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之乡
皇后之乡不但人材漂亮,而且穿着打扮也很入时。特别是青年女子,描眉涂唇、披肩烫发、载金项链、耳环;男青年也不甘示弱,港式发型好似明星,时髦服装不断更新;中老年人越来越显年轻,仍然不减当年风韵。、大同妇女人长得漂亮,再加上注重穿着打扮,就更加显得艳丽夺目,所以赢得了历代封建帝王的垂青。历史记载据史书记载,此区域内出过二十五个皇后、九个皇妃:北魏名将于栗碑家族中,曾有一个皇后;娄昭君为北齐文宣帝皇太后;娄昭君所生两个女儿为东魏皇后;北周卫国公独孤信七女为隋文帝文献皇后;长女为周明敬皇后;四女为周元贞皇后;晋王李克用之妻刘氏、妾曹氏系应州人,先为王妃,李存励继位后册封为皇太后、皇太妃;后晋皇帝石敬塘之皇后李氏系应州人;后晋未帝石重贵之生母安氏系大同人,册封皇太妃;后唐未帝李从可皇后刘氏乃浑源州人;后汉皇帝刘知远皇后李氏(人称李三娘)系应州人;宋朝名臣郭崇乃应州人,次子郭允恭之女为宋仁宗赵侦皇后;据《契丹国志·后妃传》记载兴宗皇后应州人,法天皇后弟,枢密楚王萧孝穆之女也。"又据《辽史·后妃传》记载:"肃祖昭烈皇后萧氏、豁祖庄敬皇后萧氏、玄祖简献皇后萧氏、德祖宣简皇后萧氏、太宗靖安皇后萧氏、世宗怀节皇后萧氏、穆宗皇后萧氏、景宗睿知皇后萧氏、圣宗仁德皇后萧氏、圣宗钦哀皇后萧氏、兴宗仁豁皇后萧氏、兴宗贵妃萧氏、道宗宣豁皇后萧氏、道宗惠妃萧氏、天柞皇后萧氏、天柞德妃萧氏。天柞文妃萧氏、天柞元妃萧氏"。明朝正德皇帝纳妃李凤姐。
特色大同女子美丽,男子仪容也很漂亮。北周卫国公独孤信,仪容俊美,善于骑射,少年之时爱好修饰,服装打扮与众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所生三个女儿皆为皇后,史称他"美容仪,善骑射。"宋朝著名宰相毕士安,有安邦济世之才,人材也很漂亮。(宋史·毕士安传)记载:"士安端方沉雅,有清识醒籍,美风采,善谈吐古代中状元者,必须要木貌双全,否则不会中选。金朝天辅年间,边贯道状元及氓长子元勋于天会十年中进士;金朝天会二年,浑源县刘伪状元及第,子汲亦举进士,曾孙从益亦举进士,刘氏一门,四世第进士者凡八人;古代封建皇帝为自己的女儿选驸马,定要才、貌双全,二者缺一不可。北魏名将乙琅,善长骑射,手格猛虎,尚太武女上谷公主;其子乾归,有气干,皮习书疏,尤好兵法,尚景穆女安乐公主;其孙乙缓,尚孝戍女淮阳公主。据《宋史·列传》记载:"折德房,世居云中!为大族……。五年,拜永安军节度使。"又据(保德州志,人物)记载:"折太君,宋永安节度使镇府")折德刺史杨业妻。"由此可以肯定,杨家将是云中大族折德康之外孙,杨四郎在辽国被招为附马;杨六郎被宋王朝招为郡马…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之,大同籍内皇后、皇妃如此之多,真不愧称为"皇后之乡"。正如明朝学者谢肇浙在他的《五杂阻·卷四》中,对大同妇女作出正确评价: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精好,皆边塞之所无有。市款既久,未经兵火故也。谚称: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为三绝。
很多人对大同美人津津乐道,作为茶余饭后之话题,但对于皇后之乡追根溯源,至今还是个谜,本人愿意在此抛砖引玉,以求得到指正。为什么大同会有这么多美人呢?追根溯源,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自古以来,大同是众多民族杂居地带,早在北魏时期,朝廷就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从人口进化论来讲,定会产生优良人种。
二、古城大同,乃北魏京都、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是各类人材荟萃之地。特别是北魏时期,从天兴元年春正月至、正平元年三月,北魏王朝先后五次强制迁徙各族人口于平城,开辟了铁作、木作、纺织、酿酒、商业等作坊,各类优秀人材互通婚姻繁衍后代,子孙定会漂亮。
三、根据事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中所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很多大臣都不愿意随迁,但是又拗不过朝廷旨谕,只好勉强而去。到洛阳后,忍受不了夏季酷热,便奏请魏孝文帝恩准"夏回冬去",即天热时回大同,天凉时去洛阳,历史上称这些人为"雁臣"。据说,当时很多宫女也是随着"雁臣"一起"夏回冬去"。后来,人们认为这样路途奔波太麻烦,便称病不朝。魏孝文帝知道这些人好逸恶劳,成不了大事,便恩准归田,宫女们多配给浑源县和应县的边防将士。边防将士英姿勃勃,宫中侍女貌若天仙,英雄配美人,繁衍后代当然漂亮。
大同奇事意大利人马丁诺在他的《鞑靼征记》中说:“大同女人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女人。”明朝学者谢肇浙在他的《五杂俎》中记录到:“谚称:蓟镇城墙、宣教府场、大同婆娘为三绝。”大同出了个美男将军独孤信,他有3个女儿分别是3个王朝的皇后,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杨广和李渊都是他的外孙。大同,古称云中,是塞上之地。
这是一片奇异的土地,自北魏以来,竟然出了25位皇后、9位皇妃,且个个都不是柔弱之辈。智谋堪比男子,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的亲祖母,就是大同人独孤信的四女儿;而在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杨广,母亲就是独孤信的七女儿。还有在民间被传诵千年的杨门女将首领折赛花,也出自大同。
许多年来,后人们一直在讨论,为什么大同会出现这么多美丽的奇女子。最终归结出来的重要原因是:地理上的多民族混居促进了人口进化,多年前作为塞外帝都的大同,一直是精英人才的集中地。
这块土地上的人,总是面临着双面挑战:既要像北方游牧民族那样能飞马奔驰,拉弓射箭;又要像南国人士那般饱读诗书。通晓世事。从公元前3世纪,赵武灵王在大同开疆拓土建立城邦那一刹开始——就注定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会被磨砺得更为光鲜。
此后,这里是秦汉两朝的名郡、北魏的都城、唐和五代期间的边防重镇,以及辽、金、元三朝的陪都。在明代,这里是九边重镇之首,到了清代,其边邑重镇的地位仍没有改变。l982年,大同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进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这样一片土地,不出美丽奇女子,那才奇怪了。皇后之乡里的皇后秘事
据说,北魏以来,大同出过五位皇后,9位皇妃,人称“皇后之乡”。
意大利人马丁诺在他的《鞑靼征记》中说:“大同女人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女人。”日月朝学者谢肇浙在他的《五杂俎》中,对大同女人曾有这样的评介:“妇女之美丽……谚称:蓟镇城墙、宣教府场、大同婆娘为三绝。”
大同的皇后中,出名的有好几个。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北齐武明皇后娄昭君,她的爱情故事很有点自由恋爱的精神。娄昭君因为出身名门望族,美丽又才思敏捷,许多豪门大户的子弟都向她求婚,却被她婉言谢绝。
有一次,当时还是个士兵的美男子高欢在城墙上服役当值,被娄昭君看见,她当即对周围的人说:此人就是我的如意郎君!很快,娄昭君派贴身婢女把自己的爱慕之意私下传达给高欢,还给了他许多金银财宝,让高欢向她求婚。
娄昭君嫁给高欢后,用娘家带来的财宝为丈夫铺平了掌握国家权力的道路。她的忍让和谋略也让后人十分惊叹。当时,高欢为了争取更多的军事力量,打算再娶柔然公主,但由于考虑到娄昭君的态度而犹豫不决。娄昭君知道后主动让高欢与柔然公主合婚。高欢领兵征讨西魏,正是娄昭君难产之时,宫人要给高欢送信,让他回宫照看,昭君怕影响丈夫打仗,执意不肯。后来高欢听说这件事后很受感动。
在这个皇后之乡,独孤一门的3位皇后更让人惊叹。北魏名将独孤信,少年时代就以“美容仪,善骑射”著称,在军中享有“独孤郎”的美称,后来因为战功卓著成为一代名将。他的7个女儿中,有3位先后被3个王朝立为皇后。长女为北周明敬皇后、四女追封为唐元贞太后(李渊的母亲)、七女为隋文帝文献皇后。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杨广、李渊,都是独孤信的外孙。为此,史书上称独孤家族“后周、隋唐,三代皆为列戚,自古以为,未之有也”。
其中,长女北周明敬皇后去世后,她的丈夫直到死去也没有再立新皇后。四女在长安生下了唐高祖李渊,后被追封为元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最为传奇,她l4岁时嫁给北周开国勋臣杨忠之子杨坚。独孤伽罗貌美才高,对杨坚更是意笃情深,把爱情和婚姻看得比生命还重。后来她悄悄支持杨坚夺取了北周政权,成为隋朝的开国皇后。独孤后还常常和隋文帝议论国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谋而合,故而被宫中称为“二圣”。
大同还是“游龙戏凤”这个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来大同后,为寻找美女而微服游逛于街市之中。他行至九楼巷中的“久盛楼”,看见一妙龄女子楚楚动人,不觉心旌摇荡,后来就言语相戏,动手动脚起来。这位女子叫李凤姐,是大同梅龙镇(煤峪口)人,父母双亡,与兄长在九楼巷开了个小酒馆糊口度日。面对正德皇帝的调戏,凤姐正色以拒。朱厚照无奈,从便服下露出赤金蟒服与玉佩,道出自己的身份,这个故事便是后来在梨园代代传唱的“游龙戏凤”。接下来,凤姐随朱厚照移驾返京,途中身染重病,不幸殒命于居庸关下。凤姐死后葬于居庸关西,坟丘上白沙白草,当地人称“白凤冢”,为“关沟十八景”之一。因为这个故事,大同的“久盛楼”遂改名为“凤临阁”,成为当地有名的酒楼,经营数百年而盛名不衰。现在我们看到的凤临阁是近年恢复修建的,但大红门气势依旧。为什么大同出美女?
大同为什么出有谋略又有胆识的美女?
推究原因可能有三。其一,因为这里是民族杂居地带,北魏时期朝廷就鼓励鲜卑族与汉族通婚。史志上曾记录大同历史上有过三次较大的民族融合——从人口进化论来讲,这样有利于优良人种的产生。其二,这里曾是精英人群的集中地。大同在作为北魏京都、辽金陪都和明清边防重镇的漫长时期里,一直是各类人才荟萃之所。北魏王朝先后5次强征各族人口聚居于大同地区,开辟了各类作坊。优秀的人才互通婚姻,子孙聪明漂亮是很自然的道理。
关于上面两点原因,最好的明证应该是折赛花。这位传奇女性,也就是后来名扬千古的“折太君”,有些传说中又讹为“余赛花”。她是后周四镇节度使折从阮的孙女,生来貌美敏慧,又善于骑射,配给北汉名将杨业为妻。后来在征辽之时,杨业为国捐躯。丈夫死后,折赛花又协助儿子杨延昭抗辽立功,镇守边防20余年。杨家将代代忠烈,英勇杀敌,就是因为他们背后站着个女英雄折太君,而她带领的女儿、婢女中又多出巾帼英雄,这就是后来“杨门女将”的原型。关于她的戏剧、评书很多,但人们却不知她是大同人。除了深入宫闱的皇后,折赛花同样是大同美女的典型代表,她们同样见识过人,有勇有谋。
大同出美女的第三个原因,事关历史上一个颇有意趣的名词:雁臣。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大同迁到洛阳后,很多鲜卑贵族大臣和北方臣属的部落首领不愿随迁,但是又拗不过朝廷,只好勉强而去。到洛阳后,因忍受不了夏季酷暑。便奏请恩准天热时回大同,天凉时去洛阳,搞得孝文帝哭笑不得,但为了稳定人心又不得不同意。历史给予了这群臣子一专门的称呼——雁臣。后来,这些人认为这样路途太奔波,便称病不朝。孝文帝知道这些人成不了大事,便恩准归田。因为当时很多美丽的宫女也是随着“雁臣”一起夏回冬去,孝文帝将这些宫女多配给边防将士为妻,所以这一带多出美人。容易把自己灌醉的大同男人
走出大同的皇后往事,如今的大同人性格中更出众的是大同男人的豪爽。过去他们喝酒用大海碗,现在不用碗了,改用能装四两酒的大杯,说声“干”,“哗”地一下就都干了。所谓“大碗喝酒,大块儿吃肉”,这个豪爽劲就有点类似于生活在草原上的内蒙人。白酒喝过再喝啤酒,还取了个专门的名字叫“地膜覆盖”。大同人请人吃饭,为表诚意,让客人尽兴,往往是自己带头喝,甚至把自己灌醉,说“奋不顾身”有点过,但那个热情劲儿却让你不能不喝。
大同男人憨厚、朴实、本色,不会花言巧语,干得多说得少,对女人一不会捧二不会哄三不会疯,有时一句话能噎得媳妇半天上不来气。不过,大同男人还是很有情趣的,他们说下班不说下班,而说“回家逗老婆戏孩子去”。这话虽有点大男子主义,但总体讲,大同男人还是很宠爱女人的。在大同农村,妇女是不用下地劳动的,农活一般都由男人来干。在城市,大同男人也有点爱护女人,一般是不肯让女人去做工作之外的第二职业,不愿让女人去折腾。大同男人只管在外边挣钱,挣来钱交给媳妇“爱咋弄咋弄”,是典型的“甩手掌柜”。因为男人给予了太多的阳光雨露,大同女人便活得滋润,有充足的时间相夫教子,琢磨怎么变着法子把饭做得好吃点,怎么把家收拾得干净整洁点,怎么把自己收拾得漂亮点。大同男人也舍得在女人身上花钱,鼓励女人多在收拾自己方面下点功夫,所以大同的美容院开得一点不比北京少。大同女人进得厅堂,下得厨房。左云、浑源的女人在饭食上更是一把好手,比如说做莜面,就能翻出好多花样:推窝窝,搓鱼鱼,捏饺饺,擀馄饨,搅拿糕,压饴酪……总的讲,大同女人能够最大限度地把生活弄得精致一点,富有情趣一点,完美一点。说的是同普话,而不是普通话
大同人说话利索,绝不拖泥带水,颇有些《大话西游》最后那个干脆无比的唐三藏的风格。比如两个人见了面,一个问“吃了吗”,另一个答“吃了”,一个说“干啥去”,另一个说“耍”。能一个字说完,决不说两个字。
但这并不是大同语言最大的特色——大同人的普通话才非常了得。他们说自己的普通话叫“同普话”,也就是大同口音很浓很重的普通话。但问题就在于,讲“同普话”的时候,外地人不容易听懂。
大同人说普通话,往往是前后鼻音不分,也没有“u”韵头,比如把“黄昏”说成“航轰”。还有就是不管卷舌不卷舌,发的都是不卷舌的音,这一点与南方一些方言一样(如四川话),从来是“四、十”不分。但问题是,大同本身距离北京非常近,为何发音会如此不同?大同人自己也非常不解。
大同人自己收集了很多“同普话”和大同方言的段子来自我消遣。比如说大同人去上海商谈,对方热情招待他们,席间气氛热闹。劝菜时,作为客人,大同人非常礼貌地用“同普话”说:“你们也鸡(夹)!你们也鸡(夹)!”上海人被搞得十分尴尬,只得默默思索:“大同人咋这样啊,真是搞不懂。”大同人表达“懒得去”的意思是用“不带着”,很多大同人反映:每次在外地说了这三个字后,对方都会非常热情地递过来一个塑料袋,让他们无比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