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能活多少年

时间:2024-02-16 15:26:15编辑:莆田seo君

我要继续走好邮路,走到走不动为止。——王顺友

四川的木里县城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处,平均海拔达到3000多米。

这里群山环绕,地广人稀,大山中散落着许多乡镇。

山里没有公路,没有电话,乡镇人民与外界沟通只能通过邮递员传递信件。

当时一个人正常出行都十分困难,邮递员带上信件和骡马更是难上加难。

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马班邮路”的忠诚信使——王顺友应运而生。

从业32年的时间里,王顺友的投递准确率为 100%,从未丢失过一份信件,没有因为艰难的路途迟到过一次。

王顺友说:“送信对我来说仅仅是一个饭碗,但它象征着乡亲们的寄托以及对我的信任。正是看到乡亲们收到信件和报纸时的喜悦,才使我坚持了这么多年。”

王顺友被誉为世界邮政史的一段传奇。

为纪念他的伟大贡献,王顺友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等荣誉。

2009年,王顺友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100人之一。

2021年5月30日,感动中国的邮递员王顺友在木里县去世。

王顺友的儿子王银海说:“父亲的去世很突然,去世之前我们还一起吃饭、说话,他的状态看起来不错。常年的劳累使父亲的身体有诸多隐患,这次十分突然,突发疾病而去世。”

王顺友的家人没有安排追悼会,只是简单地进行了葬礼。

王银海说:“就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为父亲处理后事,6月1日早上送父亲上山安葬。”

王顺友是大山的子民,生在大山,葬在大山。

他并不把自己当做邮递员中特殊的一员,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邮政服务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据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凉山分公司统计,在不通公路的20年间,王顺友在马班邮路上跋涉了26万公里。

无畏艰难险阻 只为坚守使命

1984年,19岁的王顺友子承父业,扛起了乡邮员的重担。

父亲对王顺友说:“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就要吃得起苦。”

王顺友将父亲的教诲铭记在心,从此踏上了马班邮路的征途。

起初,王顺友负责的邮路为584公里,从木里县城经白碉乡、三角桠乡、倮波乡至卡拉乡。

这条路线虽然路程遥远,但工作周期长,一个月往返一次,还算轻松。

1999年,王顺友开始负责县城至白碉乡、三角桠乡和倮波乡三个乡镇的邮件投递,长度为360公里。

虽然路程变短,但是每个月需要往返两次,一次来回14天。

这就意味着王顺友一个月有28天都需要在大山中度过。

大山中高低起伏,海拔上至5000米,下至1000米。

气温也随之波动,从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察尔瓦山到近四十摄氏度的雅砻江河谷。

艰苦的生态环境摧残着王顺友的精神和身体。

送信听起来很简单,但是途中的突发状况屡次使王顺友身处险境

1988年7月的一天,王顺友需要渡过雅砻江去倮波乡送信。

在白碉乡到倮波乡的路线上,有一段被老百姓称之为“九十九道拐”的魔鬼路段。

这条道上拐连着拐,弯连着弯,上面是高耸如云的悬崖,下面是湍急汹涌的雅砻江,一不注意就可能从山上滑落掉进滔滔江水中。

而雅砻江是到倮波乡的必经之路,每次过雅砻江都是王顺友生与死的考验。

过江需要用溜索捆在腰上滑到对岸。

之前都十分安全,但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

王顺友像往常一样挂上溜索缓缓出发,眼看就要滑到对岸,溜索上的绳子突然断裂,王顺友从两米多的高空中摔到了河滩上,背上的邮件包滑落到了江中。

王顺友心中一直记着父亲的嘱咐:“一定不能丢失、损毁信件。”

坠落的王顺友不顾身体的疼痛,赶忙爬起来去捞邮件。

他抓起一根树枝跃入江中,费尽力气将邮件包救了回来。

上了岸的王顺友才发觉身体已经摔得七荤八素,直接倒在了河滩上。

但是看着沉甸甸的邮件包,想到了乡亲们翘首期盼的目光,王顺友艰难地站起身来,向倮波乡缓缓走去。

同样是雅砻江,2005年1月6日王顺友差点再次遇险。

当时王顺友送完倮波乡的邮件准备返回白碉乡,准备走吊桥渡过雅砻江。

王顺友回忆:“我刚要上吊桥时,吊桥的一根钢绳突然断裂,直接翻转了180度。桥上有两个马夫和9匹骡马,一个马夫眼疾手快,抓住另一条钢绳爬回了岸边,没有遇险。而另一个马夫和9匹骡马十分不幸,掉入湍急的江中被冲走了。

当时岸边的王顺友被惊出了一身冷汗,有认识王顺友的乡亲问道:“工作这么危险,你不害怕吗?”

王顺友说:“那怎么能不害怕呢。但是人固有一死,如果是因为工作而死,那就值得!”

正是王顺友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持他在艰难中向阳而生,平平淡淡地坚持了32年。

邮路上气候恶劣,险象环生。除了突发情况外,山里会遇到野兽或者匪徒的袭击。

平常村民们进山都会与马帮结伴而行,只有王顺友是一人行走在危险的深山老林中。

熟悉王顺友的村民称他为“王大胆”,而王大胆的由来十分充满戏剧性。

2000年7月,王顺友刚翻过寒冷的察尔瓦山,经过树珠林场。

树林中突然跳出两个匪徒,冲王顺友大喊道:“把身上的钱和背包都叫出来。

被抢劫的王顺友丝毫不慌,极有气势地说:“我是一名邮递员,身上只有乡亲们的信件和报纸。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王顺友一边说一边拔出了自己防身的刀,匪徒不罢休的话就冲上去决一死战。

匪徒看到王顺友穿着邮递员的衣服,手里还拿着刀,一时不知道该不该抢。

看着匪徒愣了神,王顺友提着刀、牵着马小心向前试探,趁匪徒不注意便上马从匪徒身边溜走了。

从此乡亲们都称赞“王大胆”胆量惊人,也更放心将信件交给王顺友传递。

问到王顺友本人他的胆量时,王顺友说:

“我特别喜欢看讲影响的电影,其中最佩服的就是《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我们都是王姓,他不怕死,为了党,打仗冲在最前面,是我的榜样。如果我生在战争年代,我一定去当兵,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保卫人民和国家。但是生在和平年代,我也会为人民服务,把信送到每一家每一户,这也是在为党做事。

王顺友坚持送信的故事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关注。

2002年12月,日本NHK电视台去木里专程为王顺友拍摄。

原本摄制组计划拍摄王顺友送信的全过程,但是在艰难的环境下,摄制组4天只走了80多公里,耗尽了所有体力的摄制组决定放弃跟随,坐车前往倮波乡。

分开前摄制组和王顺友打赌,看谁先到倮波乡。

王顺友淡然接下赌约,一人一马踏上了熟悉的路途。

摄制组坐车返回木里,乘车在沿途完成拍摄任务,他们心想王顺友再快也不会快过汽车。

但是出乎摄制组意料的是,王顺友在他们到达倮波乡之前已经等候了大半天。

日本记者十分震惊,夸赞道:“王顺友,你称得上是真正的男子汉,好样的!”

说完朝王顺友竖起了大拇指。

而王顺友本人却表示没什么,这只是他的工作,他只是在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王顺友的默默坚守感染着社会和每一个平凡的劳动人民,作为王顺友的儿子,王银海也受到了父亲的激励。

亲身体会辛劳 品尝其中滋味

王顺友的儿子王银海回忆道:“我出生在白碉乡,直到6岁才被父亲接到县里读书。我以为能和父亲天天在一起生活了,但父亲却总是不在家。”

从小王银海就好奇父亲邮递员的工作,直到初二寒假时父亲答应带他一起去送信。

王银海说:“那天天还没亮我和父亲就出发了。一开始感觉很新鲜,走到哪都觉得有意思。但是第二天开始就不适应了,有的路段只能骑马,但是父亲心疼我,也心疼马。”

“平常一匹马的寿命为30年,但常年走山路的马只能活20年。马是用来驼信件和报纸的,除此之外还驮着我和父亲的衣服干粮,再加上我的重量,马的负担更重了。父亲爱惜马,只好鼓励我下来自己走。

在王顺友的鼓励下,王银海克服劳累和艰难的环境,和父亲成功抵达了白碉乡。

王银海回忆:“那是我第一次送信,看到乡亲们拿到信时的喜悦,眼里流露的是最珍贵的期盼。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父亲送信的意义,也明白了父亲工作是多么的辛苦。”

2006年,王银海跟随父亲和爷爷的脚步,成为木里县邮政局的一名职工。

王银海说:“我性格比较腼腆,进入单位后,领导和同事会用父亲的经历激励我。渐渐地,我变得开朗起来。如果父亲要外出开会,我会替父亲去送信。”

“平凡的你是别人眼里的光”

王顺友是大山里的英雄,但人们只看到了他伟大的一面,其中的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条邮路上,王顺友一人扛起了十几个乡镇,成千上百个家庭的信念。

当人们在家中团圆,欢聚一堂时,王顺友只能在山洞、树林甚至露天的雪地上蜷缩着寻找一丝温暖,身旁只有陪伴多年的骡马相伴。

到了2017年,木里县三桷桠乡通了公路,王顺友愿望成真。

而“马班邮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通乡公路,乡亲们都用上了互联网、手机,邮递员们也都骑上了摩托车。

然而由于多年在野外,寒冷时只能喝酒驱寒,王顺友的身体状态每况愈下。

年岁越来越大,疾病也找上了门。

胃病、高血压、胸痛已经成为常态,心脏、肝脏、关节等部位也出现疼痛。

正是常年的疾病隐患,让王顺友突然去世,但他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平凡的工作中闪闪发光。

2005年,王顺友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

王顺友生前说:“乡邮员是我的本职工作,再大的苦也要忍,不能给党丢脸。”

从始至终,王顺友都把送信看做工作,没有因媒体和社会的吹捧忘记本心。

在他眼里,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邮递员。他的价值就是把信按时、完好无损地送到收信人手中。

而在乡亲们眼里,他是会发光的信使。他从大山中缓缓走来,手里拿着信,背后散发着党的使命赋予他的光。

如今,儿子王银海“子承父业”,也成了一名邮政工作人员。他说,现在父亲走了,会继续把父亲的精神发扬下去。

上一篇:西安秦始皇陵

下一篇:龙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