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武

时间:2023-11-25 22:17:43编辑:莆田seo君
个人履历

朱振武教授为文学博士,外国文学与翻译博士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纽约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

朱振武教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英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和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界面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外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理事, 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三峡大学特聘教授,四川外语学院特聘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和教育部社科项目通讯评委,《上海大学学报》(哲社版)编委。迄今为止在中国大陆能见到的丹·布朗的小说都是由他主要翻译的,深受广大读者喜欢。

研究方向

朱振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文化、翻译学和比较文学,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著作《在心理美学的平面上:威廉·福克纳小说创作论》、《美国小说本土化的多元因素》、《爱伦·坡研究》、《解密丹·布朗》和《丹·布朗们的居家密码》等10余种,出版编著五十余种,译著二十种。

朱振武教授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中国比较文学》、《中国翻译》、《外国语》等核心杂志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170多篇,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社会科学报》、《文汇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文学报》和《文汇读书周报》等多家重要报纸上发表论文多篇,另有文学创作多种。

朱振武教授主持译介的《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数字城堡》、《骗局》和《失落的秘符》等丹·布朗的文化悬疑小说及相关研究书籍在国内引起轰动,并获多种奖项,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上海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百余家媒体和网易、新浪、都市快报和九久读书人等多家网站对他有专门介绍和报道。

人物专访

布朗小说的御用翻译家

《达·芬奇密码》等畅销小说的作者,美国著名悬疑小说大师丹·布朗的传记中文版即将面市,这个很少接受采访的“神秘”作家的诸多秘密也将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为了“先睹为快”,《国际先驱导报》采访了布朗系列小说中文翻译者朱振武。朱振武现为上海大学教授,先后翻译或主译了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以及《骗局》,被称为布朗小说的“御用翻译家”。

布朗本人很普通

《国际先驱导报》:做为丹·布朗传记的翻译者,你曾说他是一个很有品位的人,为什么这么说?

朱振武:他生活在一个很有品位的环境中,从小在科学、宗教、音乐等氛围中长大,家庭是绝对的书香门第。他追求幸福生活,也很会生活,对父母、妻子和家乡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的人生追求不俗,曾当过摇滚歌手,但后来转向了写作,退出音乐一方面是没有能够走红,另一个原因是他觉得不善于靠肢体作秀,也不愿意靠动作吸引人,他想靠文字和思想表达自己。

《国际先驱导报》:人们都震惊于他的知识渊博,他是如何做到的?

朱振武

朱振武:布朗会好几种语言,加上他从小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对科学、宗教、历史等领域,包括符号与解秘,都非常感兴趣,这造就了他本身知识面十分广博。但想要完成他那样的作品,靠自身知识远远不够,布朗非常善于利用资料,跟其他许多作家一样,都会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所以布朗每本书都会特别感谢为他提供信息的参谋们。在他创作作品时,还常常到实地考证。

《国际先驱导报》:布朗的作品涉及很多宗教问题,他本人的信仰状况是怎样的?他在《达·芬奇密码》中描述了某个群体对女神的崇拜,他本人是个女权主义者吗?

朱振武:他虽然创作了《达·芬奇密码》这样的作品,但布朗本人是一个很普通的人,生活中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每周也会像普通人那样去做礼拜。不能说他是女权主义,但是从作品中可以发现他对女性地位的尊崇与探讨,所以有人说他的作品没有主人公,男女主角互为配角。

《国际先驱导报》:听说布朗完全拒绝采访,他特别讨厌采访吗?

朱振武:拒绝采访对他来说很正常。他不是讨厌采访,而是认为接受采访会占用太多时间,妨碍新作的写作。另外,一些记者不负责任,会写些不实报道。实际上业内的人跟他联系还挺多的。有人曾经邀请他来中国,最终还是没有来,他考虑到自己的作品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如果这些国家都走一遍,会花费太多时间。

善与“非恶”的较量

《国际先驱导报》:布朗的小说对西方社会的文化有什么影响?

朱振武:布朗的小说是对当下现实思考的结果。布朗本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和观念。宗教本是西方社会与文化的根基,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宗教对普通人的影响越来越小,尤其是年轻一代对宗教越来越疏远,许多西方人到了面临信仰危机的时候,这时就非常需要有一种文化作为人们生存、延续、生活的根基。而不管布朗写小说的原因与目的是什么,他的作品在结果上动摇了传统西方文化,给人重构文化的强烈印象,可以说他是用文学的手段、形象的语言重新建构了文化。尤其在《达·芬奇密码》中,作者把神降格为人,这对人们的思想和信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他本人也为此受到了宗教方面的抗议。

朱振武

《国际先驱导报》:布朗的作品常用对立双方较量的形式推动情节往下发展,这体现了布朗的什么思想?

朱振武:布朗小说没有善与恶的较量,有的只是善与“非恶”的较量。斗争的双方都不是“恶”的,只是立场对立,从这个对立中反映出的是现实中深层次的对立,比如《数字城堡》中就是国家安全与公民隐私的对立,政府收集足够的信息非常必要,但人们就没有任何秘密了,甚至私人的习惯、情书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这个如何保障?这是一个科技伦理的问题。再比如《骗局》中,民间的人物发现了一场骗局,这时官方就想方设法要杀掉他们,读者当然不希望主人公死去,但官方要杀掉他们也不是出于官方那几个人的一己之私,而是相信目前的总统对国家更好。这样就造成各人有各人的使命的局面。读者读完小说之后,在感情上一般不会明显支持一方反对另一方,有些事情没有谁是谁非,只有双方或几方的较量,没有对错。

《国际先驱导报》:许多读者对布朗作品的结尾不满意,觉得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果,不过瘾,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朱振武:这种写法也是后现代小说的共同特点,作者们都不再给出大团圆或悲剧的确定结果,甚至留下一些悬念,好像还可以继续写下去,这是一种特定的写法。而从思想层次上看,布朗对许多对立都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给出了一个“和谐”的方向,他总是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他让人看到的绝不是毁灭,至少是希望,其实布朗本人也十分热爱生活,对人生非常积极,他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总是生机勃勃,多才多艺,从不言弃。

《国际先驱导报》:你跟布朗最近有联系吗?他的近况如何?他的新作已经说了很久,为什么还没有面市?

朱振武:我跟他用电子邮件联系,但最近一段时间没有怎么联系,知道他在做新作的最后修改工作。这部作品本来前年、去年就要面市,一直拖到现在的原因是作者追求完美,还在核对、删改,他说自己最擅长用的就是电脑的“删除”键,曾经把1000多页的文字删到了200多页,另外还力求让涉及宗教的问题不太尖锐,再就是出版社的策略,想延长布朗前几部书的销售时间,不让新书妨碍了以前的作品。

社会影响

作家张炜获得美国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AAPI)“杰出成就奖”的消息在媒体传开,有媒体认为“这封感谢状被说成是一个国际大奖”。

上海大学英文系教授,《达·芬奇密码》的翻译朱振武认为这份文件不是感谢信而是获奖证书。他说:“从这个表彰状来的内容来看,说它是表扬信未必准确,但它的确带有表彰的性质,从文字风格和行文格式看,这不是感谢信。”对于此事,朱振武认为这个奖如果是真实的,它还是有说服力的,它发现了张炜作品的文化内涵,表彰了他为各种文化背景下作家树立了榜样。

上一篇:女人泡男人

下一篇:充电宝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