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2月24日,翟明国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市。
1973年9月,进入西北大学地质系学习。
1976年7月,从西北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1979年7月,考取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先后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82年9月)和博士学位(1989年7月)。
1982年9月,硕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9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整合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翟明国担任该所研究员、副所长。
2001年12月,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成立,翟明国担任实验室主任。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7年6月11日,“三亚学院翟明国院士工作站”正式签约揭牌。
翟明国
其他作品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翟明国先后发表SCI论文二百余篇,h-index指数64,SCI引用>10000次,专著与论文集30部,科研报告十余部。
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2015.02《板块构造、地质事件与资源效应地质科学若干新进展》翟明国,肖文交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04《矿产资源形成之谜与需求挑战》翟明国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1《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翟明国,张连昌,陈斌北京:科学出版社获得荣誉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翟明国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一等奖两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时间项目名称奖励名称2014年何梁何利科学进步奖(地球科学奖)[2]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作用部委级一等奖1993年云南三江地区特提斯构造演化国家级二等奖1992年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部委级二等奖教育成果奖励
2013年翟明国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杰出贡献教师。
时间荣誉表彰授予单位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2015年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会主要成就科研成就
翟明国针对早期陆壳的形成与增长、早期大陆壳的结构与成分、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变质作用和大陆动力学机制的异同等前沿核心科学问题,并且研究大陆演化历史与矿产资源的富集机理,集中研究华北陆块以及相邻地区,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成果。
翟明国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有:1发现和报道了在中国华北有早前寒武纪高压变质带,包括高压麻粒岩和退变榴辉岩,是世界上有关研究中最早的报道之一,引起国内外的注意。2提出中国华北克拉通与其它克拉通在构造演化上有重大差别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以及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划分方案。3报道了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有沉积变质的硬玉石英岩,证实确有形成于地表的岩石因构造作用曾下插到地幔深度,而后又抬升到地表。4提出将大别山和山东的高压变质岩划分为三个不同性质的岩石构造单元,从而为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5提出在华北的中生代岩石圈减薄过程中,下地壳起到重要作用。6发现和报道了朝鲜半岛印支期榴辉岩,讨论了大别山-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延伸状态,为东北亚的构造演化奠定了基础。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翟明国先后承担过国家、中国科学院、基金委多个重大、重点(包括973项目)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时间项目名称(项目号)备注1991年—1993年晋冀蒙交界地区东段麻粒岩、下地壳及早期地壳演化(49070097)负责1992年—1995年华北北部麻粒岩相带演化与深成地质作用(49132070)参加(冀西北)1992年—1995年大别山-苏北胶南超高压变质带及大地构造意义(49132040)参加(苏鲁)1996年—1998年胶东高压麻粒岩-超镁铁质岩带及大地构造意义(49572102)负责1999年—2001年华北克拉通早期大陆性质和演化(49832003)参加(高压麻粒岩)?讲座报告
2011年1月10日,翟明国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胡瑞忠研究员的邀请,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前寒武纪地质的前沿科学问题及关键优先领域》的学术报告。
2018年6月6日,翟明国应邀在长安大学校本部东院(雁塔校区)雁博园四楼第一报告厅举办的“虹”学讲堂(一百一十六),做题为《前寒武纪地质与大陆演化--学科前沿解读》的学术报告。
2019年9月19日,翟明国应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张铭杰教授、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建平教授的邀请,做客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地球科学名家讲坛”,在观云楼1221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矿产资源形势与国际争夺》的学术报告。
?教育思想
翟明国说:如今多学科交叉、宏量数据和大的科学技术平台,决定了团队作战、协同合作的大科学研究方式。科研人员需要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必要的哲学修养。
社会任职根据2020年3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翟明国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座教授,以及西北大学和浙江大学讲座教授,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兼职和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其它9个国家与部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他的主要中国国内外任职有:国际榴辉岩委员会委员,国际冈瓦纳研究会执行委员(中国委员会主席),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岩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理事或常务理事,北京市人才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岩石学报主编,IslandArc和矿物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GondwanaResearch、地球化学等11个学术期刊编委;西北大学双聘院士;长安大学兼职教授。
人物评价翟明国提出的早期陆壳多阶段生长、古元古代初始板块构造以及对克拉通下地壳结构的理论模型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是中国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他创建和领导的团队是活跃在国际地质学领域的优秀科研群体。(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评)
翟明国是第一个找到华北前寒武纪的岩石标本,改写华北地质学研究史的人。(科普中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