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经济区飞机群
2006年1月,《四川省“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出台,提出“五大经济区+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本着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绝不能走工业遍地开花、城镇盲目布局、土地无限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的路的重要原则,《纲要(草案)》提出了构建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和川西北5大经济区,以及按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构建四川省未来区域发展新格局的设想。规划中的川南经济区包括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和乐山(犍为县、井研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以是机械、化工等制造类产业优势突出,逐步建成一个‘引擎’型区域经济中心。2010年3月,川南经济区商务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自贡召开,川南5市商务部门签署《川南经济区商务发展与合作框架协议》。以开放合作、商贸流动、服务业合作为切入点,自贡、泸州、乐山、内江、宜宾川南经济区5市迈出了同城发展关键一步。
根据框架协议,5市将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确保川南经济区外贸进出口、服务业增加值、社消零等主要商务指标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把川南城市群打造为成渝经济区的重点示范区,四川南部独具特色的商务与现代服务业新高地。
2014年4月23日,在四川省川南经济区发展协调小组暨川南经济区联席会第一次会议上,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首次签订《川南经济区合作发展协议》,标志川南4市拉开全面对接、合作发展新序幕,川南4市的合作发展进入制度化、常态化、一体化发展新阶段。依据《川南经济区合作发展协议》,川南4市将加强规划政策衔接,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联动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统一市场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加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合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展改革创新合作,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2021年9月,《川南经济区“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公布,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共提出两大“世界级”发展蓝图,都来自白酒这个特色优势产业,分别是“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和“建设世界级白酒产区”。[2]
五大战略定位●建设多中心城市群一体化创新发展试验区
●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
●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成渝经济区沿江和向南开放重要门户
经济区概况川南经济区
川南五市幅员近5万平方公里,人口2100万占全省二成多,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二成(2010年统计数据),而泛川南片区幅员超过30万平方公里,涵盖6000万人。川南是四川省人口密度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进程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处于成渝经济区的南翼,是中国城市化格局中第二横和第三纵的交叉地带,鉴于该区域已有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只要把握机遇,川南地区能够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中实现异军突起、跨越发展,进而成为四川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自贡自贡,四川省的五个双百大城市之一,川南区域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南部中心城市,是中国的“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美食之府”。市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和荣县、富顺两县,为省辖地级市,自贡市于1990年筹建汇东新区(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四川省现有的四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
自贡
自贡是中华民国最早建制的二十三个市之一,近代及以前的自贡因产井盐而富商云集,曾经是中国最富庶的城市之一,也是抗日战争中捐款额度全国最高的城市。自贡市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地方,是四川省最早的省辖市和工业重镇。在中华民国时期,自贡是四川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市公司视角下的城市排名”中,自贡市位列市级行政区中成长竞争力前十强的第一位。拥有川南综合性本科高校四川轻化工大学。(原四川理工学院)和高职高专院校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自贡市是中国优质商品粮和商品猪生产基地;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和晨光研究院、炭黑工业研究院、井矿盐研究院等全国性的研究院所。自贡市是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文学之城”百强市、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现已发展为一座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川南地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
2013年自贡GDP1002亿元。
2014年自贡GDP1073.4亿元。
泸州泸州
泸州,四川省辖地级市,古称“江阳”,别称酒城、江城。位于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四川省的五个双百大城市之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1.0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100.97万人。泸州是长江上游重要港口,为四川省第一大港口和第三大航空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国内唯一拥有两大知名白酒品牌的城市,中国唯一的酒城。
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161年西汉设江阳侯国以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先后获得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迪拜奖)、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四川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
高校: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泸州GDP1150亿元。
2014年泸州GDP1259.73亿元。
宜宾宜宾
宜宾,位于川南经济区西南部,别称:“僰道”、“戎州”、“叙州城”,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四川盆地西南部,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长江零公里处,是川江城市群西部小区域中心城市。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长江宜宾—宜昌段亦称川江。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高校: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宜宾GDP1342亿元
2014年宜宾GDP1443.81亿元
内江内江,别称“甜城”,位于四川南部,沱江下游,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自东汉置汉安县以来,内江已有近1900年的建城史,因其“一水周遭,环抱九十,仅里县当其中”的独特地形,县城及部分地域均在沱江环抱之内,遂得名“内江”。千年历史、民风民俗传承积淀,造就了内江“书画之乡”、“文化之乡”美名。
高校:内江师范学院、川南幼儿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内江GDP1069亿元。
2013年内江GDP1156.77亿元。
合作发展协议推动基础设施
共同推进川滇黔渝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经济区对外通道建设,提升长江干支流航道等级。
半小时交通网络
截至2013年底,川南经济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万公里,公路网密度136.1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2倍,区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处于加快构建的进程中。加快建设川南城际铁路、隆黄铁路,加强高速公路、国省道改造和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打通县乡“断头路”,整合机场、港口资源,推动铁公空水联运,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
统一电话区号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和川西北五大经济区2015年重点工作方案。方案的出炉,让五大经济区今年的发展蓝图变得清晰。
方案显示,成都经济区要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可行性研究,部分重点工程年底前开工建设;川南经济区,要开展统一电话区号、实施一卡通、共建大数据平台;川东北经济区,要加快西安至成都客专、兰渝铁路、巴达铁路建设,确保巴达铁路、兰渝铁路四川境内段年内建成投运;攀西经济区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发展规划,构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而川西北经济区,则将谋划一批新的交通项目,提高区际一体化程度。
川南经济区需完善联席会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联络员工作会议,推进统一电话区号、实施一卡通、共建大数据平台等。此外,川南经济区要加强与成都经济区、攀西地区、云贵等毗邻地区区域合作,推动赤水河流域综合开发。
加快水利、能源联网建设
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跨区域电力、天然气、输油管道等联网工程建设。
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也是川南经济区面临的重要议题。在《2014年深化改革推进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建设重点工作》中,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项目。
前期工作成为2014年川南经济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下,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该项工作已获得改革性发展机遇——省政府已将向家坝灌区涉及四市建设的牵头工作转交给宜宾,这意味着该项区域性工程已从“省管”转变为了“地方负责”。而为了加快推进这项造福地方百姓的工程,川南四市已共同组建了四川省向家坝灌区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推进这项工程。而这一探索,也可能为川南经济区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领域合作的新路径。
取消长途通话费手机漫游费
近年来,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宜宾、泸州、自贡、内江4市间时空距离越来越短,经济文化交往已不同以往,跨区域工作生活的群体日益庞大,这对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大,取消长途漫游费成为更多人的心声。[1]
对此提出,优化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适时开展“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无线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取消川南经济区长途通话费和手机漫游费。
川南经济区
联席会年会制度川南四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均为川南经济区联席会成员,将共同研究制定推动川南经济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政策,指导和协调川南经济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协调解决经济区一体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原则上实行年会制度,采取共同主办、轮流承办的方式举行,以宜宾市、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为序,轮流作为承办方。
按照川南经济区联席会章程,川南经济区联席会要组织研究川南经济区重大发展战略,审议有关合作发展规划,协调生产力布局;组织研究和推动区域合作的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工作;组织、协调经济区内外多层次、各行业、多形式的交流协作,不断拓展区域合作深度和广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