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第一中学
1923年7月,在淮安市解放西路166号,爱国教育家李更生先生创办了私立成志中学。他毁家兴学、救国匡时的义举,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赞扬。李更生先生以其“兴邦必先兴教育”的理想信念和自强不息的“成志”精神,培养出一批坚守民族大义、为国为民的有为青年,其中有著名文学家、戏剧家陈白尘,原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原江苏省委秘书长厉国桢,原国家体改委主任周太和等,学校一时名振江淮。淮安市第一中学
1956年,成志中学被清江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为“清江市第一中学”,1983年7月,撤区建市,学校改名为“淮阴市第一中学”。1987年4月,海峡两岸共同纪念爱国教育家李更生先生逝世60周年,经淮阴市人民政府批准,“淮阴市第一中学”改名为“淮阴市成志中学”。
1998年5月,“淮阴市成志中学”更名为“淮阴市第一中学”。
2001年2月,淮阴市改为淮安市,“淮阴市第一中学”更名为“淮安市第一中学”。
2003年,学校被转评为省二星级高中。
2010年6月,通过省评估院验收,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
2017年6月,学校通过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复审。
办学条件办学规模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5280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052平方米;有50个班级,在校生2226人。
师资力量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202人,其中有专任教师170名,有高级职称67人,中级职称82人,中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87.6%;有研究生学历的9人,有区级以上骨干教师46人。
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有市级骨干教师4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市“533英才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人选11人,另外有被评为区“基础教育专家指导组”成员、区级学科带头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有35人。
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陈伟国
市“533英才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人选:金晓东、梁洪慧等
市学科带头人:陈伟国、陈壹明、李迪、陶月秋
硬件设施截至2016年11月,学校运动区、教学区、生活区三区分开。学校有达省Ⅱ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有10余万册藏书的图书馆,有计算机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
教学设施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有实验楼一座,有物理实验室5个、化学实验室4个、生物实验室4个、通用技术教室2个、两个现代化数字实验室,各实验室均配有仪器室、准备室,分组实验仪器均配置28套以上;配有专用书画教室,音乐教室和标准舞蹈房及其教学配套设备,配有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报告厅;所有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截至2016年11月,学校图书馆使用面积996平方米,设有学生报刊阅览室、图书借阅室和教师资料室。图书馆藏书81206册、电子图书77.6G,生均藏书49.7册,有音像资料605片(盒)、工具书及教参超过200种。
运动设施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有300米6道塑胶跑道、5片标准篮球场地、篮球架10只、9人制足球场1片、大小
足球门各一副、排球场2片、室外羽毛球场2片、室外乒乓球台9张,室内活动中心一个,设有室内乒乓球台4张、室内羽毛球场2片、组合健身器材一套。
生活设施截至2016年11月,学校建有男女学生宿舍楼各一幢,建筑面积2773平方米。宿舍楼共有学生寝室46间,床位402个,每个寝室配有橱柜、鞋柜、毛巾架等。每幢宿舍楼都建有配套的盥洗室。
截至2016年11月,学校食堂厨房使用面积708平方米,有座位408座,厨房使用面积达到100平方米。食堂配备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供应间。
办学成果教学成果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在“为学生自主发展奠基”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凸现学生特长的浓厚氛围。目前学校拥有5个体育、艺术团队,正加大体艺特长生训练力度,使特长生脱颖而出。我们针对生源素质起点较低的校情实际,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了低起点、严要求、小梯度、中步走、吃得饱、吃得透的教学思路,实施“文科见长、艺体冒尖”的培养策略,依据学生现状和师资优势,在教学上强化文科力量,形成强项;对文化成绩一般,在艺术方面有潜质和爱好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加强艺术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将来考入艺术类院校,并加大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力度。目前学校“特长育人、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已初步形成。近年来,学校为高校输送了一大批艺术优秀生,有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南华大学、复旦大学、兰亭书法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成果为了固本强基,学校大力开展以校本研修为核心的教师培训,坚持“自学与集训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组内互动、骨干带动、校际联动等形式,把科研、教研、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并相应地建立起完善地考核机制。学校通过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充满了活力、教育观念新的教师队伍。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减负增效”为主导方向,实行“课题带动,注重实效,改进提高”的教研策略,近几年,学校先后申报立项了各级各类课题20个,其中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10个,区级课题7个,其中已按期结题12个,2007年省第五期立项课题“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研究”、2008年江苏省青少年工作重点德育课题“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和“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的载体和途径研究”3个课题、5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课题的研究顺利结题。目前,我们又成功申报了5个市级“十一五”立项课题和3个区级课题。在老教师指导下也初步出现了一批中青年科研骨干和科研群体。学校将教师获奖和发表的论文结集,编辑的教科研论文集《一中教苑》已出刊9期。
学生成绩考试成绩年度参考人数本科达线人数/达线率2016年——74.2%2017年395人39%2019年361人64.8%比赛成绩比赛时间比赛名称获奖等第2017年淮安市艺术节汇演一等奖1项“区长杯”足球赛第四名1项青浦江区艺术节一等奖7项2018年淮安市第五届中小学体育艺术节活动市一等奖4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区一等奖20人教师成绩教育教学比赛时间比赛名称获奖等第2017年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研究课题6个,区级课题8个“一师一优课”市级优课14人2018年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展评“优质课”一等奖1人清江浦区信息化教学能手选拔赛一等奖1人2018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
学术科研
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校先后申报立项了各级各类课题34个,其中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10个、区级课题23个,其中已按期结题24个。三年来,教师参加省、市、区级论文评比获奖180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论文80余篇。
所获荣誉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学校先后获得“2007-2008学年度市高中教学质量进步奖”、“2007-2008年度淮安市高中教学质量三等奖”、“2007-2008学年度清浦区教学质量二等奖”、“2008-2009学年度市高中教育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显著奖”。学校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心理健康实验学校”、“江苏省青年文明号”、“淮安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淮安市优秀家长学校”、“淮安市文明校园”、“淮安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淮安市主城区行风与软环境建设中学组十佳单位”、“淮安市校务公开先进学校”“淮安市三星级教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江苏省心理健康实验学校”“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淮安市高中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淮安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淮安市绿色学校”“淮安市平安校园”“清浦区特色学校创建一等奖”等称号。
校园文化淮安市第一中学校徽
校徽:
淮安市第一中学校徽,以“一中”的“1”造型为核心,以绿色校园为背景,意寓青少年像自由翱翔的小鸟,依托着绿色校园大显英姿,以成就鸿鹄之志;造型“1”字重叠成红黄蓝三色图案,象征着青春的多彩、理想的绚丽和生命的奔放。设计主旨体现第一中学奋发向上、志骋四方的成志理念和自强不息、勇创一流的一中精神。校训:立志于学,成志于行
立志于学:立志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大学问家朱熹说:“百学须先立志。”古人云:“为学之道,始于立志,凡学之不勤,其心志之未尚立也。”立志于学,就要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不断进取,不断超越。“立志、学习、成长、改变”是一个人的学习成长过程。
成志于行:成志,既传承了大革命时期反军阀、反外侮“众志成城”的斗争意志和爱国情怀,又秉承了李更生先生“有志者事竟成”的治学治校理念,成志于行,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使学生在自主发展中踏实做事,诚实做人,知行如一,践行所学,从而达到道德提升、人格发展。
校风:文明 合作 求真 创新
教风:博学 严谨 爱生 奉献
学风:勤学 诚信 明志 成才
学生社团社团名录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拥有管弦美术、舞蹈、书法、航模等5个社团。
学生活动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金色银杏节”校园赛歌会、田径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学校风、树新风、做文明新人”活动、元旦歌咏比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