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溶于冷而且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次氯酸钠、氯化钠及水:
Cl?+2NaOH=NaClO+NaCl+H?O
注意氯气溶于热(一般认为是60℃左右)而且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不会产生次氯酸钠,而会生成氯化钠,氯酸钠及水:
3Cl?+6NaOH=5NaCl+NaClO?+3H?O
一般来说,如果氢氧化钠的溶液温度比较高但是还未达到60摄氏度时,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会是上述两个方程式不定比加和的结果,温度越高,第二个方程式占比越大,反之同理。[1]
次氯酸钠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禁止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个体防护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安全信息危险品标志
C:腐蚀品
安全术语
S26:万一接触到眼睛,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就医。
S36/37/39: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和眼睛/面部防护装置。
S45:万一发生事故或感到不适,请立即就医(在可能的情况下出示相关标签)。
S50A:不要与酸混合。
S28A:皮肤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风险术语
R31:与酸接触释放出有毒气体。
R34:引起灼伤。
R36/37/38: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该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对鱼类和动物应该给予特别注意。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没有富集性。
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操作者应该带相应的防护用品。
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83501
UN编号:1791
包装标志:II类
包装类别:O53
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91号令,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等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要求,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次氯酸钠发生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28233-2020)。《电解海水次氯酸钠发生装置技术条件》(GB/T22839-2010)。
特性白色极不稳定固体,与有机物或还原剂相混易爆炸。水溶液碱性,并缓慢分解为NaCl、NaClO?和O?,受热受光快速分解,强氧化性。
次氯酸钠主要用于漂白、工业废水处理、造纸、纺织、制药、精细化工、卫生消毒等众多领域,具体是:
1、用于纸浆、纺织品(如布匹、毛巾、汗衫等)、化学纤维和淀粉的漂白;
2、制皂工业用作油脂的漂白剂;
3、化学工业用于生产水合肼、单氯胺、双氯胺;
4、用于制造钴、镍的氯化剂;
5、水处理中用作净水剂、杀菌剂、消毒剂;
6、染料工业用于制造硫化宝蓝;
7、有机工业用于制造氯化苦,电石水合制乙炔的清净剂;
8、农业和畜牧业用作蔬菜、水果、饲养场和畜舍等的消毒剂和去臭剂;
9、食品级次氯酸钠用于饮料水、水果和蔬菜的消毒,食品制造设备、器具的杀菌消毒,但是不可以用于以芝麻为原料的食品生产过程。
作用与用途强氧化剂,用作漂白剂、氧化剂及水净化剂用于造纸、纺织、轻工业等,具有漂白、杀菌、消毒的作用。
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
常见谣言谣言:次氯酸钠溶液蒸干得到氯化钠
驳斥:次氯酸钠溶液受热歧化为氯酸钠与氯化钠(),次氯酸很不稳定,优先发生歧化反应。
次氯酸钠是什么药本品是一种消毒剂,常用于食品、物品、皮肤和伤口的消毒。次氯酸钠有哪些用途次氯酸钠主要用于食品、奶瓶、日用设备、排泄物、水源等的快速消毒,也可以用于皮肤和伤口消毒。次氯酸钠有哪些制剂和规格次氯酸钠临床主要使用溶液剂。不同厂家的制剂因制作工艺不同,其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也不一样。具体如何选择请咨询医生。次氯酸钠溶液剂:含有效氯0.05%;0.1%;0.5%;1%;6%。用药前须知什么情况下禁止使用次氯酸钠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哪些情况下谨慎或者避免使用次氯酸钠哺乳期妇女如确需用药,应暂停哺乳喂养。次氯酸钠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次氯酸钠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次氯酸钠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我该如何用药次氯酸钠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用于皮肤伤口消毒:取本品溶液剂(含有效氯0.5%)清洗。食品、日用设备消毒:按产品说明使用。用药期间注意事项次氯酸钠的使用,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本品禁止口服。不要让未稀释的本品误入眼睛。如不小心进入眼睛,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果未稀释的本品粘附在皮肤上,请立即擦去,然后用肥皂和水清洗,以免引起刺激。在炎症部位使用时,优选使用比在正常部位使用时更低的浓度。使用本品时产生的蒸气会刺激呼吸器官等,应避免吸入。其他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次氯酸钠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并可溶解局部血栓导致出血症状,若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什么情况下需要急救次氯酸钠罕见急性过敏反应,一旦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请立即寻求急救处理。次氯酸钠应该如何保存次氯酸钠应该放在干燥处遮光密闭保存。药物要放于儿童接触不到的位置。次氯酸钠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次氯酸钠的不良反应包括: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并可溶解局部血栓导致出血。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哪些药物会与次氯酸钠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可能与次氯酸钠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次氯酸钠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次氯酸钠的抗菌活性可因有机材料存在而迅速降低。次氯酸钠在碱性pH中稳定,但在酸性pH中活性更高。本品不能与浓酸和氨水混合,以免生成有害气体(氯气和氯胺T钠)。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用次氯酸钠妊娠期妇女应权衡利弊,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使用;哺乳期妇女慎用,如确需要,应暂停哺乳喂养。如何合理使用次氯酸钠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具,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次氯酸钠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次氯酸钠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