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思痛

时间:2024-01-12 04:58:49编辑:莆田seo君

痛定思痛的意思是:悲痛的心情平定之后,回想当时的痛苦。属于汉语成语,拼音为“tòng dìng sītòng”。出自于唐·韩愈《与李翱书》。成语故事:1275年,元军逼近南宋都城临安,文天祥率军抵抗失败,他得知赵昰在福州称帝,就前去投奔。他一路与敌兵周旋,在路上写出《指南录》一书,他总结宋朝失败的原因,痛定思痛,要把握时机,才能振兴宋朝。

《与李翱书》这篇文章没有韩愈别的文章,在现代有深渊的影响,痛定思痛这个成语就出自本篇文章“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后经过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发展,形成了现代我们所熟悉的成语——痛定思痛。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李翱是中国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李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李翱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曾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职。追随韩愈,曾阐释韩愈关于“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

上一篇:烛影斧声

下一篇:黄油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