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授

时间:2023-11-18 16:13:08编辑:莆田seo君
研究方向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等。

个人经历

1960年毕业后留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工作至今。吉林大学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吉林大学交通学科带头人、吉林大学ITS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2000年获长春市“知名教授”称号。

1960.8-1985.1 吉林工业大学 教师

1985.1-1989.4 美国伊利诺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

1989.4-1994.8 吉林工业大学 博士导师/教授

1994.8-1995.8 美国运输部、马里兰大学 高级访问学者/教授

1995.8-2000.6 吉林工业大学 博士导师/教授、ITS中心主任

2000.6至今 吉林大学 博士导师、ITS中心主任

人物成就

杨兆升教授是我国从事交通工程领域研究的专家。在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特别是他将崭新的交通运输前沿研究领域--ITS较早引入我国。他提出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结构框架、理论框架和实施框架;2000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ITS理论专著《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理论与模型》,在交通流诱导系统理论和工程技术上均有造诣;深入研究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的关键理论和实施技术,提出了公交调度方式自动生成的基本原理和新方法,为公交智能化调度系统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保证,并创造性的开发了功能齐全且实用的"智能公交车载机",被称为IPTC(Intelligent Public Transit of Computer)型车载机;创造性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可多次开发的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及软件,充分考虑我国混合交通特点。

杨兆升教授曾两次由教育部公派赴美国学术访问:

(1)1985年10月--1989年4月,在美国伊利诺大学城市运输研究所进修。

在此期间,杨兆升教授参与了"智能车辆道路系统"(IVHS,即现在的ITS)的研究工作。杨教授参与了伊利诺大学起草ITS科研项目申请报告,他负责起草两项内容:

(A)路网性能预测模型的研制

(B)道路引导系统的实验研究(Test of Route Guidance System)。

由他主持的项目"高速公路建设和维修区交通事故调查与分析研究"获伊利诺州运输工程师学会(ITE)科研成果一等奖。

(2)1994年8月--1995年8月第二次被教育部派往美国,在美国运输部联邦公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智能运输系统(ITS)的理论研究,完成的科研项目获美国运输部科研成果奖。

获奖情况: 1992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终身)

1992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评为发展我国机电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5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评为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突出贡献专家

2000 长春市知名教授

2001 全国模范教师

2002 吉林省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

2005 吉林省首批高级专家

2008 吉林省第二批高级专家

2009 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

发明专利:

2006 车载导航三维路径显示系统(200610016542.3)

2006 车载实时动态交通诱导路径优化方法(200610016541.9)

2006 车辆导航装置语音控制系统(200610016543.8)

2008 大范围战略交通协调控制方法(200810050344.8)

2008 区域混合交通自适应信号协调控制方法(200810050342.9)

2008 显示版诱导与区域控制协同运作的区域交通管理系统(200810050343.3)

2009 大规模路网下中心式实时动态交通诱导路径优化方法(200910218029.6)

2009 基于道路数据增量更新的导航电子地图动态拓扑重建系统方法(200910218030.9)

2010 基于交通状态时空模型的路网性能判别方法(201010120787.7)

科研获奖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奖2项、三等奖1项,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美国运输工程师学会科研成果奖1项,上述获奖均排名第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44个单位的广泛应用,根据部分单位反馈的应用证明,1997--2001年产生直接增收节支额达2.38亿元

学术兼职

兼任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国家智能运输系统专家组成员,交通规划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公安决策管理科技咨询专家,《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常务编委、《ITS通讯》顾问等,具体兼职情况: 1997.5-2003.12 国务院学术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评议组成员

2008.5-2013.12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应用委员会副主任

2004.7-2009.12 中国交通运输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1988.2至今 美国运输工程师学会(ITE)终身会员

2003.4至今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2007.1至今 中国公共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编委会副主任

1996.5至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

2008.5-2013.12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应用委员会副主任

2007.8-1012.12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EI检索期刊)编委会主任

论文著作

发表著作: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人民交通出版社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人民交通出版社

《运输系统规划与模型》 人民交通出版社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理论与模型》 人民交通出版社

《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理论与方法》 中国铁道出版社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 中国铁道出版社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智能协同理论与实施方法》 中国铁道出版社

《新一代智能化交通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铁道出版社

《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铁道出版社

代表性论文:实时交通流量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在国内外主持并完成的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主持智能运输系统(ITS)研究项目10多项;撰写4部著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为53篇

上一篇:如果你真的爱我

下一篇:快速止流鼻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