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乡
全乡有行政村18个,自然村46个。地理位置花桥乡位于浦江西部山区、省级风景区通济湖上游,浦阳江发源地。
人口民族2021年8月,浦江县第七次人口普查各乡镇常住人口数据公布,花桥乡常住人口3744人。[1]
地理环境资源环境土地面积4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39亩,林地面积5.72万亩,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88.6%,森林覆盖率81.1%,总人口9583人,是一个田少地多的山区乡,生态资源污染较少,自然环境保护较好,大气环境质量、源头水质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根据花桥乡实际情况,要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就必须发挥山区生态优势,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和营造生态田园家园,从而建设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生态花桥。花桥乡在2002年被金华市政府命名为市级生态示范乡,去年又争创了全县首个省级生态示范乡。
区域面积47.4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6.4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7%。
经济花桥乡
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31万元,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约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00余元,实现财税收入450余万元。花桥乡立足山区特色,创新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建设“花果之山、生态之乡、幸福之地”的美丽花桥为目标,着力做好“山上花桥、生态花桥、幸福花桥”三篇文章。依托丰富的山林资源和山村优势,做好山上文章,做活山村特色,大力发展规模高效生态农林基地和避暑休闲胜地。目前已发展了树莓、蓝莓、香榧、猕猴桃、小方柿、竹笋两用林、高山蔬菜、茶叶等多个农业产业化基地。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打好生态牌,建设美丽乡,发展农家乐,形成生态游,精心打造浦江城区的“后花园”。大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发展山区社会事业,丰富当地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提升山区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营造“家庭和乐、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幸福生活环境。
社会生态建设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
近年来,全乡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搞好金丝草、高山蔬菜、茶叶和水果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引导群众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金丝草、糯高粱、高山蔬菜、有机茶、杨梅、俊果、吊瓜和小方柿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2000余亩,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花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了有效途径。利用“生态牌”,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计划,减少使用有毒农药,加强养殖业畜禽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强化林地建设,发展生态林业。
全面完成了2.1万亩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管理工作及全面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的发放试点工作。加强林地和林政管理,征用林地和林木采伐实行严格审批制度,控制森林资源消耗量。有计划有组织的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切实巩固退耕还林工作成果。同时积极完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构建森林防火预警系统。强化了林地生态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以里黄宅村、大坞、深坑为中心的板栗、猕猴桃、竹笋两用林等7000亩高效林业基地,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加大了对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三、控制工业污染,发展生态工业。
立足“生态立乡、工业兴乡”,根据本乡区域地理位置及资源特征,合理配置和安排工业结构及布局,在发展工业中保护好乡村环境,发展无污染、低污染企业,真正搞好环境保护,适度开发资源,有效实行工业“三废”治理,促使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首先是积极发展手工业。以浦江县金司宝日用工艺品厂为龙头,发动农民种植金丝草加工扫帚;以花边加工点为纽带,发动村民搞花边加工等,引导农民从事竹编工艺品等环保产品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同时对不达标企业及时采取关停、转产处理,严格控制“三废”排放,本区域内企业达到了生态工业建设标准。
四、实施农业项目,营造生态田园。
认真实施“生态立乡、项目兴乡”战略,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五年累计投资了1000余万元,完成了农业基础设施项目30余个。其中投资558万元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浦阳江源头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投资46万元完成了金坞、童坞溪堤塌方等3000多米溪堤护岸工程,投资42万元完成了百步塘、长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投资了200余万元,实施了9个村的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成标准农田3200多亩。
五、推进城乡一体,建设生态家园。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建设项目之多,投资总额之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①康庄工程。全乡的乡村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近三年共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了9条通村公路,总里程30.4公里,全乡除高塘下山脱贫外,1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公路路面硬化,并获得康庄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称号。②村庄整治工程。投资220万元对8个村实施了村庄整治工程,美化了生态环境,改善了人居条件,提升了村庄品位,提高了生活质量。③甘泉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160余万元对7个村实施甘泉工程,并投资500余万元对11个村实施自来水改建扩建工程。④文明卫生创建工程。以乡政府驻地为重点,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的文明卫生创建活动。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为目标,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集镇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花桥的生态乡建设已初现成效,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今后几年,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硬的措施,更大的力度,力争把花桥乡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新兴农村集镇,最终实现全乡生态经济与社会系统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旅游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座落于浦江县城东面12公里的郑宅镇。景区以丰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清建筑组合为特色,“青山庭院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组独具情味的古镇风貌景点。江南第一家是全国AAAA级景 区,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建设教育基地,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是饮誉中外的华夏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遗址。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间开始,历经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景区内保存有郑氏宗祠、昌七公祠、建文井、老佛社等一批重要历史文物。郑氏家祠始建于元初,结构宏敞,风格古朴。宗祠内高悬众多历代名人题匾和联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前厅及拜厅天井内有尊为明初文臣之首宋濂手植的古柏,枝干虬劲,上薄云天。景区内尚有孝感泉、九世同居碑亭、东明书院、“十桥九闸”和玄麓元代摩崖石刻等古迹遗址二十余处,内容丰富,蔚成群观。而入口区象征九世同居的九座牌坊,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和含义之丰堪称全国之最。
景区不但富有独具特色的古镇风貌,而且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江南第一家数百年间家族人员173人为官无一贪渎,以其清廉家风扬名于世;其168条家规经宋濂整理带至南京,成为明代典章制诰的蓝本,史上鲜见;还有“靖难之变”中建文帝的去向一直是中国帝王著名历史迷案之一,这里也将给出一种解释。
仙华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浦江仙华山风景名胜区是以山水文化和儒家文化及宗教文化为内涵,以山顶峰林为特色,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以观光揽胜、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风景旅游区。
仙华山又名仙姑山,位于浦江县城北9公里处,仙华山崛起于1.5亿年前的中生代,由于燕山运动强烈的断裂挤压和火山活动而形成。属低山丘陵地貌区,山顶缓坡地发育良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步,光温互补,四季分明,气温适中,景区气温比县城低5℃左右。山地植被覆盖率约90%。
仙华山以奇秀的山巅峰林为胜,在海拔600米以上的 仙华山巅,石峰耸峭壁立,拔地而起。“如旌旗,如宝莲花,如铁马临关。明刘伯温有诗云:“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故仙华山又有“第一仙峰”之称。分四个景区:北为石峰林立、怪石纷呈的“仙华峰林”景区;南有明赵祟袍植梅数里的“梅坞香雪”景区,东为千岁宝掌和尚修行之地“宝掌幽谷”景区;西有山环水抱的“仙湖碧水”景区。共有24奇峰、14怪石异洞等120处景点。仙华山以“奇、险、旷、幽”称誉江南,有奇峰24座,怪石异洞14个,大小景点120多处。山上奇峰皆灵秀动人,在山巅突兀耸立,直插云天,且斑斓的峭岩间常有云雾升腾缭绕,缥缈若蓬莱。明代刘伯温诗云:“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称之为“天地间秀绝之区”。最高峰少女峰,海拔720.8米,历来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称,相传轩辕黄帝少女元修于此修炼得道升天。历代多有儒、道、释三家名流共处仙峰,结庐修真,堪称中华文化之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