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佐

时间:2023-12-04 13:45:40编辑:莆田seo君
人物生平

耿直[民国将领]合照

耿直(1895—1918),字端人,交道十甲沟人。父耿元耀,清末武举。1908年由县立高小毕业,考入警察训练所,1910年毕业,至寺前镇创办警察所。受严维翰、杨子廉等影响,矢志维新,与西安同盟会之宋相臣、范耀明相联系。

1911年,西安反正,耿直闻讯驰赴西安参加战斗,为军政府外交司长宋相臣作弁卫。省垣光复后返回大荔,与蒲城郭坚号召渭北精壮成立冯翊军,投入东路战斗。共和告成,冯翊军编入陈树藩之陕西陆军第六混成旅。袁世凯阴谋篡权,派陆建章为陕西督军,耿直出走晋南,结识民党李岐山等,策划“反袁逐陆”,北洋政府悬重赏通缉不得。

1916年2月21日,高峻、曹世英、郭坚、耿直以陕西护国军名义,在白水宣布独立,因陈树藩背信弃约,起义军在蒲城受阻被逼转移。郭坚、耿直率军北上。一路,耿直身先士卒,恃其神枪,攻无不克,连下同官、宜君、洛川、富县、绥德、米脂,定边等十余县。4月,陈树藩趁关中空虚欲取代陆建章。郭坚、耿直回军南下,至耀县、三原,关中震动,又迅即进占西府各县。“逐陆”后,郭坚、耿直分任陕西游击军司令、副司令。后改编为陕西警备军司令、副司令。张勋复辟,郭坚出兵讨伐。陈树藩乘机分化,升耿直为警备军司令。郭坚受陈树潘、阎锡山围剿败回咸阳,耿直巧与陈树藩周旋,秘密护送郭坚去凤翔。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回忆:“耿忠于党,陈不之知,陈的聪明诈骗,部下害怕,耿能使陈一点不觉,才略可谓在陈之上。”

1917年8月,耿直派参谋范润生至广州谒见孙中山。孙中山以大元帅名义委任耿直为陕西靖国军招讨使。10月,高峻、郭坚、曹世英、刘锡麟一致同意耿直提出的“倒陈计划”。按照计划,高峻于12月3日在白水宣布独立。陈树藩急调重兵围剿。耿直正准备在西安向陈树藩发难,而刘锡麟亦欲借陈树藩用兵白水,要在临潼截取北京运往新疆的一批枪械,不能来西安接应。刘锡麟派其部属廉安儿来西安,图谋刺杀陈树藩。9日,廉安儿随耿直进督军府见陈树藩,因临事慌张,刺杀未成。10日晨,耿直电话告陈:廉安儿果有行刺企图,请陈亲自发落。得陈同意,派精壮押解廉安儿,二次进督军府行刺。精壮解廉安儿至督军府,适值关中道尹陈友璋来向陈树藩辞行,精壮分辨不清,将陈友璋击毙。陈树藩逃出督军府,急急调集兵力,向耿直猛扑。耿直据守钟楼至南门一线,以不足600人与陈树藩3000之众激烈拚搏。陈军死尸遍地,不能得逞。高峻于10日突围,撤向纵目。刘锡麟于11日赶来接应,但截枪后所编新兵,一触即溃。曹世英联络不灵。郭坚路远迟迟不到。耿直坚持三昼夜之后,于13日晨整师由南门撤出,西安发难遂告结束。数十年之后,西安人仍常常提到“耿直打炮”之盛况,于右任题耿直小照云:“覆局何尝古异今,义旗虽倒果成因。英雄关内知多少,血战长安有几人。”

耿直撤离西安,与郭坚会合,至周至,按孙中山委令,成立陕西靖国军,推郭坚为司令,已任副司令,通电各地,声讨陈树藩,揭开陕西靖国军时期的序幕。

陈树藩东路无战事,全力压迫郭、耿,耿退守岐山、凤翔一隅。耿直在岐山鏖战八昼夜,突围至富平美原与高峻会合,攻战白水。郭坚随后赶到。

1913年1月25日,郭坚、耿直出兵蒲城。陈军李天佐一闻耿直之名,节节败退。耿直亲率所部最先由西门南侧登上城头,打开西门,占领城内西半部,胜利在望。部下因争夺缴获马匹等发生混乱,又遇岳维峻回家在城内,帮助李天佐拚死厮杀。耿直左臂负伤,从城上跳下,奋力突围,死于枪林弹雨之中。耿直罹难后,其弟耿庄带领部队继续投入靖国军战斗。

孙中山追赠其陆军中将。

1923年,葬于本县原畔,建立耿直陵园,于右任书纪念碑及墓志铭。

家族成员关系人物备注父元耀字朗亭。朗亭公,身材魁梧,膂力过人,少年时善骑射,酷爱武术及诸般兵器,闻鸡起舞,练功未尝间断。功夫不负有志之人,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中丁酉科武举,这对荒僻贫穷的十甲沟来说,真是空前盛事。经亲友推荐,投奔固原提督张行志将军麾下,任一下级武官。后因家中缺劳力,祖父母年高多病,端人尚幼,便请假返回故里,侍奉老人,务农养家。朗亭公鉴于自己文化不高之教训,决心要让下一辈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于是力主延聘塾师课子读书,令耿直等苦读以求上进。母苏氏生二子二女。继母曹氏生一子一女。次耿庄字端方。幼弟耿肃字端平
轶事典故

父,朗亭公对子辈要求严格,白天命其在私塾学习,夜晚严格督促复习功课,平时常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使耿直幼小的心灵受到启迪和教育,逐步树立了勤奋、诚恳、忠于事业的优秀品质和工作作风。暇时也教以骑射之法,耿直初则无法领悟,后乃酷爱成习。耿直内心坚毅果决、嫉恶如仇,而外貌文雅似一介书生。短暂一生中与朋友交往恪守诺言,义气为先,对贫苦亲邻,体贴温恤,时人多赞誉之。

清代末年,帝国主义列强肆虐蹂躏中国,丧权辱邦的不平等条约不断签订,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维新派与顽固派的斗争相当激烈,光绪帝接受维新主张,推行新法新政。澄城虽然交通闭塞,消息阻滞,但是慈禧偕光绪西逃陕西,赋税派捐有增无减,人民在不甘其扰中也互递讯息,维新思想、革命党人反清的主张也在农村中秘密传播。陕西地方同样进行着一些改良和革新,废除了科举考试,新设了学堂。1908年,耿直在县高等小学上学,其聪慧倍常儿,惟不甚注意科学,独喜习体操,师友多规劝之,直曰:“人生当效班定远,立功异域,岂可斤斤从事笔砚间乎!”清末澄城设巡警教练所,耿直毅然考入。此时慈禧与光绪殒命,溥仪登基,革命党人的活动更是风起云涌。耿直在学校开始接受新知识,了解革命理论,体察国家和人民的危难,深感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内心忧虑不安,经常忿忿不平。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起义此起彼伏,清政府难顾首尾,革命书籍、传单间或在地方流传,耿直得之如获甘露,读之如饥似渴。1910年耿直由警察学堂毕业,被派往澄城东南隅之寺前镇办巡警所。在寺前镇首先拜谒吴孤民前辈(朗亭公介绍的),又结识了当地人杨子廉、严文轩诸先生。他们皆属进步人士,均为同盟会员,由于他们常回家小住,关于省城西安的革命动态、全国各地的革命形势、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知之较多,因此耿直与之过从甚密,遂成挚友。在其指点影响下,加深了推翻清廷专制、建立民国的思想,与热血青年、有志之士暗地联络,摩拳擦掌,伺机举事。

耿直在寺前镇办警务之暇,常钻研射击要领,心领神会,实弹射击几乎弹无虚发,人称其绝,遂赞为“神枪”。这对耿直以后的戎马生涯和军事活动关系甚大。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陕西省首先响应,耿直闻讯,昼夜兼程奔赴西安参加反清战斗,嗣在军政府外交司为宋向辰(一作相臣)充弁卫。当时残余清军仍分兵几路攻陕,对革命军不无威胁。为了打击清军的反扑,耿直协同郭坚号召渭北一带健儿千余人,组成“冯翊军”,协同东路军与清军战斗。共和告成,郭、耿所部被改编为巡缉营,隶属陈树藩所统之陕西陆军第六混成旅,郭任营长,耿为连长。1914年袁世凯在解散国会、废弃“临时约法”,于次年秘密筹备复辟称帝,积极培植党羽,安插亲信。藉河南白朗斋(人称白狼)因反袁失败窜入陕西之际,派陆建章率领十五、十六两个混成旅及直属机炮等部声言追剿,进入陕西。袁世凯调张凤翙离陕进京,委以陆建章督理陕西军务。陆对陕军大加裁汰,陈树藩调防汉中,巡缉营被解散,郭去河南,耿匿于山西永济。

1915年袁世凯洪宪改元,西南护国军兴,陈树藩又调陕北(陆欲借此削陈兵权)。耿直得悉此情,由晋归陕,与郭坚密商,拟起兵响应西南。时郭充陈树藩弁卫,因以告陈,陈亦首肯。耿遂联络渭北豪侠王珏、李夺、张铎、简吉顺、党玉琨、刘福田、李虎臣和陈发荣等200余人,占领澄、白、洛川三县交界之土基镇,并联合白水曹世英、高峻诸人。他一面使人促陈起兵讨袁,一面从白水向蒲城进发。陈此时意存观望,竟受任陆畀予“渭北剿匪总司令”之职,反派兵在蒲城城下迎击。郭、耿、曹受打击后乃退兵陕北,重新集结兵力,徐图再起。此事使陆忌陈之心少解,陈因以保存了自己实力。郭、耿、曹、高等千余人不得不作战略转移,攻占陕北20余县,遂吸引陆派商震团追剿至府、神一带。时值各地讨袁护国军并起,先是陈度其势可为,暗使人鼓动郭、耿等南下。陆建章惧,派其子承武率兵进驻渭北,至富平部署未定,即遭陈部胡景翼生擒。陈以陆承武作为交换条件取得陕西督位,陆建章父子保存了残命,狼狈离陕。陈督陕后,编郭、耿所部为“陕西游击军”,郭为统领,耿副之。

二次革命

耿直[民国将领]照片

1916年,袁世凯帝制活动失败,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忧惧而死,由原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黎为了削弱国务总理段祺瑞的军政势力,通过国会提出各省“军民分治”的主张,派李根源为陕西省长。李偕陕西民党创始人井勿幕一同莅任,陈树藩则极力反对。陈为了给李造成掣肘困难,任井勿幕为关中道尹,又将他认为“素无纪律、不堪驱遣”的“陕西游击军”改编为“全省警备军”(按编制属地方行政系统),划归省长节制。改编后又暗令郭、耿监视李的行动,企图使李知难而退。孰知郭、耿与李相见,感到李朴诚相待,谈全国形势高瞻远瞩,议军政人员处世之道,郭、耿二人深受感动,于是耿便与郭私约:今后必须倾心服从李省长的领导。陈的奸计未遂,恼羞成怒,既恨李,尤恨郭、耿。郭、耿所部改编为“全省警备军”时已达七个营,人数约3000以上,虽然枪支弹药不够充实,但在郭、耿的领导下,已经成为一支革命的武装力量。

当陆建章督陕时,陈出于私心,拜陆为师,与陆子承武结为盟兄弟,为博得陆的欢心,常购赠甘肃鸦片,以示亲近。陈为人狡诈,当袁世凯死时,陈在通电中称袁为“不祧之祖,共戴之尊”。陈为巩固地位,奴颜婢膝,早为陕西正直人士所不齿。此时段祺瑞当国,陈又利用保定军官速成学堂与段有师生之谊,倒向安福系加入督军团,公开背叛了陕西民党人士反对北洋军阀的立场。陈自督陕后开征名目繁多的捐税,加重人民负担,遍植鸦片,毒化人民,预征钱粮,对外借款,开全省未有之先例,民党人士对此深恶痛绝。当孙中山先生发出护法靖国的号召时,陕西民党人士和青年军人便提出“反段必先除陈”的口号。耿直不但是反陈斗争的积极参加者之一,而且还在西安地区组织和领导了这一运动。

陈倒向安福系后,对李根源实行软禁,对井勿幕的行动亦多加防范。其时广东方面在孙中山先生亲自领导下,成立军政府,组织非常国会,孙中山自任大元帅。耿直派“警备军”参谋范润生去广州,经陕西在粤议员刘定五、焦易堂和徐朗西等人介绍,得到孙中山亲自接见。孙中山对陕西局势备极关注,多方予以鼓励,即以大元帅名义委任耿直为“陕西靖国军招讨使”,嘱范归陕转告耿直:“必须与民党人士取得联系,开诚协商,共举义旗。”范归后,耿坚定了倒陈的决心,便与焦子静、高峻等商定分头发动倒陈斗争的步骤。

1917年夏,张勋复辟。此时张钫正在陕西同民党人士宋向辰、樊灵山等拟约同郭坚率部假道山西讨伐。商之于陈树藩,陈认为胜可报功,又能扩大势力,败可清除异己,于是欣然允许,并任张钫为总指挥,总部设在潼关,派郭坚、王飞虎、胡景翼为东征军,郭为先遣队。陈亲率党玉琨、简吉顺两营及胡景翼部之康指定、阎春旺等部约2000之众,由吴王渡过河入晋声讨。适复辟已以失败告终。

晋督阎锡山电询陕军入晋意图,陈复电指称:“郭所部系叛军,请邻封协同进剿。”郭孤军被围,宋向辰、樊灵山先后牺牲。郭退至黄河岸又遭陈指使王飞虎等部截击,断郭归路。郭不得已,绕道循小路由龙王迪偷渡返陕。郭遭此全军覆没挫败,所剩不足50人,辗转退至咸阳,陈便宣布省城戒严,并召耿直问曰:“郭坚到咸阳,将如之何?”耿答:“督军如有所使,直当惟命是从,古人大义灭亲,况朋友乎!”陈命耿攻郭,耿即率部至兴平,乘夜改装单骑入咸阳见郭,将陈的意图告郭,并说:“为今之计,只有以战为和,以进为退,舍此别无良策。”商量既定,耿复返兴平,虚张声势部署包围郭坚,电陈请示机宜。陈固知郭、耿系患难之交,与其煎迫太急,反生他变,莫如暂缓时日另作打算。乃一面电耿停止进攻,一面派人劝郭潜行出境。由是耿对陈之存心险诈、玩弄权术、两面三刀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耿除密派人护郭去凤翔休养外,并嘱郭下定决心,重新培养实力,伺机而动。

郭坚渡河东征以后,陈命耿直接充“警备军”统领。这并非厚耿而薄郭,而是企图挑起他们之间的矛盾,破坏他们的团结,达到逐步消灭的目的。之后陈派其亲信盛楚溪为“警备军”参谋。盛便到咸、兴、礼、乾、彬、陇、岐、凤、扶一带借检查“警备军”军风纪为名,实则寻找差错,作为裁汰和消灭的口实。不久,陈即凶相毕露,以耿部“王珏秉性悍恶,不堪使用”为词,吐露其改编意图。耿知这是陈裁汰异己的最后一着棋,事机迫切,不容稍缓,于是将计就计,借改编为名接党玉琨进省城养伤(在晋南负伤),调王珏营集中到西安城郊(驻小雁塔),充实西安发动起义力量,以资配合高峻白水起义。这样,西安起义的计划暗中加速了步伐。

先是,焦子静、高峻筹谋在白水宣布独立,派人联络耿直、刘锡麟协同动作。耿建议:高、焦先在白水举义,把陈军引向渭北,耿在省城乘虚而起,郭坚、曹世英、刘锡麟等分应于外,以期一举“除陈”。此项建议经各方同意后,便成为共同约言。这是1917年农历九月间事。

郭坚由于晋南失败,弃械折兵,元气未复,拟先行充实力量,然后再发动倒陈。这时,恰值北洋政府拨给新疆枪械1000支,子弹40万发,途经陕西,电令陈树藩派兵护送。刘锡麟系陈部骑兵连长,驻防渭南,得消息较早,拟中途劫夺,惟以力量单薄,恐谋事不成反贻后患,乃就商于郭、耿。郭喜出望外,因而对“除陈”约言,提出一些新的补充意见:(1)必须等待枪械劫获到手,再行发动;(2)劫夺地点最好放在省西,因郭部多在省西,把握较大;(3)械弹劫夺到手后,首先扩充刘部,余由郭坚分配;(4)白水方面已先期发难,可通知高峻固守相当时日,随后再由各方配合。根据枪械起运路程计算,大约10月下旬可能到陕,初步确定11月初在西安举义。

高峻于农历十月十九日宣布独立,传檄讨陈。陈派胡景翼、王飞虎、李天佐等部为前锋,曾继贤、严锡龙等部为后应,三面围攻白水。高峻以不足300支手枪坚守孤城,力量单薄,补给困难,向耿书函求援,不绝于途。这时刘锡麟已探得所运枪械弹即将到陕,为了便于劫夺,进省鼓动耿直及早发难,借此减轻后顾之忧。经过刘、耿反复协商计议,为了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迅速达到倒陈的目的,刘建议莫如选一心腹壮士,乘机刺陈,较为稳妥。理由是“陈强我弱,明张旗鼓成对垒之势,取胜不易”。惟对行刺的勇士在人选上煞费踌躇,刘推荐其部下廉安儿(排长)可以充当此任。计议甫定,耿促刘速归,依计而行。刘返渭南后,立即亲自缮写密报党人活动的长函,打发廉安儿晋省,廉方动身,而所运枪械弹已到渭南。

廉安儿到省,即按密计行事。于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晨先以电话告陈,谓刘有密函奉达,请陈亲自接见。本来,陈对刘、耿来往频繁,已有觉察,而这种间接投递密函的方式,不能不有所怀疑。当廉面呈书函、经陈拆封阅读时,陈不时用眼扫视廉的行动和表情。廉刚欲从衣袋出枪,即遭陈呵斥,令其垂手外出,陈的卫兵也闻声赶至,耿当时在座,见事败露,只得败兴退出。

当天下午,刘锡麟率全连骑兵以护送形式,尾随所运枪械弹药到达临潼。押运的200余人,架枪于华清池门前,入内用膳、洗澡休息,刘乘其不备,不费吹灰之力将枪械子弹全部劫夺到手。刘为了急于扩充力量,乃商得临潼第一高等小学朱养清的同意,将全校学生编成军队,按人发枪,人数不够,又从乡下招募了一些乡民,总算凑齐。

耿直退出督署,愤激万分,适临潼劫械之讯已传到省城,势成骑虎,不得不继续干下去。遂另作密计,这就发生了廉安儿再进督署二刺陈树藩之举。

耿直照片

农历十月二十六日早,耿以电话告陈,谓:“昨日归来,侦悉廉安儿确有行刺阴谋,现已逮捕押送前来,请督军亲自审问。”陈令迅速押来,令副官长汪毅卿在外院守候接收,不使押解入内。这时押解人见督署预有安排,便有些沉不住气。当汪呵斥廉要老实放规矩些时,廉急欲出枪,另一人枪已先发,击中汪的面部,汪应声倒地,佯装死状。于是解押人一齐向内闯,乱枪四射。陈树藩正在内厅陪关中道尹陈友璋吃饭,陈友璋中弹而亡。众方疑被击毙者是陈树藩,廉赶来辨认,始知不是陈树藩,而陈此时已越窗翻墙逃脱。

陈逃出督署,径向北校场奔去,该处驻有陈之补充营及严纪鹏部的骑兵营。骑兵营长王乐儿闻听枪声,即派兵四处巡哨,陈只身逃至,为王乐儿收留。本来耿与严纪鹏早有反陈密约,但进行步骤未作具体协商,严对部下亦未作具体交代(王乐儿营也是陈树藩拟编遣的部队),同时,王乐儿对陈尚存有幻想,因而在陈巧言诱骗下,便协同补充营将陈安全送返督署。

耿直当时在西安的兵力有王珏营300人驻小雁塔、党玉琨随带护兵20多人驻大湘子庙街、耿的直属部队有骑兵连160人、卫队连约120人驻警备司令部,共约600人。而卫队连用的教练枪(系比造步枪)有枪无弹,耿虽预有安排,每枪也仅有弹五发。陈树藩方面有杨子文营、补充营、宪兵营、樊钟秀两个营驻城郊、另外有模范营、严纪鹏的骑兵营、稽查处的两个连、武装警察和便衣队约两个连,连同陈的弁卫人员共计不下3000人,而且枪支齐全,弹药充足。双方在力量对比上,悬殊很大,显然耿军处于劣势地位。

陈树藩返回督署后,便调杨子文营担任主力,分防城垣和各要道街口,调模范营加强督署及私邸的保卫力量,宪兵警察分区防守,除在西北两城全面布防外,并以相当大的兵力作为攻击力量。耿直在派人押解廉安儿进入督署的同时,派其骑兵连的一个排夺取钟楼,一个排抢占南门,接应王珏营进城。督署枪声响起后,耿自率卫队连据守警备司令部(在今社会路当时的省长公署),激战至夜,亦退至南大街,亲自督守南门至钟楼一线。钟楼居全城中心,地势又高,且是电话总局所在地,掌握全城交通枢纽,威胁到各个方面。因此,耿以钟楼为主要据点,而陈军则以钟楼为进攻目标,双方火力集中于此,陈军伤亡亦以此处为最多。激战两昼夜,形成胶着状态,双方兵力均疲惫不堪,胜负之局,取决于谁的援军先行到达。耿方因劫运新疆之械弹提前改为刺陈,打乱了郭坚的预定计划,由于驻地分散,集中费时,加之赴援路途的耽延,未能及时赶到。陈方虽主力远在渭北,但胡景翼团的陈世珏营恰在西安发难前几小时刚由西安开赴三原,一切行军装备尚未解除,即被陈调回西安增援。陈方强劲援军先至,耿方援军尚无消息,耿乃决定退出西安。29日清晨由南门撤退,陈见耿军有计划地退却,未敢追击,但对耿军家属及有关人士抢掠杀害,无所不至。无辜被害者有张国桢、寇屏藩、袁尚贤等。而陈军内部因私人仇怨加以通耿之名被枪杀者亦不在少数。耿直西安起义以行刺开始,以混战而告失败。

当郭坚率援军赶来时,耿已离西安50多里。耿军退至户县境内,始与郭坚会合,后开往周至,经商定集合部分官佐召开军事会议,商讨配合全国形势,打开陕西反陈局面。会议主要内容是两个问题:一是树起靖国旗帜并通电讨陈;一是吁请各方共同起兵讨贼以及商讨部署军事活动。为使护法靖国、讨段倒陈的政治方针早和群众见面,根据会议决定,树起靖国军旗帜,成立总司令部,由郭坚任总司令,耿直任副司令,刘锡麟任总指挥。以郭、耿两人名义,发出讨陈和就职通电,印发布告,在各处张贴,号召群众,共起倒陈。同时郭、耿又以私人名义致函曹世英、高峻等,请其协同动作,并设法劝说胡景翼早日脱离陈树藩,站到反陈方面来。所有驻西路各县的警备军部队一律改用靖国军番号。同时把警备军原有的营一律改编为梯团,以简吉顺、王珏、李夺、张铎等为梯团司令官。在军事部署上分渭北、渭南两路:渭北防务由简吉顺负责,驻守兴平;渭南由王珏负责,驻守户县;耿率领部分队伍,双方策应;郭率同总司令部的官佐驻凤翔,主持军政大计。这是1917年10月底到11月初的事。

西安发难由劫械打乱了部署,加之情报消息不灵,高峻在白水于10月19日宣布独立,坚守孤城激战4昼夜,终于不支,26日突围向纵目一带退却。这时正是耿在西安起义之时,高峻不知耿有发难之举,而耿亦不知高峻有弃白水之事。耿兵退周至,发出树旗就职的通电,高峻接到时已到11月初,欲率部应援,但整个军事形势已完全改变了。当耿在西路布防时,陈以王飞虎、李天佐两个团,牵制和堵截高峻,不让他进入平原地带。陈军占领兴平后,随即进逼扶风,耿军为了保卫凤翔阵地,乃决定坚守岐山。耿军刚到岐山,陈军便四面包围,酣战九昼夜,耿军伤亡不少,简吉顺阵亡,而陈部胡景翼团受创亦巨。耿军城内供给匮乏,弹药已消耗殆尽。在激战中,胡部民党先进分子姜宏谟密与胡商,派人秘密约耿让出岐山,循北山东进与高峻等合兵,乘机举义。耿以胡亦民党不忍自相残杀,允之。有阻之者,耿日:“我平生待人以诚,未尝负胡,谅胡亦不负我。”郭在凤翔也派人向耿示意,劝其设法突围东进,与曹、高会合另辟新阵地。耿于是决定放弃岐山,命李夺殿后沿北山兼程东进,一昼夜行300余里,抵富平县属的美原镇,占领该镇东西城,暂作休整。这时陈树藩为了进一步笼络胡景翼,任命胡为“渭北剿匪总司令”,责其彻底清剿郭、耿、高、刘等部。耿军在美原站立未稳,胡军追踪至,攻守五昼夜。胡又来函约耿再退,耿以前约责胡,中经武鸿钧从中斡旋,胡才下令停攻。

此时,耿已与高峻取得联络,决定离开美原。在由岐山来美原的途中,耿亲赴耀县与曹世英晤商全面团结反陈力量和互相配合问题,特别是如何促进与胡景翼联合问题。耿、高联合攻克白水,遂为耿、高共有的临时根据地。

白水既得,郭坚、刘锡麟等亦相继至,有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因此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耿直在会上首先表示:第一,尊重孙大元帅的命令,与全国形势相配合,靖国军名义不能改变;第二,领导机构,必须重新改组。总、副司令最好由郭、高分担,自愿退居参谋长职位。以下所有人员,必须排除私见,精诚合作,领导集团应该以身作则,榜样示众;第三,必须严格教育和管束军队官兵,维持军风纪,注意与地方群众的关系,改变人们对军队印象。会上对靖国军的名义问题没有异议,总、副司令的人选问题,牵涉反陈战线的各个方面,时机尚未成熟,暂由郭、高负责。至于军风纪问题,正值戎马倥偬之际,执行不无困难,经过一番争辩,多以须加注意、维持置之。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进攻蒲城问题。由于郭、耿图蒲心切,高亦从中怂恿,最后决定以郭、耿为前锋,高为后卫,同时联络胡景翼在富平、三原一带牵掣陈的兵力。这一决定,通过曹世英转告民党有关人士,大家一致行动起来。当军队开动之前,耿又向郭、高愤激地说:“攻蒲不胜,我当云游去!望你们以革命为重,注意训练军队,不再闹私见。”这是1917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的事。

郭、耿率部由白水南进,蒲城守军陈部李天佐团闻讯布置城防,将主力配于东北两城,又派精兵伏于白水来路要隘(因当时高、耿在白水县,郭新由凤翔来,部队多在澄、白交界)。耿直为了避实击虚,由白水出发就向蒲西前进。东南面由郭亲自督战,西面由耿指挥。耿身先士卒,率先趁夜由西南角登城,打开西门,城内巷战激烈,耿军愈战愈猛,李部益难支持,城内西部遂为耿军所占领。先是胡景翼奉陈树藩之命,令田玉洁、岳维峻两营开驻蒲城境内,防卫堵截郭、耿等军。岳维峻本人家住城内,当晚便率卫队进城探望,适遇战争,遂协同李天佐守城。同时,郭部原驻彬县的李虎臣营投向胡景翼,经胡改编后随岳同至蒲城。岳维峻、李虎臣等到蒲的情报,耿直事先毫无所闻,因而对李天佐守军的力量,缺乏全面详细的估计。当李部守军在巷战中处于不利状态时,岳率卫队亲自参战,勇猛反击,既为守城,又为护家,使李天佐后撤败退的战局发生重大转机,声势大振。适耿军内部发生争执,因争夺战利品——马匹,少数不良分子又乘机扰民,正在纷乱中,突遭猛袭,立即崩溃。耿见事败,急令退却,抵西南城角不幸自己中弹,乃裹创忍痛跳跃城下,方欲指挥部队作最后斗争,不意追兵赶至,弹集如雨,耿又中数弹,血溢如注,因顾左右日:“速割我首去,毋为敌所得!”语毕光荣殉难,死时年仅23岁。

耿直从西安发难至蒲城阵亡,为时约50天。耿在蒲城战殒之日,正是胡景翼部张义安在三原起义之时。耿直不幸殉难后,郭坚统帅所部,与曹世英、高峻、胡景翼等配合,协力开展反陈运动。先是东西围攻西安,郭、曹、高向草滩及东十里铺紧迫省城,因指挥不统一,胡部张义安一度攻进西关大营盘,后因刘镇华率镇嵩军进入潼关遂退至渭北。郭在东部围攻大荔,退守羌白,多次打击陈军后又转移西路凤翔一带,再次建立了以凤翔为中心的据点,至靖国军在三原公推于右任成立总司令部,郭任第一路司令。

耿直身虽殁而英名永垂不朽。冯翊抗清,西安打炮,拥戴孙中山大元帅,受命“靖国军陕西招讨使”以及蒲城殉难的壮烈事迹,常为人们称颂,流传久远。

耿直为人美仪容,翩翩若佳公子,然性豪爽,居常沉默寡言,独喜抚弄枪械,瞄准敏迅,命中率高,人谓其特异。辛亥时年仅19岁,与郭坚初交一见倾心,遂成挚友,生死与共,患难相扶,至死不渝。弟端方亦知兵,继承其兄遗志,参与靖国军后期的斗争,在反陈、反镇嵩军的西安解围诸运动中亦有所贡献。

三原靖国军总部成立后,于右任总司令向南京政府请恤烈士呈文中谓“前警备司令步兵上校耿直,心愤逆乱,首建义旗,市廛鏖兵,街衢喋血。虽以援队失期,伤全功之尽堕,然犹壮志再励,誓陕乱之必清,整师岐、凤,转战蒲、同,1918年1月25日(农历民国六年十二月十三日),阵殒于蒲城城下。谁纳卫懿之肝,莫收王琳之首。拟请照陆军中将阵亡例给恤。”于老并在《题端人小照》中写道:“覆局何尝古异今,义旗虽倒果成因。英雄关内知多少,血战长安有几人!”给予耿直以极高的评价和深沉的怀念。孙中山大元帅闻耿直死讯,深表惋惜,在民国十年葬埋时寄来“为国捐躯”挽幛,表示哀悼,并追赠为陆军中将。郭希仁在西安举义后赞日:“计之密,谋之周,发之暴,持之久,惟端人孰能之!”赵邦楹所撰之《澄城县志》也称颂耿直:“工书,善射,有神枪之称。”韩城程仲昭先生撰写的《端人耿公墓志铭》中这样写道:“翳维左辅,诞毓国瑞。公之挺生,幼而英畏。尚武精神,娴于早岁。冯翊军成,惟国是为。殪狼逐陆,论功称最。众志成城,陈窃其位。植党营私,贪人败类。公为忧愤,不遑假寐。西南约法,取同一例。出居凤郡,整军训队。礼贤下士,安民则惠。旋于省垣,谋击未遂,乃会诸军,兴师问罪。河声岳色之间有丘岿然,是为耿公之隧!”

1923年“耿直陵园”建于澄城县南之原畔,文革中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耿直陵园”得到重新修葺。澄城县委树碑一面,澄城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耿端人少将纪念碑

耿公讳直,字端人,陕西澄城十甲沟人也。父朗亭公,清武举,有勇略。公生而颖异,读书具卓识,文有侠气。性果决,寡言笑。自邑校毕业,以清政不纲,慨然有澄清之志。好习弓马,尤善射击。辛亥之役,追随先烈宋相臣先生,号召健儿与郭坚成冯翊军于同州,郭以豪侠自命,而公则循循一儒者。陕局定后,入同州教导营军官连肄业。五年,袁氏称帝,陆建章祸陕,残杀党人。公愤起倡义,陕北所至响应。适胡笠僧擒陆承武于富平,陆建章献省城乞和,陕局始定。公任陕西警备军,分统驻节凤翔,礼贤下士,平匪安民,旋升陕西警备军统领,移驻省城。六年,督军团肇乱,陕督陈树藩应之,公派代表赴粤谒孙总理,陈陕中情形,总理即以陕事委之,遂于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举义西安,先令岐、凤各部队分道进攻,亲率健卒三十人至督署,佯作缚解要酋面陈机宜状,意图乘机刺之。不意从卒轻躁,误中副车,陈即时逾垣走,遂在西安巷战两昼夜,以外援愆期,众寡不敌,退兵岐山,复鏖战八昼夜,旋又率队东取同、蒲。是役也,公以大计未就,奋不顾身,每当激战时,亲率健卒数陷敌阵,竟于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战殉于蒲之城东,得年二十有三。呜呼,大树千秋,英名不朽,长安一战,壮志未伸,人成惜之。公阵陨之日,即靖国军张义安在三原举义之时,尤可惜也。十二年春,葬于澄城县南四十里之临高原。弟庄,亦知兵,子生有,幼读。澄之人不忘其功,因树碑志之。

人物评价历代评价

孙中山

:“为国捐躯”。

上一篇:双立春

下一篇:鬼最怕什么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