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脱俗

时间:2023-11-22 17:09:28编辑:莆田seo君

人达到什么境界思想可以超凡脱俗

人达到什么境界思想可以超凡脱俗,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思想得到释放,而且有一些人的思想是比较超凡脱俗,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人达到什么境界思想可以超凡脱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则包含着人格与品德魅力的修炼内涵。一个人只有获得智慧,才能到达超凡脱俗的境界。

人生是由八种苦难组成的: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只有觉知到自己心中融化掉了这些苦处,才可以说是他超凡脱俗了。

超越苦相,是需要极大的智慧的。我们对自己的身心要有个比较深刻的觉知,知道自己身心时时会陷入绝境,正是自己一点一滴的无知所挖掘的陷阱,才让自己受苦受累。从而轮回无尽,难以解脱。

解脱世间的苦相,只有我们拥有了出世间的大智慧,才能找得到身心解脱的道路。

解脱苦相,就是去解脱这世间的八法: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这八个字,也是总结出了我们每个人在人世间要承受的各种苦相。

一个人往往受不住别人的称赞,也受不住别人的讥笑,这是很普通的人之常情。

世间苦相,往往损坏我们,身心疲惫不堪,陷于欲望的苦海难以解脱。沉溺于快乐之中,也是难以解脱。

人们不陷落入到欲望的苦海的,真是很少很少,所以,要解脱欲望的苦海,就需要去炼就大智慧的功德。

生命的幸福和高贵,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一个善于管理自己的人,往往对自己各种境缘和自己的心境,是随时随地明察秋毫,谨慎而为,常常反思自己的过错和品德方面的漏失。

独处之人,心态中往往很是平静的,对世间百态,世间万物,他总是用平静和睦的心态来看待的。自己的生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没有什么事可以够破坏他这种心境。

逆境与顺境,都是外现,物质与他人,都是自己心态和心境的变现。骤雨不终朝,世事常翻覆。

气平曾受折磨多,性暴皆因知见少。一个人达到这种气平柔和的状态,达到这种心境,才可以说,是有些超凡脱俗境界了。

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的人,肯定是在今世获得了极大智慧的人。他们不为世事迷真情,不为儿孙做牛马,不为奢望拼小命,不为闲事闲非浪费自己宝贵的时光。

忘掉那些该忘掉的东西和奢侈的欲望。在平静、吉祥、安宁和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中度过自己美好的时光。

所有的成败得失,都抵不过一个人健康和智慧的力量。凡和俗的境界,就是把我们身心性命,寄托于整个物质生活的状态中去,一刻也不让自己身心歇着,用执着、炽燃的欲望,来时时烧烤着自己的身心,直到自己彻底崩溃。

身心的需求,并不仅仅是需要一些物质生活的满足就可以了。心灵深处的饥渴,需要真理与知识的供养,才能找到心灵生长的资粮。

解脱物欲横流的世界,就是解脱自己心灵深处过度奢侈的追求。不再将自己的性命看做是一个物质的东西,来自己奴役自己。

心灵与大地,是一个奥秘,放弃那些无用的努力和奴役自己的道路吧,这样,一个人,才可以找到苏醒的道路。

一、世上最难是圆满,在缺憾中寻找完美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生活中的琐事,很少有事情可以一帆风顺、完美圆满的。所以,很多人经常会因此而失望哭泣,娑婆世界,万事都有缺陷,谁也无法达到圆满。人世间做人做事之难,在于任何事都很少有真正的圆满。

人活在世,每个人都在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 ,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正如西方谚语所说:“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你要想完美,也只有向缺憾中去寻找。人生的不圆满是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人生有时候虽然不可能完美,但可以完整。当你感到缺憾,也便体验到了人生五味,从此拥有了完整的人生。很多时候,缺憾虽然不能令人完美,但却可以令百味人生变得更加完整。

乾陵有一块“无字碑”,也称丰碑,是为女皇武则天立下的一块巨型无字石碑。武则天辉煌一时,临终前在经历了被逼退位后,已经预见到身后将面临的无休止的毁誉之词将光临她的墓地。所以,她临终留下遗言立此“无字碑” ,意在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她一生万千宠爱、呼风唤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然而,走到人生的最后,她终于不得不承认:世间最难是圆满,千古笑骂由后人。在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无论做人做事, 不管成功失败,能够笑谈人生,万事不萦于怀的便是得道高人。

生活,常常因为不圆满,才有了追求圆满的心,也随之有了向上的动力。相反,如果开始的时候 ,我们已经拥有了所谓的'完美人生”,就不会懂得珍惜,更不会为之而努力了。如此一来,说不定会错失良机,为人生带来更多的不如意。然而正是这股力量的牵引,可以帮助你跑得更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一个人灵魂飞升的动力所在。

二、生命如莲次第开,沿途美景心相随

天地万物,都在永远不息的动态中循环旋转,在动态中生生不息,并无真正的静止。一切人事的作为、思想、言语,都同此理。是非、善恶、祸福、主观与客观,都没有绝对的标准。正如《易经》中的最后一卦一一未济,无论是历史,还是人生,一切事物都是无穷无尽、相生相克,没有了结之时。既然生命无常,且生生不息,那么,对待生命的态度,就成为千古圣贤时常讨论的一个话题。

庄子说过:“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其入不距;條然而往,修然而来而已矣。

“其出” 生命的外在,不因生命外在的东西而欣喜。上古得道的真人,当尧舜也没有什么高兴;当周公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万古留名,封侯拜相,乃至成就帝王霸业,也不觉得什么了不起。“其入不距”,也没有觉得同外界有了距离。嬉笑怒骂均与他人无干,“悠然而往,悠然而来”,对待生死,怡然自得,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是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借大禹的一句名言点透生死:“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明白了黑白交替的道理, 就懂得了生死。生命如同荷花,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三、君子三乐,问心无愧心自在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 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这是孟子所提出的君子三乐,君子之三乐,第一是父母俱存,兄弟没有什么变故,尽到了孝道和友爱;第二是胸襟光明磊落,没有做对不起人、对不起天地鬼神的事;第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世间之事,当不问成败,只问是非,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当得起“问心无愧”四个字。一个人的是非功过,绝非取决于片面,唯有尽心尽力,俯仰无愧,谦冲自牧,有为有守,其人格精神方能可大可久,千古流芳;否则,短视近利,纵然叱咤一时,仍会淹没于历史洪流之中,激不起任何涟漪。人生一世,不卑不亢,没有傲气却有傲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人如此,夫复何求?足矣!

尽享天伦,无愧于心,且与天下苍生同欢乐,孟子的“君子三乐”,从个人而天下,真是道尽人生最大乐事。人生不满百,求的就是一快乐。快乐有很多种,而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绝不会局限于自身之乐,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下人快乐,我就会更快乐。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为人做官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闲看庭前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之意;“漫随天外”则显示了目光高远,不似小人一般浅见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又隐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所以,南怀瑾先生借古人的一句话,说明了他的人生观点:对事对物,对功名利禄,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正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古来圣贤皆寂寞,真名士者自风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得机会,救天下 ,救国家 ,救社会;不得机会 ,则自己修身养性,宠辱不惊,处之泰然。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风云。

圣人是什么样的境界,他超凡脱俗吗

“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这句话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缘生时起,缘尽时灭的,皆处于因果循环的规律之中。佛不能改变因果的规律,只能让众生明白世间的因果之道,从而远离恶因恶果。

佛教导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一定要断除一切恶念,时时起善念,随缘利益众生,在此过程中净化自己的身心,使自心清净无染。

“自净其意”是有次第的,要先有而后空,空而后又建立有,建立这个有叫妙有,你所修那个空就是真空。因为真空故才能建立一切妙有,因为妙有故才能回归真空。真空妙有、妙有真空,这就到究竟了,但不能执著。

譬如,世人常说的“超凡脱俗”。谁人能做到呢?没有人能做到。因为,这只是一种境界,一种名相而已。如果,你真的做到了,在世人的眼中,你可能就成为“怪物”了。

为什么呢?“超凡”就是超出了世俗的一些观念、礼仪、俗规、习性等,这是不受世俗染污的一种境界、一种胸怀、一种智慧。佛门讲是“无为法”,一种无相、实相、空的境界。

若在生活中按照“无为法”,“脱俗”去对待一切人、事、物,不但不如法,还变成了世间的“另类”。比如,新春佳节世人都给老人拜年,见面说新年好!如果,你认为这些都是虚妄的,执著“无相”不这样去做,就失去了徳礼、失去了新年的喜庆气氛。一些自认为是“圣人”的人,在大年初一都不忘挑别人的过错,一句新年好都不会说,这就是执著脱俗的表现。

被世人尊敬的“圣人”,他们虽然有超凡的境界和智慧,但没有“脱俗”离开吃、喝、拉、撒等,依然胸怀若谷和他人一样生活。佛为什么说“万法皆空”?万法只是助缘,帮助众生解脱觉悟的,不可执著,皆要放下,空只是一种境界。放下即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知而无住,一切都不放在心里。

空即清净,清净现智慧、生妙有,单一境界不可执著,要空有圆融无碍。“超凡”的人,在生活中利用智慧帮助他人,利益他人,和凡人一样一起生活。所以,“超凡”不能“脱俗”。也就是佛门讲的“世出世间法”要圆融无碍,行于中道,不可以有边见。

佛说:“法无定法。”为什么?世间法是虚妄的,不可执着;出世间法是无相的,但脱离了世间有相的生活,也不可执着。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法。佛也在经典中指出经典只是筏喻之法,悟之即弃。

“自性生万法。”真实的佛法在哪里?不在经典、不在文字、不在师父哪里,在自己的自性中,在践行的生活中。自己觉知证悟的,能够通达世出世间,圆融无碍的法,就是真实的佛法。这就是佛的大智慧,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只有让世人自己去证悟。

选择平淡生活,不是我不奢望繁华,因为我明白,功名利禄皆浮云,清净无染才能升华自己。人生就是一阵风,起了,没了;理想就是一盏灯,燃了,灭了;人情就是一阵雨,下了,干了;朋友就是一层云,聚了,散了;闲愁就是一壶酒,醉了,醒了;寂寞就是一颗星,闪了,灭了;孤独就是一轮月,升了,落了;死亡就是一场梦,累了,睡了。

上一篇:步步高绿植图片

下一篇:红枣红糖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