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宜忌有哪些
立春的宜忌有哪些?二十四个节气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习俗,而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当天是具有一定讲究的。下面一起来看看立春的宜忌有哪些及相关内容。
立春适宜做祭祀祖先;咬春;踏春。
第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要祭祀祖先。各家各户都会准备好果品和其他的一些祭品去祭拜祖先。
第二件事立春时,要“咬春”。其实就是吃一些新鲜的食物(因为每个地方习俗不同,这个食物也有所区别),感受春天的气息,并防止犯春困。
第三件事就是踏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天文意义上它标志着春季的开始。立春节气一般是从2月4日或5日开始,到2月19或20日结束。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虽说这种转折不是十分明显,但趋势是天气开始回暖,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人们开始闻到早春的气息。
禁忌:
1、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
2、立春之日不理发,理发则不吉利。
3、立春之日不能躺着,要坐着或站起来走走。都说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
风俗习惯:
1、句芒神: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2、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立春忌讳什么
民间以立春日为一年农事之始,故有于是日占卜丰歉之习俗。俗以为立春宜晴不宜阴。晴则兆丰,阴则兆灾。河南一带民谣云:“立春清明又和暖,农人鼓腹皆翘天,倘若风阴与昏暗,五谷不登人不安。”又有“晴则诸事吉,阴乃万事愁”的说法。山东一带,俗以为立春日阴天,则虫伤禾豆。莱阳地区立春日还忌讳挑水和掏灰。说是挑了水,一年当中精神不振,光打磕睡。掏了灰,一年的好运就被掏跑了。龙泉县旧时立春日,家家要置春酒为欢,此时,小儿不得相垢淬。
1、立春之日不看病
倘若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就像大年初一不看病一样,小毛病耽误一下倒也没有什么。
2、立春之日不理发
理发则不吉利。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再有,一年365天,为什么非要选在这一天去理发呢?
3、立春之日不能躺着
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都说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4、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
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新年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5、立春之日莫搬迁
很多人都应该知道,搬家不要选择在四立八节之上,因为这是气节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不宜动荡。
立春有什么讲究
1、句芒神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2、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另外还有采茶祭春牛活动,湖北地区还举行龟子报春活动。
3、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4、祭祖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5、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6、拜太岁
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作为一种传统习俗,目前“拜太岁”这一活动在中国的北京、广州、台湾、香港等地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十分盛行。那么什么时候是太岁当值之时呢?从古代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那就是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
为什么立春前的麦地不怕脚踩
冬天,正是小麦分孽、长根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要设法使根和分蘖长得粗壮一些,不要求上面的叶子长得过旺。因此,冬天在麦地上踩踩,问题是不大的,甚至反而有利于长根和分蘖。
这是因为,脚踩后麦叶会受伤,它就不会长得太旺,反而使更多的养分用到长根和分蘖上面去。有些种植户在冬天,还要特地把麦田适当地踩一下,或专门用石磙子压一压。当然,踩得太厉害了也不好。
而在有的地方,冬天则在麦苗上盖上一些碎土或河泥。这种做法看着奇怪,其实却是许多地方的好经验,它不仅能使麦苗多分蘖,同时还可以压碎土块,将分蘖节更好地埋入土中,使根部与土壤紧密结合,弥补了地表的孔隙,可以起到保墒、保温、防风、防冻的作用,使麦苗安全越冬。
而立春到来以后,天气逐渐变暖,这个时候,麦苗的地上、地下部分都已生长,冬天里伏在地上睡觉的麦苗已“伸了伸懒腰”直立起来了,再过一些时候,人们用手在茎的基部摸一下,可以摸到一个小小的节,这就是已经开始拔节了。
有些人以为麦子到抽穗时才形成麦穗,但其实到立春拔节的时候,麦穗就已经形成了,不信的话可以找一个拔节的麦子,先将叶子剥去,再用一根针轻轻将最上面一个节的地方剥开,就可以看见一个亮晶晶的小穗子了。
所以,麦子在立春之前,或说冬天,虽然不怕踩,可是立春以后就不能踩了,否则形成的麦穗都会被踩死。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这拔节孕穗的时候,要抓紧施肥浇水,这样才能帮助穗子长得又大又好。
立春的由来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立春的习俗:
1、游春(探春、游行):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
2、春牛: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3、春牛图: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4、春娃: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