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英

时间:2023-11-22 22:51:35编辑:莆田seo君
个人简介

陈维英的父亲陈逊言在1788年由福建渡海来台,兴建了今天的陈悦记大厝,并捐钱兴建学海书院,教育乡里子弟,陈维英继承父亲遗愿,扩充学海书院,大厝所在被表扬为“树德之门”,咸丰元年(1851)他因为品行端方,诏举为“孝廉方正”,地位备受尊崇,咸丰九年(1859),他更以四十九岁之龄,考上咸丰举人,后任福建闽侯县教谕。在任上,他颇有举措和政绩,并身体力行倡导教育。任期满后,纳捐为内阁中书,在六部任事。后来致仕回到家乡淡水,他开始全力以赴提倡教育。他将在内地的教育经验带到台湾,兴办乡学,聘请当地名师任教。掌教于仰山、学海两大书院,为台湾教育的发展尽了自己的心力。晚年他在台湾剑潭旁边建起一屋,起名为“太古巢”。著作文集有《乡党质疑》、《偷闲集》、《太古巢联集》。

《乡党质疑》,并未付梓,今已散佚。《偷閒录》稿本亦已佚失,在民间有多家抄本,如:新庄陈舜渔抄本(1930)、五股陈灿宝抄本(1931)、陈绕绿抄本(1934)、李见金抄本(1934)、吴朝纶抄本(1934)、新竹郑神宝抄本(1935)。1953年(1953)八月,台北县文献会曾从某氏手中取得最完善之珍藏抄本,计古今体诗七百二十六首,由廖汉臣重新加以整理并略加注释刊于《台北文物》,以下所收录的陈维英《偷閒录》诗作即以此为底本。至于,《太古巢联集》由田大熊、陈镦厚编辑。张汉在〈陈迂谷联文序〉谓陈维英乃北台湾著名学者,其文似浅而深,似俗而雅,因有得于古人立言垂世之旨,故质实可味,不徒以隶事赋物裁对见长。台北帝大东洋文学系主任神田博士亦在《联集》的序文中说迂谷诗,托兴遥深,取材宏富,具声律之美,乃东宁诗人中,首屈一指者。又认为其联语对仗工整,愈出愈奇。如银台金阙,珠玉杂陈,使人读之目眩。该书出版迄今已逾一甲子,世人鲜有见及者。兹据原刊本,重新编校。[1]

明清鼎革之际,儒学大规模入台,台湾教育就此兴盛,奠定文风昌盛的基础。陈维英刻苦攻读、博取功名,入闽为教谕。

主要事迹

在任上,他颇有举措和政绩,并身体力行倡导教育。不仅如此,他还注重学子士人的品德培养。闽县有一节孝祠早已塌坏,他拿出自己的俸禄进 行重建,以端正当地的世风。不久工部尚书廖鸿荃致仕回到家乡,听说这件事后,马上前去拜访陈维英,陈维英知道廖鸿荃之意,所以婉言推辞。但瘳鸿荃坚持要见他,只好整衣相见。廖鸿荃一见陈维英便行大礼,长揖欲跪,陈维英连忙还礼,惊愕不知所措。廖鸿荃说:“您新建节孝祠,惠及闾里,我理应亲为致谢”。陈维英任期满后,纳捐为内阁中书,在六部任事。后来致仕回到家乡淡水,他开始 全力以赴提倡教育。他将在内地的教育经验带到台湾,兴办乡学,聘请当地名师任教。当时台湾移民已经很多,并且很多都是举家或举族全部迁台定居,在台湾形成了一个个村落或集镇。但是在文化教育方面,相比较内陆却非常薄弱,有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学 校,只有一些私塾,更不要说从事更高深研究的书院了。而进行儒家思想教育,倡导程 朱理学却是当时文化教育的中心,也是清代的立国之本。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学习知识和文化,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品行,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陈维英深知这些,所以他为了兴办学校,不辞辛苦,到处奔波,而且还捐钱捐物,亲任教习。在对士子的培养方面,他仿照福建书院的形式,无论是在祭祀、学规、讲学内容方面,还是在学院的建筑风格方面,都仿照福建书院,极为相似。陈维英对教育的倡导极有成效,在他的身体力行提倡下,当地的崇儒重教风气浓厚,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振。而且由于培养了大批的文人学士,对台湾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起了极大作用。陈维英回到家乡后,一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并且掌教于仰山、学海两大书院,为台湾教育的发展尽了自己的心力。晚年他在台湾剑潭旁边建起一屋,起名为“太古巢”。著作文集有《乡党质疑》、《偷闲集》,但均未刊布。

主要作品

【自题】

看剑气寒书案月;

停琴韵湿墨池烟。

——陈维英题台北别墅太古巢

即现台北圆山动物园,为陈晚年读书处。

将愚公山移屋背;

以智者水洗尘心。

——陈维英题台北别墅太古巢

子弟侄,皆毋溺爱;

君亲师,可以酬恩。

——陈维英自题旧宅大厅

陈的旧宅在台北大同区港仔墘,为大龙峒著名古迹。建于乾隆末年,咸丰三年毁于漳泉械斗,嘉庆二十一年(1816)重建。

紫气互紫龙,紫微降世;

白礁乘白鹤,白日升天。

——陈维英自题

亦知佛氏虚无,不足重也;

因念女儿愚孝,姑且从之。

——陈维英自题

陈父病殁,家人请僧念经,陈因之题联。

分敢曰师,望诸君攻瑕以石;

名既为士,愿我辈鍊行如钢。

——陈维英自题

数十年克俭克勤,祖宗创业;

第一等不仁不义,兄弟争田。

——陈维英自题旧宅大厅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陈维英题台北别墅太古巢

赏观城市富豪家,篑山沼水,笼鸟盆鱼,纵繁华整饬,究无活泼泼机,似雅仍俗;

幸得林泉幽僻地,屏嶂襟江,茵花幄树,只潦草安排,使我坦荡荡境,宜酒与诗。

——陈维英题台北别墅太古巢

山色、水光、云阴、树影、虫鸟声,皆文章真趣,非遇读书人,会心象外,便件件寂寥,味同嚼蜡;

农夫、牧竖、樵子、渔翁、僧道辈,与翰墨何缘,自得吟诗客,把臂句中,觉个个风雅,情若投胶。

——陈维英题台北别墅太古巢

【题署】

翁固冰清,母尤冰洁;

人将石化,天以石雄。

——陈维英题台北陈氏节孝坊

读诗至共姜篇,心堪卯白;

修史入烈女传,颜不汗红。

——陈维英题台北陈氏节孝坊

共姜篇指《诗经·柏舟》篇。其序曰“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柏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

激其浊,扬其清,遵乎内则;

树之坊,立之表,荣及外家。

——陈维英题台北陈氏节孝坊

内则为《礼记》篇名,其内容是妇女在家庭内应遵守的准则。外家出嫁女子的娘家。

内亲其母,外戚妻姑,卅载独歌陶鹄;

上孝尊嫜,下慈孙子,九泉不愧梁鸿。

——陈维英题台北陈氏节孝坊

陈氏节孝坊在旧北投大同街处,为清代儒士陈玉麟之妻周氏的节孝坊。陶鹄据《列女传》,鲁国陶明之女陶婴,年纪轻轻而守寡,靠纺织育孤养家,有鲁人听说她的孝义,准备求婚。陶婴知道后,便作了一篇《黄鹄之歌》,表达自己不再改嫁的意思。尊嫜丈夫的父亲,俗称公公。

学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强,古人云功可相长也;

海祭于后河祭先,或源或委,君子曰本其当务之。

——陈维英题台北学海书院

学海书院原名文甲书院,位于龙山区环河南路2段73号,是台北现在仅存的清代书院,为三级古迹。道光17年(1837)淡水同知娄云议建,六年后,同知曹谨续成之,二十七年(1847)总督刘韵柯巡台时改今名。同治三年(1864)重修。

【名胜】

寺坐观音,也佛也山,宛似金身两现;

洲名和尚,是僧是地,定成胜迹千秋。

——陈维英台北观音山西云寺

西云寺在观音山山麓五股乡,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供奉观音大士。

观音山,观音坑,抱观音寺,顽石头头,向观音点首;

和尚洲,和尚港,对和尚门,净波面面,为和尚洗心。

——陈维英于同治四年题台北观音山西云寺

上联引语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躬自问);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阐述师生互教互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所谓“教学相长”的道理,颇含深义。下联之意也出自《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委,末尾,指水的下游。三王祭祀时,按先祭河后祭海的顺序,先祭源头,以此比喻学习要打好基础,重视本源,很富有教育意义。这副含蕴隽永的书院楹联,今天仍值得海峡两岸学人共识共勉。

为八腊,仍自主八神,武腊湾当苹繁之日,兼披黄草服;

育五谷,不可无五教,文昌府与忝稌之星,并列紫微垣。

——陈维英台北先啬宫

先啬宫供奉神农大帝、文昌帝君。在三重市五谷里31号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先啬,即先农,古代传说中最先教民耕种之人,祀以为神。稌稻。《诗经·周颂·丰年》,“多年多黍多稌。”一说专指糯捣。

【贺赠】

会心今古近;

放眼海天宽。

——陈维英赠学生张书绅

双双举子三三节;

六六成名二二年。

——陈维英贺学生陈霞林22岁双喜临门

九月初一生子、九月十五中举。三三节指九月。

读邺侯书论,秀偏先小宋;

怀供奉笔兴,贤应合大苏。

——陈维英赠李起凤

【附录】

子弟侄皆毋溺爱;

君亲师何以酬恩。

——佚名题陈维英旧宅

上一篇:actor

下一篇:大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