙台梭利提倡一种自然的内在奖励原则,她认为赋予儿童自由的活动权利就是对儿童的奖励,因此,她主张取消外在的形式上的奖励和惩罚。
可见,蒙台梭利对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受过专门训练,系统接受多学科(如心理学、人类学、医学、教育学等)的基础知识,掌握教育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作材料的操作方法,学会观察儿童的内在生命和真实生活,洞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并及时把握儿童潜能萌发的契机及其发展的敏感期,等等。第二,教师的人格与个性品质更为重要,他们必须机警、稳重、有耐心、充满爱心、态度谦虚,绝不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思考,既不做儿童的统治者,也不做儿童的仆人,只需做一个“指引者”。
她认为,“儿童是一个充满渴望的观察者,特别易于为成人的行动所吸引,并想要模仿成人。关注儿童是成人的使命,他们是儿童行为的灵感之源,是一本打开的书,儿童可以从中学习如何生活。但是,一个适合的指导者必须常常冷静地、慢慢地行动,以便儿童能以自己的特殊方式清楚地观察成人的动作。”
因此,以儿童为中心的蒙台梭利教育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作为,与传统的幼儿教育相比,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加强了。


什么是蒙台梭利教师生活常规

一、 蒙式教育的十大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 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 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式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式教育法本质的前提。
(1)、关于自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关于纪律。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自愿的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环境教育儿童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保育内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地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地操作。“有准备的环境 ”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是环境,而且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给儿童安全感。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来得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和用具。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和场所。
(4)、美。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欲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必要的限制。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秩序。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像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 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的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已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

四、蒙式教育的五大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动作训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社交行为。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感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注意力。

数学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语言教育:通过对听觉、口语、视觉、语音、文字和阅读练习,培养幼儿听、说、认、读和书写能力。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自然、地理、历史、科学、音乐、美术。通过让幼儿学习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成人观察到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和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实际上,蒙班侧重的是常规行为习惯和数概念的培养,通过让孩子自己操作教具,让孩子通过尝试错误,既自己动手操作,来得到自我提高。教师在班中主要是观察引导,我觉得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多接触是有好处的,特别是3-4岁间,但蒙班对孩子的想象力和个性上的培养不是很多,另外,蒙式教育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它的教具几乎全是进口的


二、常规的培养
幼儿园的常规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规或习惯。蒙台梭利教室中的常规并不是要老师订定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教室里要运作顺畅,必须让老师与孩子都相当清楚的教室使用方式。 有了良好的生活常规不但教室容易正常运作,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对环境产生信任感与安全感。在蒙台梭利教室里,我让幼儿参与讨论教室中常规的订定,并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希望孩子坐在椅子上或工作垫时把脚收回,就要让孩子先了解到:如果把脚伸出很可能会把过路的幼儿绊倒受伤,同时坐姿也不文明。 再如让幼儿自由选择工作时首先要培养收拾归位的习惯。在孩子对新环境有所 了解熟悉后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让幼儿掌握工作取放的方法和收拾归位的方法,并且通过幼儿间的互相交流学习达到每个人都会操作的目的。 在让幼儿有参与感后,也要让幼儿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认同教室常规并且能够切实遵守。如果孩子不遵守常规时,老师的做法是首先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常规,如教室里常出现收工作后有人忘记将工作毯卷起的现象,经多次观察分析最终找到原因-----幼儿急于做收工作后的看电视或户外活动等事情而导致忘收工作毯,于是便把这一环节插入了收工作时由值日生等待最后一名幼儿开始新一项工作的想法,实施后果然收效显著。 同时执行常规时,教师要用正面引导语言,如告诉幼儿“在教室里不许大声喊叫”,不如告诉孩子“在教室里面都要小声交谈,以免影响别人”。
、教师的角色:蒙台梭利主张3—7岁的幼儿的教育不是以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为主,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关心、鼓励启发诱导和帮助下致至于自我活动,从活动中获得实际知识和教育,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协调发展。 蒙台梭利教室里的教师为孩子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孩子畅游其中,逐渐领会学习的乐趣,从而能主动的去探索世界,去学习和建构与自己的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帮孩子”而不是“替”孩子,把教师的要求真正转化为孩子的需要。
2、教师的任务
(1) 尽心维护学习环境:蒙台梭利在《幼儿的心智》一书中提到:唯有在环境的补助下,“正常化的”儿童才能在日后的发展 中显示出我们所描绘的那些能力:自发性的纪律、持续快乐的工作、乐于助人而且同情别人。 每天在孩子入园前,我们便准备好教室的环境:教具柜上的工作摆放整齐幼儿用品收拾妥当随时等待着孩子来探索。唯有预备好的环境在一天的作息中顺畅运作。等幼儿入园后。我们只需要静静的坐在那里“帮”孩子,等待着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服务。
(2) 适当的参与和指导:当幼儿全神贯注的工作时,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来判定是否参与幼儿的活动,从幼儿对活动感兴趣的态度上来判定是否介入幼儿的活动。 老师用喜悦的表情、愉快的声调在孩子当中流露出愉快的心情,使孩子们喜爱老师,使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变成对幼儿的鼓励和关爱。对那些干扰别人的幼儿以关爱的态度来干预他的行为,他会从心里感到惊奇,从心里体会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顺从老师的做法,久而久之便从内心形成良好的行为。
(3) 观察和倾听:当幼儿对教室里的某一教具感到兴趣时。

我们不要以任何的方式干扰他。因为这专注的情境开始时是那么脆弱细致,而且很容易消失,即使他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老师也要等待他的召唤,如果擅自介入他的活动中孩子便会没有了克服困难的专心工作态度。 最好的办法是当做小朋友不在教室里而全心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倾听,并对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纪录以作为和家长共同做决定时的参与依据。在这过程中还要把幼儿当作是有能力的个人,同时创造一些活动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展开想像。
以上是我在网上搜到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是蒙台梭利教师生活常规

蒙式教育法-教师生活常规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 一、 蒙式教育的十大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 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 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式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解蒙式教育法本质的前提。 (1)、关于自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 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事实上,放纵孩子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关于纪律。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如像哑巴那样的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的一动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积极的纪律包括一种高尚的教育原则,它和由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完全不同的。 她说:纪律的培养不能靠宣传和说教,也不能靠指责错误,而是在自然的活动中发展起来。重要的是使儿童在活动中理解纪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区别对和错。因此,真正的自由也包括思考和理解能力。一个有纪律的人应当是主动的,在需要遵守规则时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于别人。在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在教室里的儿童有目的、自愿的活动,每个人忙于做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他们懂得安静和有秩序是必要的,并且知道有些活动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行动。长此下去,就会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环境教育儿童 蒙台梭利十分重视环境,她说:“在我们的学校中,环境教育儿童。”并认为环境是重要的保育内容,而且保育方法的许多方面亦由环境决定。儿童需要适当的环境才能正常地发展,完善其人格。然而,多数儿童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是生活在适当的环境中。儿童天性亲近自然,但是,伴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却距离儿童越来越远了。他们居住在以成人为本位的世界中,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其规格、重量及形态都是不完全相适宜的,难于随心所欲地操作。“有准备的环境 ”是为了让精神处于胚胎状态的儿童能够顺利成长,将秩序与智慧等精神食粮的环境预备好。对六岁以前的儿童而言,成人的环境与儿童的环境在大小及步调上相差悬殊。因此儿童在活动时须时时依赖成人协助。但是,儿童一直依赖成人的协助便无法完成应有的成长,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锻炼自己。如果没有理想的环境,儿童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这样永远无法脱离成人而独立。因此,蒙台梭利根据儿童六岁以前的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创设一个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让儿童自己生活。这个环境是“有准备的环境”。其意义并不仅是环境,而且是儿童不久将要面临未来世界及一切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它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充分发挥儿童的节奏与步调。儿童与成人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差异悬殊,成人在一小时内的认知和感觉与儿童所经验到的截然不同。儿童以其特有的步调感知世界,获得很多成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儿童特有的节奏已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成人在复杂、多变的文化环境中生存时,必须愈加保护儿童特有的“节奏或步调”所需的环境。 (2)、给儿童安全感。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来得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3)、可自由活动的场所和用具。儿童必须依靠运动来表现其人格。尤其是他们的内心,一定要与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充分获得发展。因此,需要让儿童持续接触东西—收集、分解、移动、转动、变换位置等可自由活动的用具和场所。 (4)、美。美对儿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儿童最初的活动欲是因美引起的。所以,在儿童周围的物品,不论颜色、光泽、形状都必须具有美的感觉。 (5)、必要的限制。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为避免儿童做不必要的活动,而导致精神疲惫、散漫,教材及活动必须有某种程度的限制。 (6)、秩序。儿童的秩序感以两岁为高峰,其后的数年间,儿童的秩序是极特殊的。这个时期秩序感与儿童的关系就像鱼和水、房子与地基。事实上,儿童会以秩序感为中心,运用智慧进行区分、类比的操作,将周围的事物加以内化。要是没有秩序的话,一切事物将产生混乱,儿童会因而失去方向感。所以,秩序必须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 (7)、与整个文化有连贯性。 所谓“秩序存在于有准备的环境中的每一部分”,就意味着秩序应包含于拓展儿童智慧的教材中。 这种秩序可使儿童朝真实且正确的“工作”去努力,也就是儿童能真正认真的去进行“真实的生活”。能够独立专注于自已世界内活动的儿童,才能真正在下一个阶段的成人世界中活动。而秩序应表现在“有准备的环境”中与成人的文化世界相连贯。 四、蒙式教育的五大教育内容 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动作训练、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照顾他人、社交行为。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和自信心。 感官教育:通过对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注意力。 数学教育: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语言教育:通过对听觉、口语、视觉、语音、文字和阅读练习,培养幼儿听、说、认、读和书写能力。 科学文化教育:包括自然、地理、历史、科学、音乐、美术。通过让幼儿学习民族文化,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在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期。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尽管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孩子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父母及时把握孩子的敏感期: 1、尊重孩子为有能力的个体。孩子是具有能力的天生学习者,他们会寻着自然的成长法则,不断使自己成长为“更有能力”的个体,这是父母首要改变的观念。 2、细心观察敏感期的出现。每个孩子敏感期的出现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成人必须以客观的态度,细心观察孩子的内在需求和个别特征。 3、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当成人观察到孩子某项敏感期出现时,应尽力为孩子准备一个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 4、鼓励孩子自由探索。当孩子获得了尊重与信赖后,就会在环境中自由探索和尝试。 5、适时协助而不干预。当孩子热衷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大人“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避免干预。但并非要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适时予以协助指导。 实际上,蒙班侧重的是常规行为习惯和数概念的培养,通过让孩子自己操作教具,让孩子通过尝试错误,既自己动手操作,来得到自我提高。教师在班中主要是观察引导,我觉得让孩子在小的时候多接触是有好处的,特别是3-4岁间,但蒙班对孩子的想象力和个性上的培养不是很多,另外,蒙式教育的成本也是很高的,它的教具几乎全是进口的


教师夫妇敏锐察觉男孩欲轻生,所有教师都对孩子的行为如此敏感吗?

有一对教师夫妇敏锐的察觉到一个男孩子想要轻生的这件事情也是迅速的上了热搜,这是因为四川的一对夫妻他们在路过桥边的时候敏感的察觉到有一个男孩子他想要去跳河轻生,他们对于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度,所以他们就在一旁和这个男孩子沟通了很长时间,然后趁机把这个男孩子救下,因为他们对于孩子的情绪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个孩子他的情绪是不大对的,这或许是教师一种特殊的职业身份所带给的敏觉吧,很多教师他们可能对于孩子都是有这种敏感的心思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就是因为很多的老师他们平时是经常和一些孩子们接触,正是由于和孩子们接触的多,同时他们也在努力的去了解孩子们他们内心的想法,因为作为一名比较好的教师,自然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才是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一对夫妻他们表示经常会在课后的时候和一些孩子们一起玩耍,因为孩子们都是比较闹腾的,同时和孩子们接触多,也能够去了解到他们内心的一些想法,同时也能够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态,所以可能就能够敏感的察觉到孩子上有一些情绪的变化,因为孩子往往是非常的单纯的。他们会直接的把他们的情绪表达出来。其次可能正是由于老师们他们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比较长,同时接触的孩子也比较多,各种不同性格的孩子他们都接触,随使得他们对于孩子会更加的了解一点,而且可能也是出于一种职业的需要吧,需要他们对于孩子更加的敏感和细致一些。最后这个只能说是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个特点,但不一定是所有的老师都对孩子情绪非常的敏感的。

上一篇:EAC

下一篇:什么是无机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