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碑林

时间:2023-11-18 19:23:27编辑:莆田seo君
人物简介

曾任副区长、区委书记,市人大常委委员、教科委主任,副处级干部;现任红四方面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长征文化论坛顾问、巴人文化研究会理事、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管理办公室主任、纪念馆馆长。

人物经历

1992年,在纪念红军入川六十周年庆典活动准备过程中,他许诺为红四方面军的将士树碑立传。从此,便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建馆之路,先后出行160余次,拜访红军将士及亲属1万余人,筹措资金3000余万元,征集、编著整理红军史料2亿多字。21年来,他遇到了数不尽的困难,但始终坚守承诺,不言放弃。荣获“巴中市劳动模范”、“市旅游文化先进者”、“全省对老区工作有重要贡献的先进老干部”、巴中“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等荣誉称号。

主要业绩

供职45年间,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市级优秀人大干部、拔尖人才、优秀公务员60余次。2003年被评为巴中市劳动模范,2004年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先进工作者。2005年评为全市旅游文化先进者;2006年评为全省对老区工作有重要贡献的先进老干部。此间,业余完成在全国有影响的两件大事:1983年-1990年任平梁区委书记时,荟萃全国千家书艺,创建中国第四大碑林。

先后征集中外名人、书家书艺珍品2000余幅,在川北胜秀阴灵山刻立书碑1300块,汇成现代墨海。1990-2005年在市人大和将帅碑林工作期间,从自费800多元邮信件到全国各地征集红军史料开始,在没有专人、没有专款、没有专门办公室、没有电话的艰苦条件下,带领碑林办公室的兼职和临聘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先后90余次,行程40余万公里,拜访了1000多个单位和3000多位红军将士及亲属;征集到江泽民、乔石、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洪学智、李德生、张爱萍、秦基伟、罗青长、童小鹏等题词500多件;掌握红四方面军将士烈士名录13.2万人;

红军史料两亿字左右;收集红军将士简历、照片、手迹5000余件,红军将士捐献的纪念物品2000余件,总计筹集建碑资金1000多万元。至目前止,已在历史文化名城—巴中市南郊南龛公园山顶的113亩土地上建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倪志亮、曾传六、傅钟、张琴秋、周纯全纪念像园,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碑林长廊,楹联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吴瑞林将军纪念碑,红军陵园,奉献碑,标牌碑,观景台,将帅碑林纪念馆,思源湖,红军纪念碑等十二大碑区,并安放飞机一架、“三七”高炮二门。共嵌碑3988块,石刻红军英名10余万,为2980余位红军将士建立了个人纪念碑。

同时主编有“碑林专刊”1-14期、“碑文集”(上、中、下、续册)、《红军将士作品选》、“红军故事集”、“张国焘成败记”、“碑林大事记”、“将帅碑林楹联集”及续一、续二册,以及为8位老红军主编的回忆录等32部史书,共400余万字,6万余册。先后有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100多家新闻单位对将帅碑林作专题报道。迎来了温家宝、洪学智、刘延东、杨汝岱、杨国宇、陈宏、胥光义、张志坚、张学忠、张中伟、杨德清、刘书田、刘亚洲、万海峰等重要领导、高级将领300多位和全国各地4000多名红军将士与亲属以及社各界百余万人次前来视察、参观。将帅碑林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已成为中国碑林史上的又一宏大景观。2005年11月20日,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业绩已被收入《中国专家人才库》、《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世界人物辞海》、《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国人才辞典》、《中国世纪英才荟萃》等专著。

详细事迹

“为红四方面军将士树碑立传,让后人瞻仰,记住那段与日月同辉的历史”,为了信守对12万巴山红军和红军后代的这一承诺,21年来,张崇鱼真诚待人,热心做事,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仍然信守承诺,不言放弃。凭着这份执着,他行程60多万公里,远赴29个省、市(区),拜访红军将士及亲属1万余人,筹措资金3000余万元,创建了占地120余亩、9大碑区、4000块碑石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嵌立红军将士名录13万余人,把当年战斗在川陕苏区的10万将士再次聚会在巴城。

时间定格在1992年的秋冬之交,在纪念红军入川六十周年庆典活动准备过程中,面对散发着历史硝烟的峥嵘岁月,面对12万红军,面对4万红军英魂,历史的车轮碾动着张崇鱼的心房,使他夜不能寐。终于,张崇鱼有了一个构想,一个创意,一个让后人铭刻的崇高理念,那就是要为红四方面军的将士树碑立传,供后人来敬仰,追溯,记住那段足以与日月同辉灿烂的历史。

在没有专人、没有专款、没有专门办公室、没有专属电话的艰苦条件下,张崇鱼从自费800多元邮信件到全国各地征集红军史料开始,带领碑林办的兼职和临聘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每天超负荷工作10小时以上,开始了大海捞针、找米下锅、广种薄收红军资料收录历程。

张崇鱼在各级党政军领导的关心、重视、支持下,先后向国内各地红军和红军家属发出恳请支持的信件10万多封次。通过人来人往,信来信往,电话交流,结识了数以千计的首长、老红军、作家、艺术家、楹联学家、报刊电台记者、红军后代及社会各界朋友。张崇鱼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人生的价值,从他们的口里聆听了淳淳的教导,从他们的足迹中知晓了长征的艰辛,从他们的纪念物品中找到了光辉的物证。

21年里,张崇鱼先后160余次,行程60余万公里,拜访了1000多个单位,30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

将有限的钱花在刀刃上,用低成本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张崇鱼发扬世世代代巴山人的节俭美德,一分一厘都要精打细算,十年间,行程几十万公里,到过数百座城市,他从未乘过飞机,坐过卧铺,住过高档宾馆,更没有到过任何风景区游玩。

工夫不负有心人,21年里,张崇鱼先后从国家领导、高级将领、健在红军和红军家属那里获得了重大支持:一是墨宝,征集到江泽民、乔石、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浩田、洪学智等中央首长、高级将领的题词1000余件;二是史书,共征集有以红军史书、史料为主的史书8000余份,计两亿字以上;三是名录,共收集红军将士、红军烈士名录13.2万人,嵌立纪念单碑4200余块;四是楹联,先后从近2000位楹联学者手中征集到以歌颂红军业绩为主题内容的楹联1万副,汇集成三册“楹联集”,在将帅碑林园内嵌碑500块,荟萃1000副精品建起了楹联长廊;五是物品,两年多来征集到近1000位红军将士长期保存和使用的有纪念意义的物品4000余件,已展示在将帅碑林纪念馆内800平方米的三大展厅;六是资金,筹集建碑资金1500多万元,在120亩土地上建成了“十景千碑十万人”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

据统计,川陕苏区将帅碑林现已建有红四方面军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倪志亮、付锺、曾传六、张琴秋、周纯全等主要将领纪念像园、碑林长廊、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红军陵园、楹联长廊、标志碑、观景台、刘伯坚烈士纪念像园、吴瑞林将军纪念碑、将帅碑林纪念馆、红军纪念碑、思源湖等共十四大碑区。安放飞机一架,“三七”高炮二门。建有银杏园、奇石园,栽植各种名贵树木10000余株。绿化面积达4.2万平方米。共嵌碑4280余块,刻红军英名13.2万人。其中:元帅2人,国家级领导18人,大将3人,上将28人,中将86人,少将360人,省、军职922人,地师职1448人。刻入英名纪念碑的10余万人中,有省、军职1500人,地师职3200人,1927-1937年牺牲的师团职烈士1124人,西路军、失散红军1200人,知名女红军220人。20个县(市)的红军烈士9万余人,鄂、豫、皖川陕的红军烈士3.2万人。温家宝、刘延东、洪学智、杨汝岱、黄孟复、万海峰、马凯、杨国宇、罗青长、苏毅然、王定国、刘亚洲、张春贤、张学忠、张中伟、杜青林、刘奇葆、蒋巨峰等1000多位重要领导、高级将领以及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红军将士及亲属和社会各界近400万人次视察、参观。

与此同时,张崇鱼还编辑出版了《将帅碑林碑文集》、《红军将士作品选》、《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历程大事记》、《将帅碑林楹联集》、《红军故事集》等46本专著8万余册,600多万字。

张崇鱼和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也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新加坡电视台等国内外100多家新闻单位宣传报道。《人民日报》2002年6月24日海外版载新华社记者苑坚撰文称: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是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

温家宝总理视察时,连连称赞“不容易,不容易!”

刘延东副主席视察说:“有心人办有心事”。

2003年,将帅碑林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国防委和中央宣传部正式命名为“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

2005年,中央宣传部公布将帅碑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人生年华如水流,效忠党国为我求;余热献到期颐至,不甘下游争上游。”这是张崇鱼《人生自吟》中的一段话。他说,不管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累,今生都将与10万红军英灵为伴,要当好10万红军英灵的守护神。他就为自己的承诺不断前行。

个人荣誉

2019年12月12日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评选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

2021年6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

上一篇:杏林湖公园

下一篇:黑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