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浙南地区的红军部队。1929年,浙南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大灾荒,不少地方都出现了“村村饿殍相枕籍,十村九室无炊烟”的惨状,而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这年11月,永嘉西溪一带84个村庄的农民举行武装暴动,形成了30余支揭竿而起的农民武装。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当时的中央军委按照中央巡视员金贯真的建议,于1930年3月初派军事干部胡公冕回家乡组织红军。3月9日,在永嘉黄皮成立“浙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
1930年5月11日,浙南特委决定以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为基础,扩大红军,正式建立十三军。中央批准了浙南特委的决议,并派两位懂军事的同志往浙南协助组建十三军。5月初,各地红军游击队相继集中到永嘉枫林整训,宣布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8月间,红十三军在温州补溪正式成立,军部设在永嘉五鶒村,军长胡公冕,政治委员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下辖第一、二、三大队和教导团。红十三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是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
红十三军建立后,战绩颇丰。8月底,红军攻陷城池,开放监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9月,红十三军因敌强我弱,在敌人的进攻中大部失散,余部转为零星的游击活动。1935年11月,红十三军余部加入红军挺进师。
大事记载1930年1月,中共中央派巡视员金贯真到温州、台州一带巡视,直接领导和组织建立农民游击队。2月底,金贯真向中共中央写了关于温、台地区政治形势、群众斗争、武装暴动、党的工农群众组织的报告。根据金贯真的建议,中共中央军事部和周恩来决定,派遣胡公冕、刘蜚雄等到浙南加强军事领导工作。3月9日,浙南红军游击总队指挥部在浙江永嘉成立,胡公冕任总指挥。中央还决定,成立浙南特委并由金贯真担任浙南特委书记,统一领导浙南的斗争,随后又派陈文杰到浙南加强对红军的领导。红军总指挥部将各县游击队编成三个支队,共400余人,枪100余支。成立后的红军总游击队随即开展攻势,攻打城池,开放监狱,一时威震瓯越大地。各支队先后在青田、温溪、乐清、瑞安、平阳等地积极开展游击活动,打击敌人,发动群众,建立组织。
1930年3月下旬,金贯真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浙南武装斗争情况。3月底,中共中央发出《致浙南的信》,决定正式组建红军。4月15日,中央军委提出发动浙南地方暴动,成立红十三军。5月初,各地红军游击队相继集中到永嘉枫林进行整训。5月11日,在永嘉枫林召开大会,由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宣告正式成立,胡公冕任军长,金贯真任政委,陈文杰任政治部主任,刘蜚雄为参谋长。下辖第一、二、三大队和教导团,军部设在永嘉五尺村。红十三军的组建与中共浙南特委的成立,标志着浙南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红十三军组建后积极改编和扩大武装力量,主动向敌人开展攻势,取得了丰硕战果。随着武装斗争不断发展,红十三军不断壮大。除军部外,以各地游击武装为基础,先后建立了三个团。红一团于1930年5月与军部同时成立,最初由永嘉西楠溪30多支红军游击队整编而成,不久瑞安、黄岩、仙居、青田、缙云等地的部分游击队也编入红一团建制,形成了总数达3000多人的部队,是红十三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团。红二团于1930年7月成立,以台州地区的温岭坞根游击队为基础,加上临海、仙居、天台、东阳、宁海等县边区的几支农民武装组建而成,共600多人。红三团于1930年7月成立,由永康、缙云、仙居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共1500多人。
红十三军最盛时共有6000多人,斗争旗帜在浙南各县高高飘扬,在前后4年中,活动遍及浙江南部的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地区的20余个县。他们打平阳、克缙云、袭瓯渠、战温岭、攻壶镇,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由雷高升任团长的红一团,在军长胡公冕、政治部主任陈文杰的率领下,两度攻入平阳城,占领平阳县政府,夺取了县府大印,砸开平阳监狱,并击溃保安队机枪连,县长落荒而逃。红十三军成为插入浙南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政治影响不断扩大,给反动统治者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浙南十几个县的国民党县政府连连发出“县城空虚,万分危急”、“匪共攻城,人心惶恐”,请求“派兵痛剿”的告急电文。中共中央对红十三军的斗争十分重视,当年的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曾对红十三军的斗争活动做了很多报道,苏联《消息报》也报道了红十三军打平阳的消息。
由于“左”倾错误指导和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红十三军遭受了严重挫折直至失败。红十三军的武装革命斗争,有力地震慑了国民党当局,蒋介石任命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兼任苏浙皖“剿匪”总指挥,并调集军警一万余人对红十三军进行多次围剿堵截。红十三军在没有巩固的根据地、红军战士缺乏严格的军事训练、敌我力量对比又悬殊的情况下,仍按照中共中央“赤化浙江”和集中兵力攻打中心城镇的指导思想,频频出击,把攻城作战作为主要的军事行动,致使自己的力量连连遭受损失,政委金贯真和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先后牺牲,部队损失惨重,未能按计划顺利实现与福建、江西中央红军的会合。
面对严峻形势,1930年10月,红十三军军部决定分散游击,红一团所属部队由团长雷高升等人分头率领,在永嘉、仙居、黄岩边界地区坚持斗争;红二团在敌人的“围剿”下分散到沿海岛屿隐蔽活动;红三团也由几位领导分头率领隐蔽,坚持斗争。1932年4月,军长胡公冕离队去上海,后被捕。此后,中央恢复红十三军斗争的努力也未能成功。1932年5月23日,又发生了“岩头事件”,导致坚持斗争的红一团团长雷高升及70余名红军战士在永嘉岩头东宗祠堂被国民党设计诱捕,大部分壮烈牺牲。“岩头事件”标志着红十三军斗争的最终失败,之后仍有余部坚持斗争,后来参加了浙南红军挺进师,坚持到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1]
历史功绩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敌人残酷围剿和白色恐怖中,全军将士们以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壮举,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在4年的革命活动中,红十三军的斗争足迹遍及浙南二十余县,在远离中央、缺少援助,国民党反动派猖狂围剿的情况下,将士们坚持英勇奋战,视死如归,1500余人壮烈牺牲,团以上干部和中共浙南特委主要领导成员大部牺牲,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诚。红十三军的斗争活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和其他根据地的斗争,在浙南人民中宣传了党和红军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为后来粟裕、刘英率领红军挺进师入浙、开展南方游击战斗、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起到了奠基作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