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煤矿工业学校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在淄博设立洪山煤矿工业学校(今淄博市淄川区)。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迁至安徽省淮南市,更名为淮南煤矿学校。
1958年,淮南煤矿学校升格为淮南煤矿学院。
济南煤矿学校
1956年,成立煤炭工业部济南煤矿学校。
青岛校区
1958年,济南煤矿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山东煤矿学院
1958年,山东省济南煤矿干部学校创建。
1960年,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矿学院。
1963年,山东省济南煤矿干部学校并入山东煤矿学院。
1963年,淮南煤矿学院(本科)迁往济南并入山东煤矿学院,其余部分在原校址设立淮南煤矿学校(现为安徽理工大学)。江西煤矿学院(现为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济南工学院(矿山机电专业)、江苏煤矿专科学校(部分)并入山东煤矿学院。
山东矿业学院
1971年,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后,学校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校部由济南迁至泰安,济南设分院。
济南校区
1974年,山东矿业学院(工民建专业)并入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现为河北建筑科技学院)1979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获批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管理系和会计系成建制搬迁至烟台成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现为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科技大学
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泰安煤炭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
2003年,经国家劳动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学校办学主体搬迁至青岛校区(占地2821亩)。
2007年4月,山东科技大学法人注册地登记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泰安和济南分别注册了校区。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泰安校区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年9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函签的形式签署了共建山东科技大学协议。
2018年11月,山东科技大学与长江师范学院联合开办机器人工程学院。
2019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7月,山东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3]
2020年7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批准山东科技大学建立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入选第二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名单。
2020年12月,进入山东省“冲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为山东省高峰学科,矿业工程、机械工程学科获批为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
2021年9月,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与山东科技大学签署框架性协议,双方共建山东科技大学附属学校。“山东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揭牌仪式同时举行。[12]
2021年10月,山东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的山东科技大学斯威本学院揭牌成立。[13]
2021年10月26日,入选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16]
2022年8月消息,烟台市政府与山东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东山宾馆举行。[19]
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26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50余人。有两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12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4人。有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特聘专家及青年专家2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人;有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煤炭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7人,青岛市教学名师9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级教学团队8个。
专职院士:宋振骐(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蕴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宝珺(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中国科学院院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蒋宇静(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宋振骐、刘宝珺、陈蕴博、曾庆良、田原宇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谭云亮、周东华、张延松、崔洪芝、曾庆良、田原宇
全国模范教师:王来、刘喜友、王世范等
全国煤炭教学名师:余继峰
山东省级教学团队:采矿工程教学团队(2007年,郭维嘉)、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团队(2009年)、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团队(2009年)、工科物理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王世范)、测绘工程专业教学团队(2010年,卢秀山)、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0年,张建中)、煤矿机电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1年,肖林京)、岩土与地下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1年,乔卫国)、计算机软件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2年,王成端)
山东省教学名师:曹茂永、郑永果、王育平、秦忠诚、王来、刘伟韬、余继峰、宋燕、陈绍杰、赵文才、董华等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谭云亮、乔卫国、崔洪芝、曾庆良、张维海、刘培坤、田原宇、韩作振、李玉霞、程卫民、张鑫、钟佩思、彭延军、张媛、曾庆田、谷亦杰、陈绍杰、刘伟韬、孙林等
院系概况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教学单位32个,有本科专业96个,涵盖7个学科门类: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
专业设置院系专业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工程力学、采矿工程、工业工程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环境工程(海洋环境)、安全工程测绘与空间信息学院测绘工程、测绘工程(海洋测绘)、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学科体系质量工程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山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山东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8个,山东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9个,山东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个,山东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山东省级精品课程58门,山东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山东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山东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山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山东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个。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1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成立山东省学校安全应急教育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青岛)培训基地,学校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安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测绘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地理信息科学、统计学、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等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采矿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地质工程、安全工程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地方与行业双重特色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测绘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煤矿安全开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山东科技大学-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山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等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山东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测绘工程专业群、自动化专业群、采矿工程专业群、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工商管理专业群、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群、统计学专业群
山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测绘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矿业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矿业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山东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绘工程
精品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数字图像处理、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矿井通风与安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字图像处理、煤地质学、矿井通风与安全、高等数学、高分子化学、制图基础(A)、模拟电子技术、数据结构、矿山灾害与防治—冲击地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煤矿工作面采煤机虚拟仿真实验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生存与环境、石文化与宝玉石鉴赏、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矿井通风与安全等教学成果
2018年,学校获批9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9年,学校获批109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0年,学校获批10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
2013年以来,学校学生参加“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1023项,获省级以上奖励10466项,其中国家级3829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36项,省级立项61项。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95项。2020年,学校22项成果获2020年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名称获奖类别面向行业,强化创新—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矿业类学科专业群建设与本科人才培养融合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电气信息专业群“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建设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5个,另有省市级重点学科19个,工程学、数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
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采矿工程
山东省一流学科:矿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学
山东省文化厅重点学科:虚拟设计艺术科技
山东省高峰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矿业工程、机械工程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机械电子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应用数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工程力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位授予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加工与再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外国语言学、地理学、地质学、系统科学、数学力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应用经济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等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法律、工商管理、应用统计、翻译、工程管理等
学科评估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学校控制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获评B;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获评B-;化学工程与技术获评C。[14]
科学研究科研平台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科研单位5个,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级及青岛市实验室(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2个;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个,山东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14个、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11个。学校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入选首批“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基地”,与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建环境资源司法理论研究基地。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煤矿深部矿压与突水动力灾害机理与防治创新团队(2009年,郭惟嘉)、煤矿复杂条件开采成套装备关键技术团队(2012年,曾庆良)
名称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海洋测绘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置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类别名称国家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矿山空区灾害与塌陷地治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山东省科学与哲学研究基地山东矿区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研究基地山东省矿区和谐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软科学研究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类别名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海陆地理信息集成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煤制甲醇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工业测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矿山辅助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矿山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3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煤炭开采安全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智能光电感知与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联合共建科研机构名称共建单位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置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科研成就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24项,省部级项目77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33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00余项。
2020年,学校74个项目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7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
科研获奖情况一览表(部分,包含合作)项目名称获奖情况耐磨蚀抗热震结构功能材料及涂层技术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复杂地形下长距离大运力带式输送系统关键技术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动态系统运行安全性评估理论与方法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煤矿深部开采突水动力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术交流
根据2021年7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每年在校外籍专家教师近百人。有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个,在校生规模近2000人。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在校留学生500余人。学校与莱州市、高密市、青岛海洋活力区、沂源县、淄博市临淄区等市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泰安市公路规划设计院、山东省地质测绘院、临矿集团等1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江师范学院签订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协议。
国际合作本科教育项目专业合作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通信工程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金融学英国伍斯特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美国克拉克大学文化传统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
校徽在原校徽基础上演化而来,采用学校标准蓝色(科大蓝)为主色调。校徽为圆形,蓝底、白色字体、白色图形。校徽以英文校名缩写“SDUST”作为形象设计元素,通过字母笔划的借用和伸延造型,演变为飞鸟的图形,象征学校教育事业积极向上、腾飞发展;图形中心有4个圆球,组成花的形象,代表“科技”,象征科技之花盛开;图形外环上方为毛体字校名“山东科技大学”,下方为英文标准字校名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校旗校旗为长方形蓝色旗帜,旗帜中央印有白色学校中英文名称和校徽。
精神文化校训
惟真、求新
惟真,就是求真知、探真理、究真谛、存真率、做真人,是大学一贯的宗旨,更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发明创造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底线;求新,就是想新事物、求新方法、图新变革、创新事业,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源原,也是科学研究追求的最高境界。
校歌
山东科技大学校歌孟广征词,刘寿臣曲高山下,泉水旁,海滨好风光采春华,收秋实,阳光伴成长惟真求新,思精思进汲滋养春蚕华发,编织青春的梦想啊~科大,放飞心灵的乐园啊~科大,天下学子向往的地方松慠霜,水激扬,浪涛迎风唱攀书山,游学海,勤奋争自强惟真求新,思诚思爱向未来校园如歌,唱响青春的华章啊~科大,求知成才的殿堂啊~科大,我们终身难忘的地方我们终身难忘的地方山东科技大学校歌
领导团队历任领导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学校名称
刘子光院长、书记1958年至1970年山东煤矿学院刘辛人代理院长1979年至1980年山东矿业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1980年至1983年田景瑞院长1983年7月至1985年6月山东矿业学院沈光寒院党委书记、院长山东矿业学院校园环境校园活动
CUBA
男篮
魅力科大
山东科技大学男篮是1988年经山东省批准成立的高水平运动队之一,被教育部批准为招收高水平运动队院校。曾连续13次获得山东省高校篮球赛冠军,先后9次入围CUBA八强赛,5次获得东北赛区冠军,并在第四届CUBA联赛中获得总冠军,第九、十一届CUBA联赛中获得全国亚军。四次代表山东省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篮球比赛,获得第五、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第四名,参加了第一、三、四届CBA-CUBA青年篮球对抗赛并获得第三、四、五名,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男子篮球队比赛70余场。女篮
山东科技大学女篮曾连续获得山东省高校篮球联赛的冠军,并多次进入东北赛区的前四名。在CUBA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是获得了第十二届CUBA联赛的全国亚军。
校内环境山东科技大学校园环境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获得荣誉2020年5月,武书连202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发布,山东科技大学在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榜排第131名。12月,2021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山东科技大学排名第564位。[6]
2021年1月,位居2021中国内地高校ESI排名榜单中第108位。[8]7月,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单位。7月,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审核结果公示名单。10月26日,位列2022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405。[15]
社会评价
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19,山东科技大学学术排名位列世界排名801-900。
2019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山东科技大学矿业工程排名世界第25名。
USNews2020世界大学排行榜,山东科技大学位列中国大陆81名,世界排名925名。
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山东科技大学共有12个学科上榜,其中矿业工程(世界第10位)、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位列世界百强,学科数量在全国高校位列63名,位列省属高校第一,在全国非“双一流”大学中位列第5名。
软科正式发布“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内地共有144所大学上榜,山东科技大学首次入围全球500强。
2021年艾瑞深校友会发布中国大学排名,山东科技大学晋升全国100强,位列全国93名。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401-500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