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枪队

时间:2023-11-27 00:08:37编辑:莆田seo君
首领介绍

华尔(1813~1862年),美国纽约人,殖民主义者,长期从事海上冒险活动。早期从事劫掠邮车的活动,被美国政府放逐,1859年,流浪到上海,第二年到清军炮艇“孔夫子”号上当大副。

英将戈登

产生背景

当时正值太平军攻克苏州之际,英美等国为了阻止太平军攻占上海,由清朝苏州道台吴熙出面,委派华尔召募外国籍亡命徒及军人组成雇佣军,任领队。

8月,华尔率洋枪队进攻青浦太平军,负重伤。他认识到这支军队不能战胜太平军,便企图诱骗中国人充当炮灰,并谋求英国的资助。

1861年8月,他在松江改组洋枪队,任用欧美人当军官,招骗中国人充当兵士,组成中外混合军。11月中旬,洋枪队发展到2000多人。

1862年初,当太平军进军上海的时候,洋枪队配合英法在上海的正规军、清军进行抵抗。[2]清政府赐给华尔官衔,称洋枪队为“常胜军”。中外反革命军保住上海以后,开始进攻嘉定、青浦、南桥等地的太平军。

9月,华尔率“常胜军”和英法侵略军一起进攻浙江,华尔受重伤,不久毙命。华尔死后,美、英、法侵略者互争“常胜军”的领导权,在美国公使蒲安臣的活动下,美国人白齐文任统领。

1863年初,在英国的活动下,李鸿章撤掉白齐文,派英军官奥加伦暂行接替,3月下旬由英国人戈登任统领。戈登率军和李鸿章淮军密切配合,疯狂屠杀太平军。

战况清方

清方此时镇守上海的主将为署理江苏巡抚薛焕,全军不足4000,处处分防,捉襟见肘,薛焕曾请求浙江、江北派兵来援,清廷虽然照准,但援兵却迟迟不到,加上兵勇中有许多是溃卒,战斗力十分虚弱。不过苏南尚有许多地方枪船、团练武装听命于清廷,统归驻节常熟的清在籍内阁学士、江南督办团练大臣庞钟璐节制,这些游杂武装骚扰太平军后方,阻断水陆运输线,劫杀零散官兵,在太平军侧翼形成了一定牵制。但无论如何,仅凭清方自己的力量,是绝对守不住上海城的。

与1853年不同,此时的英、法等国已在上海开辟租界,大量洋行、外侨云集,上海对于它们而言,已是势在必守的利益攸关所在,因此他们一面在北方与清廷开战,一面却在上海和清廷地方官员合作。

早在5月26日,应薛焕、苏松太道吴煦、上海知县刘郇膏请求,英国公使普鲁斯、法国公使布尔布隆连衔发布通告,表示将以武力保护上海租界和县城,次日,法军200人进驻城外董家渡,英军则保卫城西和通往苏州的大路。

6月初,得知苏州失守,吴煦又致书法国驻军司令孟斗班,希望法军协防嘉定、太仓、昆山等地。但英、法两国此刻还不愿放弃“中立”立场,只愿协防上海,而不愿深入攻击,于6月底赶到上海的英国全权额尔金、法国全权代表葛罗旋即下令法军300人驻扎上海县城中城隍庙,协防东门、北门,另派25人驻城外徐家汇,以保护法国人建立的徐家汇天主堂;英军900人则守卫上海西门、南门,全军1200余人,包括法国海、陆军,英国皇家陆战队和锡克雇佣兵,由英国军官卡恩尼克统一指挥,此外,黄浦江上还有英国“红隼”号炮舰、法国“香港”号兵轮和几艘炮艇巡弋。英、法两国守城期间军费均由著名富商、四明公所董事、捐纳候补道杨坊筹措。

上海防务

英、法各国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对太平军种种友好表示一概不予理睬,甚至连干王、忠王的信函也不许拆阅。英国驻上海领事密迪乐因拆阅忠王来函,被公使普鲁斯训斥,并最终被调离上海,显然,太平军对英、法各国政策的理解,与实际情况间有相当大的差异。

早在1853年,吴健彰就曾临时雇佣过外国民间战船,此刻大兵压境,薛焕、杨坊等故技重施,6月2日,苏州被太平军占领当天,由杨坊出资、美国人华尔负责招募,组织了一支全由外国人组成的“洋枪队”,全队仅有100余人。[1]军官多为欧美各国在沪水手、逃兵,士兵则基本为马尼拉(即菲律宾)人,以华尔为领队,美国人白齐文、法尔思德为副领队,驻扎松江广富林。这支雇佣军采用西方编制,全部装备洋枪洋炮,但人数太少、纪律性太差,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海城防薄弱的状况。

此外,租界外国侨民还自发组织了“万国商团”,由英、法军官协助指导训练,只负责保护租界本身。这支民兵性质的武装人员老少错杂,国籍众多,仅具有象征性的作用。

资料第一阶段

陆顺德部抵达松江后很快便与华尔的洋枪队交手,并将其击溃,华尔逃回上海后重募300余人整训,暂时失去战斗力。

陆顺德向忠王报捷,并提出先取宝山、再与忠王主力会攻上海的计划,忠王复书赞同,并告知上海城中内应情况,希望陆顺德予以配合。于是陆率大队于7月15日出北门,经城北生生桥而东,欲攻宝山,进至泗泾、七宝一线,遭到当地民团蒋鹤部阻击受挫,被迫撤退。

第二阶段

陆在出城时由于轻敌,未闭城门,也未侦知离城不远的黄浦江豆腐浜即驻泊着清方已革苏州知府吴云、候补州同应宝时所率船队,附近米市尚有华尔洋枪队80人,吴云等侦知城中空虚,即于当夜以洋枪队40人为前锋,水陆兵勇数百为后队,潜入松江南门偷袭,守军猝不及防,自北门退往青浦,陆顺德闻松江已失,便向泗泾撤退,途中被民团截击,受到一定损失,遂转道昆山,22日,再次攻克嘉定县城。

陆部在七宝等处的损失没有记载,松江城内一役,清方薛焕奏称杀死太平军千余人,当是夸大。忠王在破江南大营前在江南全军兵力不过20000,一说仅7000人,而陆顺德并非其最重要的部将,又一直率偏师前出,战事倥偬,不可能如忠王主力那样得到较多补充扩编的余裕,所部连眷属老弱应不过二、三千人,否则便不可能在七宝为民团所阻了。其以主力攻宝山,城中当多系眷属、老弱,没有什么战斗力,而且以攻城清军单薄的兵力,也断乎不可能斩获远比自己人数多得多的“千余贼”,应该说,陆顺德部在此役中所受的人员损失并不大,因此他们才能很快恢复元气再克嘉定,进屯南翔镇,并随即配合主力参加了进攻上海县城的战斗。

第三阶段

但是松江的陷落却打乱了太平军既定战役部署。由于松江失守,对宝山的进攻不得不搁置,太平军只能暂时把精力集中在对青浦、嘉定二城的守卫上。更严重的是,清方在城中意外截获了忠王致陆顺德的两封信函,从而得知城中内应之事,并因此加强了侦察和戒备,这给战役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预后效应。

清方被此次意外胜利所鼓舞,吴煦立刻派参将李恒嵩自上海率兵勇至松江,偕华尔洋枪队会攻青浦。青浦守将原本是英王部将赖文光,由于英王对进攻上海态度消极,此刻已将赖部调离,守将由忠王部将周文嘉接任,周此时爵位为绫天豫,为天国六等爵中第五等级,地位很低,所率兵力当非常有限,因此一面坚守,一面飞书忠王告急。清军与洋枪队包围城池,水陆环攻,周文嘉凭城坚守不下。

第四阶段

8月1日,忠王得知青浦告急,立刻率轻骑往援,次日,在青浦城下大破清兵和洋枪队,解除了青浦城的包围,上海大震。

此役清方兵力,洋枪队为欧美人100,马尼拉人200,李恒嵩部兵勇,有记载为“约万人”,明显夸大,当时整个上海地区清军兵力也只有4000-5000人;太平军方面,守将周文嘉部估计连老弱只有数百人,而忠王从接获告急到抵达青浦,仅用1、2天时间,当是精锐轻骑,兵力也不会太多,考虑到此后进攻上海时连同陆顺德部也才“3000余人”,这支轻骑兵力当在3000左右,但由于全系精锐战兵,战斗力应该较强。清方所受损失,据忠王称“杀死洋兵六七百人,得洋枪2000余条,大炮10余条,洋刀300余口,舟只数百余条”,显非事实,据当时上海洋人报纸报道,洋枪队死伤三分之一,华尔身受5伤,炮船全部丧失,而清军损失未见记载。

第五阶段

薛焕听到败报后接连向清廷上奏,希望已署理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和负责浙江军事的杭州将军瑞昌派兵援助,曾国藩正在围攻安庆,推诿不至,瑞昌则奉清廷谕派张玉良援沪,但张部受阻于嘉兴城下,未能赶到。

洋枪队副领队白齐文、法尔思德再募西方人98名补充,于8月9日与李恒嵩合队再攻青浦,又败,此役洋枪队损失约100人,清军李恒嵩几乎被俘,退回松江城,太平军缴获大量枪炮。

忠王乘胜东追,8月12日,再克松江府城。

薛焕等紧急请求清廷调扬州李若珠部水师、淮扬镇总兵曾秉忠长龙船30艘,及瑞昌部浙江兵四、五千人赴援,清廷转饬照办,并实授曾国藩两江总督,希望他设法兼程急进,救援上海,但曾秉忠部由于降将薛成良忽然在苏北叛变耽搁了行期,浙江兵则被嘉兴城牢牢牵制,不能前进,曾国藩更是百般推诿,不发一兵一卒。无奈之下薛焕只能乞求英、法帮忙巩固城防。

第六阶段

不过此阶段清方也有意外收获,由于提前截获了内应情报,清吏很快侦知内应兵勇的情况,并于8月10日凌晨诱捕杀死了余义政,旋即捕杀了郭功德等内应官兵100余人,而太平军方面对此并不知情;此外,8月2日,外国传教士艾约瑟等5人再访苏州时,已告知干王各国领事根本未拆阅干王等的信件,且县城和租界已由英法两国军队协助防守,干王虽表示激动和愤慨,但竟未将这一重要情报告知忠王。

过程

19世纪60年代清朝地方官员为镇压太平大国等农民起义,雇募外籍官兵及部分中国人组成的、装备洋枪洋炮的雇佣性武装。这类武装主要有下列四支:

常胜军1860年(清咸丰十年)6月,正当太平军逼近上海之际,上海当局和绅商经候选道杨坊、道员吴煦等人的撮合,由美国人华尔雇佣洋人,组建成“洋枪队”,以期保卫上海。初建时仅二三百洋人,在松江城北的广富林设营训练。7月初在松江被太平军击败后,华尔返沪重新招募洋人和华人,购置洋枪洋炮,加紧训练,逐渐发展至千余人。

1862年(清同治元年)春,“洋枪队”因在松江、青浦等地屡胜太平军,被清廷命名为“常胜军”,归江苏巡抚李鸿章节制。在配合淮军进攻上海外围太平军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9月,常胜军奉调前往浙江宁波地区镇压太平军,华尔在慈溪被击毙。“常胜军”转由美国人白齐文统带,1863年3月改由英国陆军上尉戈登接统,配合淮军进攻苏南,1864年攻占常州后被遣散。

常捷军1862年7月,浙江巡抚左宗棠与驻宁波的法国舰队司令勒伯勒东、宁波海关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等人勾结,招募千余名中国士兵,组成“常捷军”(俗称“花头勇”),由勒伯勒东任统领,装备洋枪洋炮,伙同清军在余姚、奉化、上虞等地对太平军作战。

1863年1月,勒伯勒东在攻绍兴时伤毙,常捷军由达尔第福和德克碑接统,参与攻占绍兴、杭州、湖州,1864年10月被遣散。

常安军与定胜军1861年12月太平军攻克宁波后,清政府与英国驻宁波领事馆通事郑阿福相勾结,募华人300名,装备洋枪洋炮,由英人教练,以绿布包头,称“绿头勇”。次年5月,随同英法侵略军及清军攻占宁波后,“绿头勇”扩充至千余人,由科克任统领,下辖两队:一称“常安军”,一称“定胜军”,曾会同湘军在浙东与太平军作战,1863年撤回宁波。

天津洋枪队1861年,署直隶总督、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组织“洋枪队”,初募士兵千余名,后扩充至3000余人,由英国军官克乃充任教习,称“天津洋枪队”,以镇压人民起义。1865年,由英国军官柏郎(薄朗)任领队,曾在山东烟台和减河北岸参与镇压捻军。

以华尔为首的洋枪队名册

洋枪队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其编制、装备、训练与战术对清军的近代化则有相当影响。其中淮军最早仿效洋枪队,装备洋式武器,进行洋式操练,率先走上军事近代化的道路。头目结局

清朝征剿太平天国时,开始参用西法训练士兵,并聘用了戈登、华尔、买忒勒等洋将。戈登的洋枪队对太平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战事既了,他又远赴埃及投机,结果被苏丹民族军队击毙。华尔在中国阵亡时,遗命穿清朝官服入殓。买忒勒则颇知中国古书,曾有某清朝官员冒着大雪前来拜访他,他一面用西方礼节与来客握手,一面吟诵《诗经》的句子:“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后来他在攻打绍兴时阵亡。

上一篇:小猫爱吃鱼

下一篇:做牛排用什么部位的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