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干中学

时间:2023-12-07 21:26:19编辑:莆田seo君
学校概况

泾干中学

泾干中学,80年的岁月涤荡,积淀了淳厚的黄土品质,质朴而进取,严谨而开明,代代泾中人凭借这种品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书写了一卷又一卷精彩篇章,2014年2月,泾干中学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学校。

泾干中学

办学之初就提出了“科学、民主、进步”的办学指导思想,并付诸办学实践,培养新型学生,对学校形成先进文化和革命精神起了引领作用。历任校长都深受这种精神的影响,努力创造办学佳绩,在此基础上,学校依托当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辈出的名人磨砺出了“精勤惕励、艰苦卓绝”的泾中校魂;确立了“崇德启智、人人皆才”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为师生服务”的管理宗旨;形成了“尊师爱生、求实好学、团结进取、锐意开拓”的泾中校风”,“勤奋认真,刻苦扎实,善思求是,发展特长”的学风;打拼出了“齐心协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善打硬仗”的泾中精神。

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书画考试指导培训基地”,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优秀组织奖”,省级“文明校园”,省级“普法先进单位”,陕西省“素质教育实验学校”,陕西省“高中艺术课程实验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咸阳市“高中标准化建设花园式单位”等上百项荣誉称号。连年被评为咸阳市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实习基地,西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被省军区、省教育厅命名为“国防生源基地”。

设施设备

图书馆

学校现有教学班级近60个,现在校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300余名。教学楼四幢,行政大楼(耕耘楼)一幢、实验楼二幢、图书馆一幢、教工宿办楼五幢、学生宿舍楼六幢。

理、化、生教学实验室配置先进,实验用品齐全。校史陈列室、心理咨询室、才艺培训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微机室、电子备课室,每个教室都配备电子白板,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形体教室、通用技术教室、教职工活动中心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国际互联网接入到教师宿舍,全面实现了电子备课,建立了泾干中学网站,学校全面实现了教育教学息信现代化,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全体师生思想积极上进,工作、学习认真踏实,精神面貌良好,是一所发展潜力较大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实验楼

98年建立了咸阳地区最早的72座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微机室、24台高档奔腾(P4)微机电子备课室,教师全面实现了电子备课,建有星形校园网络并以100MB光纤接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成功架设了两台校园英语广播发射机及教育网地面接收站,学校全面实现了教育教学息信现代化为宣传该校及教学应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与北大附中成功签约“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开设北大附中远程教育实验班6个,对学生承诺“在泾中上学,受北大附中教育”,并合作进行师资培训。

学校重视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树立教育教学创新理念,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

办学理念

崇德启智、人人皆才

崇德广场

以校训“精勤惕励,艰苦卓绝”为基石,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赋予校训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经过科学论证,凝练提出“崇德启智、人人皆才”的办学理念,培养未来的社会中坚。

所谓“未来的社会中坚”是指“高素质,重能力的社会公民”,即有较强时代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劳动者。由于高中招生比例规模的逐步扩大,区域生源总量的逐年减少,鉴于此,我们就不能以培养社会精英为办学目标(事实上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要考虑学生的学力,应定位于培养实实在在,能贡献的社会公民。

1.解读:“崇德启智”即崇德养德潜心教人成人;启智润智静心育才成才。立德树人,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启智广场

“人人皆才”即每个学生都是人才,都有成才的基础和能力。学校要重视每一名学生,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优质的发展条件,注重个性差异,追求人人成人成才。

2.内涵:“让我们成为未来的社会中坚”是一个“双主体”。它既是泾干学子成才的方向,也是泾干教师成长的目标。它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互动发展、交互推进、互为依托的。一方面,学校传统,通过三年高中教育,在帮助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高中生,使他们成为高素质、重能力的社会劳动者。另一方面,重视和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使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能勇于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教育实践,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师资力量

学校与西安中学联合开展教育教学交流研讨会

倡导全体教师充分发扬以过硬的师德、师能、师情实现自我超越,在学校、教研组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我们依托学校课程建设和高中教学实践研究、学校系列化的校本培训以及研究学生的不断深入,为每位教工个人成长搭建舞台,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师资储备。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开展个人发展规划反思与修订,激发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的潜能。

学校具有一支富有教学经验,教法灵活,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职工300人,科任教师252人。其中高级职称59人,一级职称98人;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的38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省级教学能手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24人;市级高考备考学科专家组成员4人。学校以高考为着眼点,不断探索高效实用课堂,追求教学效率最大化。以新课改为动力,积极创新教育模式,追求学生全面发展。学校2003年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2014年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高中。

近年来,教师在中省市教研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9名教师的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14名教师的论文获省级一等奖,13名教师的论文获市级一等奖。近三年来,学校有143人次参与课题研究,正在研究的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教研课题3个、市级教研课题2个。国家级教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市级教研课题《高三年级生物学新课程教学模型建构教改实验》已完成结题,编辑出版了《高三年级生物学新课程教学模型建构教改实验》科研成果专刊。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促进不仅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提升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于2012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教师教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研单位”。

语文组

王景合、秦斌、张育红、王宁、王蕊、袁鑫娟、牛暄、吕晓艳、王晓玲、黄群英、薛丽萍、姚咏梅

数学组

董雪艳、程娟、罗锦华、张晓君、张高侠、刘妮、任晓丽、杨枫、周丹江、谭立兴、吴清军

英语组

杨景波、段亚萍、王涛、贾小华、李海龙、彭青、强会英、师萍、马丽、朱龙江、于秀琴、杨芳丽、马强

政治组

李凤、王德义、同文辛、李荣、田小绒

历史组

高晓娟、王艳、左美宁、薛艾、员天成、李良义

地理组

胡冬梅、徐文菊、张荣、王筠、赵甜甜

物理组

孙彩妮、仝国强、唐亚侠、第五新侠、习英、严党兵、赵小艳

化学组

杨亚利、梁新强、师林妹、王凤玲、杜巧玲、张春燕、李书民

生物组

李荣(大)、刘三社、辛小艳、尹随社、高策、王锴

综合组

王保安、梁佳、李萍(大)、马永、王绒、王胜军、杨磊

(此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不含行政领导)

培养管理

学校坚持全面育人的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优化办学模式,突出特色。为适应新形势下高考改革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体、音、美特长教育,开辟了美育教学区,配有音、美教室,形体训练室,由专业教师任教。每学年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五星、十佳校园文明创建”、“特长生专业课汇报表演”、“中学生业余党校”等特色活动。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原则,全面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新型人才。

泾干中学

“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型管理必出效益。”戴海祎校长如是说。学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力求做到“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说服人,用自己的宽容和真诚感染人,用自己的勤奋和人格魅力教育人”,在教师中发挥了表率的作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强化服务型管理,通过营造宽松民主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拥有心理安全感;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和指导,增强了教师的职业尊严感;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了教师人生追求;通过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展示成功、体验成功,增强了职业成就感。在服务型管理中,学校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树立教育管理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做到政令畅通。探索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一肩双挑三级负责制”管理模式。实施分层管理,明确副校长、处室主任、年级组长的责任,做到层层负责,上下结合,目标同向,跟踪问效。从而,强化了教学管理。

该校确立了“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的德育工作目标。一是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通过开展国旗下演讲、“文明伴我行”教育活动、早晚宣誓励志活动、主题班会、法制报告会等活动,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要求学生进校做到“一读、二做、三别、四带、五无”,即一到校就读书;做有益于他人的事,做有益于集体的事;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学校,把微笑带给同学,把谦敬带给师长,把和谐带给社会;做到地面无纸屑,校园无追逐,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脏印,出言无脏话。

同时,学校也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泾干中学学生手册》、以班级为主体的《泾干中学班务工作手册》、以教师为主体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学校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在教学区设立“教学服务专栏”,广泛征集广大师生提出的关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各方面意见及建议,在每周日的校务会上集中研讨解决方案,全面实施人本管理,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教师人心顺,主人翁意识增强,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校管理走上了制度约束和精神引领相结合的良性轨道。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历史传统,创新教育模式,明确了“办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赞誉、质量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确立了“教化品德,优化教学,突现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形成了“校园环境育人化,学校管理人本化,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办学特色。宏观管理实行“一肩双挑三级负责制”。关心教师成长,通过专业引领、外出学习、校本研修、交流反思等形式,努力打造一支自己热爱学习并让自己的学生也热爱学习的高素养教师队伍。注重学生成人成才,坚持把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为学生将来的潜能发挥奠定基础。

成就荣誉

新课程标准执行之后,学校全面实行课程改革,用新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质量,紧密结合校情实际,确立了“以学定教、以导促学”和“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原则,形成了具有泾中特色的“五步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的主动进取的意识。这一教学方法,在全国新课改数学课程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将学校确定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单位”。

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组织编写了《泾阳名人举隅》、《诗海探幽》、《中国文化史》、《古代诗歌鉴赏》、《陕西地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等10余种校本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水平,对课堂效果的提高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手段改革上,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自制课件600余个,实验课教学开出率达到100%,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课程评价方面,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了《新课程实施评价方案》、《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形成了模块测试、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等一系列制度,综合评价步入规范化轨道。在教育科研方面,学校设立科研专项资金,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近两年来,教师在中省市教研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9名教师的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14名教师的论文获省级一等奖,13名教师的论文获市级一等奖。

学校在市、县两级的综合考试、学业水平测试中,学生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80%。在中省市举办的各种学科竞赛中,共有141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研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开展,三个年级有研究性学习小组100多个,每年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评比,编辑出版研究性学习优秀报告4本。

2010年,一本上线294人,二本上线862人;2011年,一本上线384人,二本上线1018人;2012年,一本上线507人,二本上线1119人。2013年,一本上线566人;二本上线1150人,关宇臣同学被清华大学飞行员班录取,全面实现了一本、二本上线正增长、清华北大有突破的三项目标,连续四年实现了二本上线人数的正增长,取得了泾中历史上的最好成绩。高考质量逐年攀升,素质教育成效显著。连续多年受到市、县行政和教育部门的表彰奖励。

高考情况

2015年高考,泾干中学一本上线436人,比去年增加40人,增长率为11%;二本上线931人,二本上线率超出陕西省上线率8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为71%;高三1班、2班一本上线均为59人,一本上线率为85%;27班二本上线人数76人,上线率为95%;26班二本上线人数71人,上线率为89%;体育、艺术上线57人;高三、1班陈晓光同学高考成绩657分。

校园文化

运动会

以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切入点,学校团委书记王海涛同志为学校成立了“泾干中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组建了“鹿鸣”文学社,校园之声广播站,校园礼仪队,国旗仪仗队,以及滑板社、吉他社、合唱团、民乐队、摇滚乐队、舞蹈队、美术队、戏剧社等40多个丰富的校园文化社团。学校开设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数学、物理、化学、信息、生物和科技创新课外兴趣小组,开设篮球学校、乒乓球训练基地、棋类兴趣班。拥有建立了通用技术和微型机床加工教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基础。学校为搭建了激发兴趣爱好、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通过开展各种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教学坏境中,营造创新教育的氛围,从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从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的能力;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教育,稳步开展各种课内外实践活动,积极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志愿者经常深入工厂、社区接受工程技术培训和社会实践指导,开展各种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每年的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为载体,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们乐在其中,感受创新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提升了的科学修养,激励了探索精神。泾干中学艺术团获得国家级奖项5次、省级奖项20余人次;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获得国际大奖2人次、国家级奖百余人次,获得省级奖超过1300人次。上百名学生考入体艺类高等院校进行深造,10多名学生进入飞行学院学习。被省军区、省教育厅命名为“国防生源基地”。

近年来,学校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精彩纷呈。经校团委推荐,校园广播站播音员赵蕊钰同学,2015年7月21日参加CCTV全国青少年电视主持人大赛陕西赛区总决赛,比赛中赵蕊钰同学从来自全省的4000余名优秀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特等奖。在8月10日赴北京征战全国总决赛比赛中,在全国20000多名参赛选手中用超强的实力再次证明自己,荣获高中组金奖。我校王海涛老师荣获CCTV全国青少年电视主持人选拔活动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2015年5月23日,由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厅、省诗词学会联合举办的“青春年华·中国梦”诗词大赛颁奖典礼在西安音乐学院大礼堂举行。我校张维虎同学诗词作品《青春闪烁七彩梦》从5000多首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学生社团

鹿鸣文学社、汉服社、围棋社、轮滑社、鬼步舞社等。

优秀班级

2013届高二年级10班(文科)

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李凤和孩子们在一起

班主任:李凤

任课教师:王海涛、仝昌奇、师萍、李凤、高晓娟、胡冬梅

良好的班风——博观约取,厚积而薄发,支持宽容,团结而凝聚

浓厚的学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严格的班训——良心无愧、信心无畏、恒心无敌、青春无悔

班长:吴勇琦

三好学生:任璟琳、龚凡(2013年文科状元)、宫晨

优秀学生:闫方、程靖淇、党亲、李科、杨曦、张向荣

班级誓言:

我曾用智慧培育理想,我曾用汗水浇灌希望

优秀教师王海涛老师与学生合影留念

我曾踏过书山坎坷,我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成功的保障!

我发誓:

不负父母的期盼,不负恩师的厚望

不负天赐的智慧,不负青春的理想

不作懦弱的退缩,不作无益的彷徨

我将带着从容的微笑,去赢得我志在必得得辉煌!

毕业班2013届高三年级9班

班主任:师萍

优秀班主任师萍老师与孩子们在一起

任课教师:张育红、仝昌奇、师萍、李凤、左美宁、胡冬梅

班风:敬、静、净、竞

班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学风:博学善思、明辨笃行

组建班级的管理核心—班级干部,充分发挥班级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班集体的团结意识——团结凝聚是发挥班集作用的基础。

不规不圆——各施其职,竭力维护班级制度。

班长:杨雨轩

三好学生:骆朦(2013年文科状元)、江倩、任璟琳

高三九班的男子汉们

优秀学生:骆丹丹、赵彤、胡倩雯、李浩、薛凯悦、贾怡凡

班级誓言:

走进高三,我们经历着风雨,我们沐浴着阳光;

走进高三,我们砥砺着斗志,我们憧憬着未来。

今天,我们面对蓝天,向着大地郑重宣誓:

纵然路有荆棘,途有坎坷,我们也会勇往直前;

即便太行雪拥,蜀道峰连,我们也会直挂云帆。

高三鏖战终有日,六月鲜花为我开;

人生难得几回搏,吾辈今朝数风流。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十年一剑今朝试,鹏飞万里遂我心。

高三九班、我们一起为高考加油!

发展前景办学目标

学校塑胶操场

到2017年,把学校建成“办学理念正确、管理机制规范、课程建设有效、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健康发展”的现代化名校。

办学理念正确——指在继承传统、适应要求和面向挑战的前提下,形成符合学校实际、体现素质教育精神,展现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

管理机制规范——指学校管理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民主监督。学校领导班子素质要高、观念要新、能力要强。学校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制度健全、运作有序。

课程建设有效——指建立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建设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开发校本课程)与实施、评价规则。同时优化教学过程,整合多方教学资源。

教师专业成长——指学校坚持“师德为核心、业务为根本、发展为目标”的教师培养理念,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合理化结构、职业化管理、持续化发展。

学生健康发展——指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提升综合素养为目标。明确学生德育目标和学习目标,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和相应工作体系。

培养目标

泾干中学

传承“精勤惕励、艰苦卓绝”校训精神,全面落实“崇德启智,人人皆才”办学理念,从学生行为入手,做事先做人,求学先正身。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四个结合”的德育工作思路,即思想教育与情感体验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启发诱导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制度规范与人性化关怀相结合,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倡导学生做到“一读、二做、三别、四带、五无”的行为要求,“一读”即一到校就读书;“二做”即做有益于他人的事、做有益于集体的事;“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学校、把微笑带给同学、把谦敬带给师长、把和谐带给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纸屑、校园无追逐、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脏印、出言无脏话。同时,通过开展国旗下演讲、“文明伴我行”、早晚励志宣誓、主题班会、成人仪式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定期举办音乐欣赏、美术鉴赏和书画、手工制作展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管理途径为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提供了机会。注重学校社团建设,为学生搭建起展示才华的舞台。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主人翁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把学生培养成为知书明理、感恩尽孝、诚实守信、遵法守纪的合格公民。杰出校友

雷抒雁(1942年8月18日-2013年2月4日),陕西泾阳人,当代诗人、作家。1967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其成名作是纪念张志新而写的长诗《小草在歌唱》。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2012年5月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并担任中国作协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诗刊》社副主编、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先后出版诗集《小草在歌唱》《父母之河》《踏尘而过》《激情编年》等,散文随笔集《悬肠草》《秋思》《分香散玉记》等。获得过各种文学创作奖,并有多种文字翻译诗作发表于国外。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

仵德厚(1910-2007)陕西泾阳人,成都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第二十七师师长。国民政府曾经授予他“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和“宝鼎二等勋章”,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著名爱国将领。2010年8月,一段“纪念血战台儿庄战役70年敢死队队长仵德厚”的视频让很多网友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泾中校史

1938年3月7日,私立泾干初级中学在县城东关显神庙内开学上课,从而结束了泾阳县无中学的历史。这所学校虽称“私立”,其实并无财东提供资金。它的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经历了相当曲折的过程。自清代乾隆年间到清末,泾阳县城曾经有过瀛洲、味经、崇实、泾干四大书院,闻名陕甘两省,出过不少英才。但是,民国初期,军阀割据,兵连祸结,加上1929年的年馑,农村经济破产,教育事业随之衰落。抗战前,十多万人口的泾阳县仅有两所高小,而无一所中学。1933年,泾惠渠通水,泾阳位居上游,深受其利,农商迅速恢复,经济日渐繁荣,改变教育落后面貌遂成为人民的一大愿望。抗战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日寇紧逼潼关,西安出崖可危,省城学校有的停办,有的外迁,泾阳在西安求学的青年纷纷回家失学。面对此情此景,教育界同仁更加忧心如焚。1937年秋,县教育局长张善学,姚小校长吴成襄趁教育部督导员于尔轨来泾视察之机,向其提出在泾阳创办中学的倡议。于尔轨点头赞同。此后,张善学,吴成襄遍访各界名流,征求办学意见,得到广泛支持。泾过协商,公推张善学、吴成襄、庞继震、张伯修、赵仲玉、樊纯如、王菩僧组成校董会,领导办校工作。校名定为“泾干”。校址选在东关显神庙。经请示县政府同意,从“烟膏局”税款中拨出500元,作为开办经费。由庞继震担任校长,由张善学,由少蕴,段武东等公职人员兼任教员,都是义务供职,不拿薪金。1938年春,招收春二九级学生30名,3月7日开学上课,泾阳第一所中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庞继震,本县县城人,大革命时期参加过共产党,办过平民夜·校。他担任泾中校长后,以“战时教育”为宗旨,适应抗战需要,增设了军事训练等课程。他既当校长,又当教员,还兼办杂务,办学热情极高。可惜,时间不长,身体有病,加上办学经费难以为继,只好辞职让位。庞继震辞职后,教育局长张善学兼任校长。不久,又请张伯修任校长。万事开头难,新生的泾中在经费拮据的情况下,顽强地渡过了第一学期。1938年暑假,校董会请来高兰亭任校长。高兰亭,本县王桥人,“五四”时期毕业于北平大学。1927年国民党“清共”时,一度担任江苏省镇江公安局长,有严重的反革命历史。其后,在国民政府监察院供职。南京沦陷前,国民政府,“减员迁都”,高兰亭被裁减,返乡闲住。。·高兰亭任校长,一心要把泾中办成“南开式中学”。1938年暑假,招收秋三O级学生40多名,显神庙容纳不下。高兰亭设法借到“中棉公司”两间仓库,解决了问题。他四出奔走和广发函电,募捐到一批经费。当时,于右任先生除捐助一批图书仪器外,还汇来法币1000元。至此经费困难,有所缓解。

1939年春,招收春三O级学生50多名。这时全校三个班100多名学生,显神庙和“中棉公司”仓库又容纳不下。经请示县政府批准,学校迁到城北的北桑园。北桑园有公地60多亩,房屋10多间。适宜办学.遂成为泾中的永久校址。1939年春,春二九级学生首先迁入北桑园,一面读书,一面建校。由于经费有限,高兰亭取得当局同意,动员民工拆永乐村的三贤亩、娘婆庙和社树的东宫寺,运回砖瓦材料建校。建校匠工由各乡动员。搬砖运瓦,担水和泥等小工活,全部由学生承担。从1939年春季动工,不到一年时间,建成教室4座、会议厅1座,宿舍27间,畜水池一个,大操场1个,还修筑了一条通往县城的人行便道。随后,组织学生在校园栽花植树,泾干中学初具规模。

1940年秋,春二九级学生即将毕业。这时的泾中,尚未在省教育厅立案。毕业生能不能按时拿到毕业证,这是问题。教育厅不给立案的理由是:泾中缺乏足够的办学基金。于是,高兰亭找西关棉花店经理李秀堂商量办法,请李秀堂出具证明,说泾中在该店存有5000斤棉花(即足够的办学基金)。李秀堂的证明上报后,教育厅信以为真,才给泾中办了立案手续。毕业证等问题,也随之解决。

1941年,国民政府裁减县教育局,有关业务并入县政府教育科。裁减前,教育局长是杨和初。杨和初取得当局同意,将教育局的500多亩学田和十多处房产移交给泾中,由校董会经管。杨和初以常务校董的身份驻校,掌管财务。泾中有了校产收入,加上学生缴的学费(每人每学期2斗小麦),每年收入在6万斤小麦以上,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在建校的同时,高兰亭千方百计,选聘优秀教师。先后聘任的专职教师有许冷梅、赵仁敷、刘朗如、田克恭(共产党员)、李一青(共产党员)、原禾森(曾参加共产党、共进社);兼职教师有陈德懋、李廷桢、尉子嘉、陈伯言等。由刘朗如兼教育主任,张扶弱任事务主任,刘朗如因事离校后,又请来原省立图书馆长刘振支任教育主任。当时,西安高中,同州师范因躲避日寇飞机轰炸迁来泾阳。高兰亭还从这两个学校中聘请候良弼、杨曙天、李世芳、王修甫等著名教师给泾中兼课。1939年春,张善学辞去教育局长职条,来校任国文教师。有了这样一支课程配套,品学兼优的教师队伍,加上严格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1942年暑假,泾中秋三一级毕业生中有23人报考西安南郊兴国高中,除一人因病中途退出考场外,其余22人一榜录取。兴国中学校长李瘦枝,对比深感钦佩。他说:“今后,泾中学生报考兴国,一律免试入学”。泾干中学出色的教学质量,还受到了当时的教育部的嘉奖。教育部派人送来奖旗,上写“再接再厉,更创优异”。高兰亭办校初期,不准党团进入学校。但是,进步师生在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下,不仅在泾中建立起“民先队”、“西青进”等组织,而且成立了党的地下支部,秘密地开展着革命活动,这些情况,高兰亭当然无从知晓。可是,难免为国民党的耳目所觉察。1942年5月,陕西三青团头子杨尔瑛便闻到了风声。杨尔瑛派干将翟文凤到泾中发展三青团组织,妄图抵制进步思想的传播。这时高兰亭却改变了原来的态度,竟让杨尔瑛为所欲为。虽然如此,但在广大进步师生的共同抵制下,国民党的区分部始终未在校内建立起来,思想阵地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进步师生手中。

到1943年,高兰亭主政泾中已有六个年头,在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六年来,泾干中学取得了很大成绩。身为校长的高兰亭,本应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使泾中迈出更大的步代。不料,他却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以教育家自居,说什么“南开有个张伯苓,泾中有个高兰亭”。他本来就性情急躁,再加上倨功骄傲,势必使初步积聚起来的办学力量受到伤害。许冷梅、田克恭、李一青、原禾森等办学骨干,相继离校。校内人心不齐,矛盾接踵而至,教学秩序紊乱,教学质量滑坡,社会各界反响强烈。高兰亭无法可想,于是辞职。1944年8月高兰辞职后,刘振支任校长,刘尚达(民盟成员)任教务主任,张善学任训育主任。同时,聘请声望卓著的孙崇甫、王文祥来校任教,加强教师队伍。刘振支学识渊博,精通中外历史,既当校长,又当教员,以身作则,严谨办学。他主张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并提出“四之”办学方针,即“广收之,苦教之,精考之,严汰之。”刘振支在刘尚达,张善学的协助下,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三门课不及格即予降级;考试作弊,一经发现,轻者降级,重者开除,不看情面。

1945年下学期,又在初三六级试行了荣誉考试制度。与此同时,刘振支狠抓校风建设。他常引用一句古语说:“风气之变奚至乎?曰:一、二人始之”。他发现好人好事,立即表扬鼓励;看到坏事露头,马上设法制止。不到一年,学校秩序井然,学生苦读成风,教学质量快步回升,泾中从此进入中兴时期。1945年,泾阳城乡大户又给泾中捐助了一批资金。同时,拆下县城西南养疾院庙的材料,用来扩建学校。1946年上半年,增建了四座教室和一排宿舍。同年下半年,增设高中,招收高三八级学生一个班。从此,改名“私立泾干中学”。·增设高中后,刘振支又聘请著名人士党修甫、李博文、李武辰、田云溪李梦烈等采校任教,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学业水平,随之更加提高。高三八级赵毓明、高三九级梁存宝,都在上海《英文周刊净上发表过短文章。高三八级邓彩兰在《秦风工商联合日报}上发表文章,题目是《麦忙展望农村情况》,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苛捐杂税、横征暴敛的罪恶,影响很大。为了丰富校园生活,刘振支、刘尚达、张善学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各班成立“小图书馆”,集中同学们手中书刊,专人保管,轮流传阅。鲁迅的《彷徨》、叶圣陶的《稻草人》夏丐尊的《文心》等进步书籍,趁机进入学校并广泛流传。张善学阅读《秦风工商联合日报》时,用红笔加以圈点批注,然后,在阅报栏张贴,引导师生阅读。他还将报上有关原子弹、联合国、政治协商会议的资料,剪集成册,供师生借阅。张善学曾因此而险遭国民党的迫害,但是,他依然乐此不倦。刘尚达等进步师生成立“青年剧团”,排演了《万世师表净、《抽水马桶》、《冒牌秘书》等话剧。大型话剧《万世师表》,在泾阳、三原上演后,受到广泛的好评。不幸的是,1946年2月,张善学因肺结核发作而离职。1947年10月,年仅42岁的张善学因病逝世。他将自己一生的最后十年献给了泾阳第一所中学,可歌可泣!张善学离职后,孙崇甫接任训育主任。下半年,孙崇甫又接替刘尚达为教务主任。孙崇甫是陕西民盟主要成员。他根据民盟负责人李敷仁(共产党员)的指示,在泾中积极开展青年工作。他在做好教务,训育工作的同时,不断地向青年介绍国内进步人士的活动情况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情况,并且组建起由邓彩兰负责的“民青”地下组织。“民青”对原有的“时潮社”:“沙驼社”、“野马社”、“虹霓社”加强领导,出墙报,演节目,努力宣传进步思想。同时,利用读书报告会的形式,使恩格思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革命书籍,在校内广为流传。“民青”的活动,很快帮助师生提高了革命觉悟。“三/k'节时,讨论妇女解放问题;国民党暗杀李公仆,闻一多、杜斌丞后,开大会声讨;还开展了“反内战、反饥饭、反独裁”等活动。与此同时,“民青”成员搜集反动派的有关情报,向地下组织反映邓彩兰还设法掩护延安来的迟于锐同志开展秘密活动。当时,三青团准备搞一次反苏游行,但在全校进步师生抵制下未能得逞。时间不长,孙崇甫的进步活动被反动当局觉察,并有被捕的危险。他不得不在1948年暑假,秘密离开泾中。孙崇甫离校后,刘振支请李梦烈任教务主任。李梦烈既重视教学质量,又重视引导学生思想进步。1948年8月,从延安迁回泾阳的卢育民同志来校,委托李梦烈联络一批青年“北上”革命,李梦烈在张从悌、韩国柱等人的协助下,经过一番曲折的斗争,于1949年1月19日至3月底,分三批组织张恒明、胡存福、赵孟孝、赵有恒、郭力佳、尚光秀、刘继邦,张从权、吴永涛、赵克勤,候三民、郑景民等六十多名师生“北上”。张从悌、韩国柱、李梦烈也先后进入边区,投入了党的怀抱。刘振支本来不参加党派活动。可是,他深知青年代表着未来,十分爱护青年。在进步师生酝酿“北上”的过程中,他不时透露一点反动当局的动向,提醒“北上”师生注意安全。免遭不幸。这次“北上”的成功,刘振支校长也功不可没。

1949年5月,关中解放。8月24日,三原专署通知:私立泾干中学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泾阳县立泾干中学”。同时,指派台通、郭育章等同志组成校务委员会,负责接收工作。8月底,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负通为副校长(校长暂缺)。随后,按照边区政府《关于中等学校改革的指示》,对旧的教学机构和教材进行了改革。从此开始,泾干中学在党的阳光照耀下,走上了康庄大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泾干中学取得了飞跃发展: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先进的教学设备逐步完善,教师队伍日益强大,教育质量空前提高。

现在的泾干中学已成为完全高中,有300多名教职工,近70个班。私立泾干中学到现在,泾干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于的光荣任务。历史的巨轮,正在向二十一世纪飞奔。

后记

泾干中学

巍峨嵯峨,滔滔泾河,见证着泾干中学这个育人摇篮的茁壮成长!

西咸一体,泾渭开发,预示着泾干中学未来发展的前景无比广阔!

美丽的泾干中学,即将成为三秦大地上冉冉升起的一颗璀璨明珠!

明晰的办学理念,宏伟的规划蓝图,科学的内部管理,崭新的精神面貌,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对成功的无限渴望,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引擎。我们有理由相信,泾干中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地理位置

泾干中学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位于西安市北偏西54公里,咸阳市北偏东28公里,距首都北京1290公里。

上一篇:美发剪刀

下一篇:加那利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