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科技

时间:2023-11-16 04:15:28编辑:莆田seo君
科技事业

2013年,徐州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达8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总数达196家,其中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8家,科技服务平台16家。全市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1家,认定市级20家。当年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85个。

截至2013年末,徐州完成市级科技项目验收358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项。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1%。全年授权专利12783件,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087件、授权674件,分别增长30.2%和45.9%。企业专利产出大幅提高,全市企业共申请专利14197件,授权专利5894件,分别增长53.6%和25.2%。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全市新增省级研发机构43家,总数达211家。新建校企联盟293家,总数达到1000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在孵企业1000余家。

科技资源国家级科技单位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省部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级重点学科,在地下工程与结构、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等部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上组建而成。2008年获准启动建设。现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实验室主任为缪协兴教授。

实验室通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优秀创新团队,实验室研究人员结构合理,凝聚力强,创新能力显著。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2人,其中研究人员56人。

实验室现有场地22800m2,另有井下现场实验室3000m2,固定资产8000余万元,大型仪器设备70台件。获“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5000多万元专项资助,已初步构建了深部岩体力学特性及基本理论试验系统,深部土、冻土力学性质及基本理论试验系统、深部岩土工程物理模拟试验系统、深部岩体工程原位检测试验系统、试验研究测试分析系统、数值模拟与分析系统等六大试验研究系统。拥有包括MTS、GDS等国际尖端设备,研发了一系列自制设备,可开展深部岩石力学与土力学领域的相关基础研究和技术服务。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是在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整合两校原“煤炭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岩石混凝土破坏力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3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相关优质资源基础上成立,依托“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和“矿产普查与勘探”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共建的一个国内领先、高度开放的科研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经科技部2006年7月批准建设,并于2009年9月和2010年4月先后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和评估。

目前,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3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23人,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获得孙越崎青年科技奖,2人获江苏省青年科技奖, 2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1人当选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1人当选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煤炭工业技术创新优秀人才。

拥有固定资产31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33台件,场地7588平方米。装备有多功能岩层控制试验台、粗(细)粒料浆充填实验系统、20MN高温高压伺服控制岩体三轴试验机、采矿数值模拟实验中心、煤层钻割卸压增透实验系统、采空区瓦斯抽采模拟实验系统、煤层采动瓦斯渗透模拟实验台、煤层结构超声探测实验系统、煤尘与瓦斯爆炸实验系统和矿井火灾模拟实验系统等大型先进仪器设备。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含课题、专题)7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3)及面上项目24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0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0多项。获授权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出版专著2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联合组建的煤矿瓦斯治理工程研究中心由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矿业大学共同组建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于2005年12月25日挂牌成立,这是我国从“八五”时期启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以来,建设在煤炭企业的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该中心建设地点在安徽省淮南市(产业化基地)和江苏省徐州市(研发基地),建设期3年,项目总投资1.5亿元。

煤矿瓦斯治理(研发基地)将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采矿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工程力学五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进行技术开发。这五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士4人,教授105人,博士导师70人,工程技术人员200多人,研究开发领域涵盖了工程中心需要解决的所有关键技术问题。且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掌握相关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因此,在中国矿业大学建设瓦斯治理研发基地,具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地理环境。

煤矿瓦斯治理(产业化基地)建于淮南矿业集团。淮南矿业集团是全国520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和安徽省17家重点企业之一,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13 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6个煤田基地之一。现拥有生产矿井9座,6对在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225万吨/年,现有各类技术人员近万名,从事瓦斯治理与利用的工程技术人员总数约2000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咨询研究中心的专家认定,淮南矿区煤炭资源是中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资源最好,也是最大的、唯一的煤炭资源,是一块难得的整装煤田,建设亿吨级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基地,比较优势明显。[1]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1年12月由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复,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建设。中心聘请陈清如院士为学术指导,刘炯天院士为首席科学家。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下设技术开发部、基地管理部、设计与工程化部、成果转化与服务中心、综合办公室。

国家煤加工与洁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需求以及煤炭加工的关键技术与重大工程难题,以“引领和支撑”煤加工与洁净化领域的科技发展为宗旨,以“煤炭高效分选技术与装备”、“干法分选与节水型选煤工艺与装备”、“低品质煤及二次资源加工技术”、“煤炭调质优化与集配技术”为主要研发任务,以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和孵化为途径,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科及人才优势,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力求实现我国煤加工与洁净化的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努力提高我国煤炭洁净化利用效率与水平。[1]

物联网

(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2010年3月,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市政府依据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应用需求,结合江苏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布局,采取“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科优势,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集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为一体的高水平研究平台。

研究中心现有专职教职工21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获准立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4项、863子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纵向科研项目合同额共计2357.35万元;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6项,合同经费共计1822.9万元。近三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19篇、EI收录论文42篇;申请发明专利24项,其中授权6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项,其中授权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4项、地市行业协会奖励7项。

研究中心承担建设的科研机构有7个,分别是:

序号机构名称批准/共建单位成立时间1徐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徐州市政府2010年2徐州市感知矿山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市科技局2010年3江苏省感知矿山物联网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发改委2010年4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感知矿山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科技厅2010年5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发改委2011年
重点实验室

中国矿业大学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煤炭工业岩石力学与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原国家煤炭部)

国家煤炭工业地下工程与结构重点实验室(原国家煤炭部)

国家煤炭工业矿山机械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原国家煤炭部)

国家煤炭工业电力传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原国家煤炭部)

国家煤炭工业矿业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原国家煤炭部)

国家煤炭工业矿物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原国家煤炭部)

(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

安全技术基础研究中心(国家安监局、国家发改委;含以下两个):

矿山瓦斯粉尘灾害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

矿山水害防治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语言科学与神经认知工程重点实验室

徐州医学院

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2]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市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中心名称依托单位1省营养与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维维集团2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中矿大传动设备与自动化公司3省工程机械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4江苏省高速数字锻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徐州锻压机床厂
徐州市市级工程技术中心中心名称依托单位1中枢神经药物研究工程技术中心徐州恩华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生物食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科技有限公司3徐州市医用超声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市创新医学仪器有限公司4徐州市中药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公司
高新技术企业序号企业名称1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2江苏琼花金诺智能卡基材有限公司3新沂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4江苏八达重工机械有限公司5徐州丙辰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转移中心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徐州中心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徐州分中心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丰县分中心河北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贾汪分中心南京工程学院技术转移中心徐州分中心科技组织徐州科技组织徐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徐州市水利学会徐州市粮食行业协会徐州市电力行业协会科技服务机 构 名 称地 址邮政编码机构性质1江苏省电力传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中矿传动221008工程中心2江苏省高速数字锻压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市铜沛路184号221000工程中心3江苏省工程机械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市经济开发区工业一区221004工程中心4江苏省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徐州市黄河南路66号221006科研院所5江苏省煤矸石综合利用研究所江苏省徐州市苏堤北路46号221006科研院所
科技院所机 构 名 称地 址邮政编码1江苏省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徐州市黄河南路66号2210062江苏省煤矸石综合利用研究所江苏省徐州市苏堤北路46号2210063江苏省煤炭地质勘探研究所江苏省徐州市纺织路1号2210064江苏省新沂地震台江苏省新沂市北沟镇官庄村2214005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徐州市东郊东贺村221121
孵化器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中国也称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州市孵化器清单

1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2徐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3徐州软件园国家级4新沂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级5睢宁科技创业园省级6丰县科技创业中心省级
科技计划江苏计划

江苏省科技支持计划包括工业、农业(包括苏北发展)、社会发展(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成果转化、国际合作、软科学研究等,其他科技工作如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认定等根据相应管理办法、依照项目申报基本程序进行。[3]

徐州计划

徐州市科技计划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计划和一般科技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计划主要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领域包括高端制造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科技项目,引导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一般科技计划包括工业、农业、社会发展(包括节能减排)、成果转化、科技基础建设、科技合作、软科学研究等7个项目类别。[4]

专利申请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地 址:

徐州市解放南路187号(科学会堂二楼)

邮 编:

221009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地 址:

徐州市解放南路187号(市科技局门南旁)

邮 编:

221009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地 址:

徐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安路8-2号

邮 编:

221006[5]

科技政策江苏政策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意见(苏政办发〔2012〕58号):一、坚持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摆上突出位置。二、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建设研发机构。三、着力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发展水平。四、不断增强企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五、努力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6]

徐州政策

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知识创新体系。整合在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资源,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物联网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需求,在风电设备、多晶硅材料、煤矿安全检测、嵌入式系统与软件、物联网技术和设备、生物医药技术等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综合科学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知识创新基地,开展基础应用、高新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

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各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资源共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重点支持徐工集团、徐矿集团、维维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高水平国家级研发机构,加快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建设步伐,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重点实验室等,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在徐州开设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鼓励企业通过本土化研发升级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各种类型的研发机构,改善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

成果转化创新体系。加快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徐州软件园、徐州市大学生创业园、徐州师范大学科技园、东陇海留学人员产业园等高新技术孵化园区建设,支持铜山经济开发区形成高新技术转化基地,扶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高校、行业协会和其他投资主体建设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特色鲜明的科技孵化器,聚集科技人员转化科研成果,构建良好的区域创业创新环境。

中介服务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壮大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科技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水平。积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工程技术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三大平台。完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仲裁、咨询、担保等配套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加快建立科技信用和监理体系,扶持建设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中心、专利代理、法律服务等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家咨询制度,建立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依法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实施知识产权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成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信息、法律信息、市场信息和服务信息,构建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积极发展知识产权代理、信息咨询、产权交易、资产抵押、风险投资等服务机构,大力发展集专利、商标、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品牌。

推动产学研联合上台阶

加强国内产学研合作。加大对驻徐高校院所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引导高校院所的教学科研工作与企业创新实践、徐州经济发展相结合,把人才资源变成创新创业资源,推进驻徐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鼓励企业介入国内知名高校院所早期研发,引进转化科技新成果。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徐州与苏南地区长期“南北”合作交流机制。

扩大国际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广泛开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与国外专业研发机构的合作力度,鼓励国外研发机构来我市建立研发中心。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徐工集团设立美洲和欧洲研发中心。

上一篇:一什么帽子

下一篇:女主是军人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