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寨

时间:2023-11-20 13:10:42编辑:莆田seo君

朱寨村坐落在滕州市的西北边沿地带,西与微山,北与邹城接壤,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谓一块风水宝地。这个村曾经三易其址,三更其名。原来的位置在现在的西南约300米处,名曰“兴隆庄”。以后又经历了数百年,迁至现在的正北约400米处,名曰“艾庄”。后因水源问题,迁至现在的位置,从公元1644年延续至今。当时建村时四周筑有仗余围墙,四面各留一门,名曰寨门,又因建村时以朱姓最先迁居至此,故取名“朱寨”。

古庙、神树和奇石

在村子的东北角建有一古庙,名曰“山神庙”,四堵墙均由一块独石而立,南面开一圆拱门。屋面用两块瓦垄石组合而成。庙前庙后各有一株千年合抱古柏,庙前的一株尤为壮观。树干笔直挺拔,树枝平伸延展,层次分明,远看像一座巍巍宝塔,近看像一把撑开的巨伞。树根大部分裸露在外面,盘根错节,互相缠绕,曲折蜿蜒,像几条活龙嬉戏。任取一段树枝或根,雕刻成一个小工艺品系在腰间或带在身上,除可“消灾辟邪”,防止蚊虫叮咬外,还时时散发出扑鼻的清香,因此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神树”。

树下还放有一块奇石,是我村的一位大力士与同伴上山打柴时发现的。他们每天在同一地点休息,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块石头,而在某一天打柴返回时这位大力士偶然发现它色泽鲜艳,光滑如玉,玲珑剔透,好似从天而降。于是他就肩背箩筐,臂夹奇石,回来后放在了庙前树下。用石击之,声响如钟。倘若有个说古书的或召开个村民大会,就可以敲击奇石,把村民召来。几百号人聚在树下,还是松松散散,一点不显得拥挤。如果下场小到中雨,树下则滴水不漏。因此这里就成了人们消暑避雨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村子四周森严壁垒的寨墙,再加上山神的庇佑,真算得上为朱寨人的生命财产安上了“双保险”

千年古道

朱寨村

村西边是一条千年古道,称之为“官道”。因为这是当时滕县到济宁州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出印坐官,还是骑马坐轿,都要从这里经过。清朝嘉庆十一年夏天,因山洪暴发,道路一时中断。这里的村民自古就“乐善好施”,他们遵循“修桥补路当时福”的古训,积极踊跃捐资筹款,开山采石,真可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运来数百块巨石,修筑了两座石坝,使道路恢复了畅通。当时深得济宁州官员的赏识,为了表彰这里的村民,在村西树一石碑以昭后人,还特地请了当时的大文豪马邦举撰写了碑文,其碑文曰:“古村北,庙上南,中修二石坝,用钱七百三十四千文。曹州府教授马邦举撰书,大清嘉庆十二年正月十七日落成。”景点介绍

工程浩大的唐山(双井山)寨

在陡峭高耸的唐山(双井山)顶上,至今仍保存着一个基本完好的山寨。山寨大致呈圆形,直径约90米,占地7000多平方米,围墙高3米多,墙底部为双墙,厚约1.8米,上半部为单墙,厚约0.8米。山寨内原有房屋三十多间,共用石料2000多立方。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建造这样一个山寨谈何容易。有据可查,此山寨建于清咸丰辛酉年间(公元1861年),当时因粤匪蹂躏鲁境,到处烧杀抢掠,村民不畏强暴,奋勇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只能撤到险要的唐山(双井山)顶建造山寨,依据天险与敌人作长期的斗争,最终才使村庄得以保存。

泉水甘甜的“西南井”

居住在偏远山区的朱寨人,数百年来一直经受着引水问题的困绕。在雨水充沛的年月,依靠几眼石井还能基本维持日常用水。但逢大旱之年,就要饱受缺水的煎熬。近则去双井和龙王庙去挑水,远则需跋涉数十里去古村挑水,村民们心急如焚。民国十七年,时任村长的刘文富带领村民土法上马,日夜奋战,历经半年多的时间,在村西南角打出了一口甘甜涌流的水井。至此,朱寨村结束了缺水的历史。天旱时就可以到井上挑水吃,每逢汛期到来,井水则自然从井口溢出,少则两到三个月,多则半年。自从我村打了深水井以后,“西南井”才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

传奇色彩的仇家林

在附近方圆几十里都流传着“上有黄石门,下有仇家林;倒了黄石门,砸了仇家林。”的说法。明朝中期,这个村子居住着一户仇姓人家,一年,他请风水先生看了一处坟地,日后仇家定能飞黄腾达,但风水先生会双目失明,需仇家供养他的后半生,仇家满口答应。没过几年,仇家果如风水先生所说,好地置了几十顷,骡马成群,瓦房数十间。在仕途上也是春风得意,有一人还官居四品,回家时坐着八抬大轿,随从是前呼后拥,非常显赫。但时间一久,把风水先生就渐渐给淡忘了,只给些残茶剩饭吃,破旧衣服穿。后来先生的徒弟打探到了师傅的消息,就询问师傅还有没有使师傅眼睛复明的办法,于是师傅就把破解的方法告诉了徒弟。到了午夜时分,徒弟手持宝剑,来到了仇家林,看到了二十四人手提灯笼绕林转圈。徒弟们对准了领头的一个挺剑而出,只听轰隆一生巨响,地动山摇,山上巨石滚落下来,砸在了仇家林上。至此,山上岩石上留下了一座“黄石门”,而仇家也从此家败人亡,这个村也绝了此姓.

鬼斧神工的黄石马

在村子正北堵子山西面的一块大岩石壁上,有一幅的天然形成的石马像。站在北双井村东面抬头向东远眺,就可以看到一匹四蹄蹬开,尾巴翘起,鬃毛直竖的无头黄马,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假如马良在世也难料能画得如此逼真。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个名叫李三猫的庄户人家,每天男耕女织,早出晚归,日子过得比较殷实。有一天早起准备下地,忽然发现头天挑的满满一缸水全没了。后来连续几天都是如此,李三猫觉得异常纳闷。于是,他打定主意,到了夜晚隐蔽起来看个究竟。结果到了“鸡不叫,狗不咬”的时候,一阵狂风过后,一只金马驹站在院中,见四处无人,就走到水缸前把水一饮而尽。又是一阵狂风,金马驹消失的无影无踪。李三猫认为这是一匹神马,日后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于是照常每天把水挑满。后来还在水缸旁边放置一些洗净切碎的嫩草,磨碎拌好的精料,让金马喝足吃饱。这匹马也特别善解人意,每次来时都给主人带来两只金元宝。日子一久,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叫利欲熏心的“南蛮子”知道了,他们妄想把金马强行抢走,但金马死活不干,最后,“南蛮子”把金马的头割走了。金马出于对主人的报答和对这一方水土的留恋,把自己的身影显在了一块大石壁上。从此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了美好的传说和永久的纪念。

世外桃源——双井山龙堂峪

在唐山(双井山)西面有一处峡谷俗称“龙堂峪”。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春天鸟语花香,夏天草木荡漾,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峪内建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当地人称“龙王庙”。这里四面环山,抬头只能看到蔚蓝的天空和天上的朵朵白云,真有点“坐井观天”的味道。这座庙宇共有三间,墙体全有石料堆砌而成,屋面是彩瓦覆盖,庙内雕梁画栋,盘龙玉柱,庙内东海龙王及其他水神的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各种神像在“文革”期间均被破坏,现只有图象)庙前和庙北200米处各有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水井很深但水位却很浅,虽然这两口井在半山腰,水面离井口却只有两三米,即使久旱它们也不会干涸。千百年来,这两口井在大旱的季节不只解救了多少附近的群众。附近的双井村和双井山也因此得来。据传说,这两口井是东海的海眼,可直通东海。庙内还保存着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卧龙宫屈指千里”;下联为:“出东海拯救万民”。横批为:“海似千里”。井下边立有一块“龙君感应之碑”。大意为:大旱之年,只要人们以心诚来求雨,就会感动龙君神灵,普降甘霖,使这里五谷丰登。修庙立碑的时间是:大元大德六年九月重阳日(即公元1303年农历9月9日),距今约700多年。有人说这是一坐“水山”,因为这里山多高水就有多高,并且这里的庄稼特别耐旱。也有人说这是一座宝山,因为这里生长着名贵的北沙参及一些名贵的中药材。还有鲁迅先生笔下的千年何首乌在这里也能找到。就连济南军区的一支通讯部队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也曾经在这里驻扎多年。至今这里还有几间当年的营房。

精忠报国的朱寨人

这个村子的人不但勤劳简朴,勇于和大自然抗争,而且向来就不畏强暴、疾恶如仇,敢于和外来侵略者作殊死的斗争。这个区区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子,先后就有近百人当兵入伍。在这些人中,既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立下显赫战功的老荣军;也有为社会主义建设和部队现代化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时代先锋;既有像孙延成、刘永新、宋奉河、刘宗群这样前赴后继的父子兵;也有像刘永远、刘宗龙这样四人齐上阵的亲兄弟。这些人中,先后有三十多人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好多人在部队提了干,有的转业后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不同的年代为国家的安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朴实憨厚的朱寨人都认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大人有口饭吃,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这里的孩子也好象特别理解大人的良苦用心学习特别用功。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既养育了祖辈相传的勤劳善良的山里人,也养育了精忠报国的精兵卫士,还养育了一大批莘莘学子。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先后有70多人考上了中专,24人考上了大专13人考上了本科院校,4人取得研究生学历。这在整个滕州市的人均比例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上一篇:粘膜下肌瘤

下一篇:握紧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