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山风景区

时间:2023-11-15 04:02:28编辑:莆田seo君
建设背景

石壁山

石壁山风景区位于县城北侧,景区林木苍郁、风景秀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是休闲健身、登高揽胜、科普教育、善信朝圣的重要场所,有县城“后花园”之称。景区总体规划区3.2平方公里,设置核心保护区、游乐度假区、文化与综合服务区和森林探险区等4个功能区。

有纳海楼、“粤东一璧”大牌坊、涑玉泉、雷音寺、摩崖石刻、丽泽湖以及饶平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主要景点。石壁山风景区中木郁郁苍苍,有明代的古树名木,又有新栽的博士林,有古寺“雷音寺”,有自然景点“谏玉泉”,有近代建筑物“粤东一壁”(赵朴初题)牌坊、纳海楼、丽泽湖、飞虹桥等。[1]

主要景观

天王殿:是寺内现存最古的建筑物,修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Ⅱ印5年)。

在弥勒佛的两侧供奉着汉化四大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手持宝剑,职“风”,与剑锋谐音;

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拿琵琶,职“调”,琵琶能调弦;

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有缠龙,职“顺”,龙能屈、能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则国泰民安。

大雄宝殿:进入第二进院,面前是一座宏伟的大殿,上书“大雄宝殿”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明代的原物单孔牌楼,北魏、北齐年间的造像、石刻碑、佛幢,唐代高氏碑,宋明两代的铁佛,明代木雕佛像和元代忽必烈亲笔所书的蒙文白话碑等,均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雷音古寺

石壁山风景区

雷音古寺位于栖云山南麓,明嘉靖二十八年(1532年),黄冈上步村余散人在栖云山长神洞旁建造一座石亭,亭内有人住守,以看护亭前墓葬(该古墓曰黄牛听金钟),时常向长神洞山神焚香点烛、祈求平安。后来逐渐演变成雷音古寺。清朝乾隆年间,江西省景德镇发生窑变,出现了十八尊罗汉。每尊罗汉背后都有“潮州雷音古寺”字样。县官奏报朝廷,皇上下旨来潮州寻找雷音古寺,潮州知府忙通知各县寻觅,后来才在黄冈栖云山长神洞旁找到这个“雷音古寺”。因该寺供奉的十八罗汉与窑像酷似,而这个雷音寺以上神洞巨石为后壁,故后人又称雷音古寺为“石壁庵”,原来的栖云山,也叫成石壁山。

涑玉泉

涑玉泉

涑玉泉位于石壁山谷处。周围古树成荫,一巍峨巨石覆盖数石、形成一个石洞。洞口高1米,宽1.7米,向纵横各5米。洞床有一大石,依山势趋前倾斜,两侧各有一道弯弯曲曲小石沟从底端伸出,四时冒出清泉,于洞口汇合流出洞外,如卧龙吐水。明嘉靖三年(1524年)余翁在巨石上镌刻“涑玉泉”3个大字;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许志良题《玉泉留题》诗二首;清同治六年门(1867年)凤冈督军使者张殿雄题五律诗一首,均赞美涑玉泉。

纳海楼

石壁山

纳海楼位于石壁山顶巅,该楼由著名书画家关山月题写楼名,登上楼顶层,凭栏放眼眺望,凤江就象一条玉带横亘县城,南海和黄冈美景尽收眼底。纳海楼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登楼可俯瞰黄冈全貌,海天一色的南海,取时代之哲理,象大海一样接纳百川乃显大;纳得下大海的宽阔胸怀,故名。楼建于1991年4月至1992年9月,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双层6柱,建筑博采传统古建筑的加工工艺,屋顶翘角飞檐,金黄色琉璃碧瓦,四周回廊,护以红漆栏杆,楼上、楼下雕梁画栋,雕刻上一幅幅神话,古装戏屏、奇花异草。纳海楼牌匾由著名画家、书法家关山月题写。是一处旅游胜地。[1]

净土宗

中国佛教从魏晋以后逐渐有了很多宗派,如华严宗、三论宗、禅宗、密宗、天台宗、曹洞宗、律宗、云门宗等等。石壁山玄中寺属净土宗。净土宗是以供奉阿弥陀佛并主张持念佛号追求托生于西方净土为其根本特征的。据知净土宗的最初缘起当在公元4世纪时的江西庐山,首倡之人是东晋雁门(今代县)人慧远。净土宗萌芽虽在庐山,但真正成熟却在石壁山的玄中寺。

文化活动历史传说

名僧与玄中寺

陶弘景

交城石壁山古时丛林浓郁,四季流泉不断,谷深崖陡,山峦耸秀,一条深沟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0余华里,玄中寺即建在沟半位置,背山面壑,环境十分幽静可人,非常符合佛禅教义中的“净土”意境。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公元472年)寺初建时,山与寺并无大名,驰名则是在南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雁门另一高僧昙鸾由南方北归移住该寺以后。汤用彤教授就说过:“北方大宏净土念佛之业者,实为北魏之昙鸾,其影响颇大,故常推为净土教之初祖。”昙鸾这个人十分了得。他少年时就在五台山剃度为僧,壮年后游学江南,见过梁武帝,访过陶弘景,还和当时名僧菩提流支有过交往。北归后他先住在并州大寺(今晋祠东一公里),不久移住石壁山玄中寺,在寺中注释撰写了《净土论》、《净土十二偈》等净土教义专著,获得极大声誉,人称“神鸾”(太原道注:有关昙鸾参见本站山西名人)。

东魏兴和四年(公元542年)昙鸾圆寂,安葬于距石壁山不远的文峪河口附近。北齐河清元年(公元562年),净土宗的另一大师道绰诞生于并州文水县。道绰年轻时初师并州高僧慧赞,后改信净土移居玄中寺,30年间他一心布化净土教义赢得广大信徒,当时向往道绰的僧俗之人,常常满山遍野地来到玄中寺所在的石壁山谷,大家口念佛号的“阿弥陀佛”之声震彻林谷山壑之间,往往撼动人心。这位道绰大师圆寂于唐初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在道绰圆寂前5年时,玄中寺

唐太宗李世民

又来了一位29岁的年轻僧侣善导。善导从师道绰仅5年,但深得净土真谛。道绰大师圆寂后,善导即往京城长安布教说法,在京城主持缮写《弥陀经》经卷10万卷,并绘制了约300壁之多的净土宗彩绘壁画,一时在国内引起轰动。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石凿工程就是来自石壁山玄中寺的这位善导大师所主持的。除此之外,善导还留下了许多佛学净土宗理论著述。唐高宗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善导圆寂时,举国祈祷,时人称誉他为“弥陀化身”和“肉身菩萨”。由是,交城石壁山的玄中寺名声大震,来自石壁山玄中寺中的昙鸾、道绰、善导三位大师,则被国中尊为净土宗的三大祖师。

玄中寺与皇帝

在玄中寺建成后的1500余年时间中,中国历史上曾有两位皇帝亲至于此,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位是金章宗完颜(王景)。唐太宗来玄中寺是唐贞观八年(公元635年),他是为给他的母亲文德皇后祈福去病才到玄中寺的。

事后,玄中寺即成为皇家官寺,这一阶段寺内曾有大规模扩建工程。

到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时,玄中寺又耗费巨资建立佛门戒坛。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曾作皇太子侍读的李逢吉为玄中寺撰立《唐石壁寺甘露义坛碑记》。这时,玄中寺戒坛已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戒坛之一。其它两坛一为上都长安青龙寺灵盛坛,另一为东都洛阳登封会善寺会善坛。玄中寺的甘露义坛是为北都并州之坛。

此时的玄中寺可谓鼎盛之极。至于金章宗完颜(王景),他来玄中寺的时间是金泰和七年(公元1207年)九月金秋时节。他在有关诗作中,曾把玄中寺比喻为“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莲花里梵王宫”。

寺内碑文

石壁山风景区

据寺内碑文记载,玄中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公元472年),落成于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曾赐名“石壁永宁禅寺”;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唐宪宗又赐名为“龙山石壁永宁寺”。随着皇家对玄中寺的重视,该寺院也就得到了不断的扩建,香火也十分旺盛。之后,玄中寺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磨难,

据载,北魏名僧,被称之为“神鸾”的昙鸾大师晚年来玄中寺任主持,继净土宗祖师慧远之志,在此宣扬净土教义,其死后,弟子道绰、善导继任主持,并在此正式成立净土宗,玄中寺成为净土宗的中心。后经善导大师向东传人日本,在日本也成立了净土真宗,并建立寺庙,称为“枣寺”。之所以称之为“枣寺”,据说枣寺内所种的枣树的种子是从玄中寺带回去的。日本的净土真宗尊奉善导大师为“高祖”,视玄中寺为“净土祖庭”。从此,玄中寺在海内外闻名遐迩。

宋、元以来,玄中寺曾多次毁于兵火,每次重建又多有扩建,至元代成宗年间(公元1295-1307年)极盛时,寺庙除本寺外,还下辖40院,方圆近80公里,明清后,逐渐衰微,特别是清末连年战争,僧徒四散,寺院荒芜,原有的李白题刻及其它珍贵文物也被窃走;清同治、光绪年间,主要殿堂又皆毁于大火。

对日本的影响

早在唐宋时,玄中寺昙鸾、善导等净土宗大师的著作就已通过当时的遣唐僧传到了日本国,所以净土宗在日本佛教界历来都香火旺盛。如当代日本净土宗信徒虽派系多达20余个,但无论哪一个派系都将玄中寺尊奉为祖庭,且均以昙鸾、道绰、善导为其祖师。到本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仅日本净土宗、净土真宗本人大净土教派的寺院就多达万余处,信徒有4000多万,占到日本人口总数的40%以上。

1920年,日本近代净土宗高僧常盘大定首次寻访玄中寺后,激动万分之余,吟出了这样发自肺腑的诗句:“石壁山深一径通,幽溪穷处是玄中;鸱啼月蚀空广夜,午饭仰鸾绰二祖风。”日本佛教界另一净土大德管原惠庆,不但把他自己的三个女儿分别起名为玄子、中子、寺子,以表达他对石壁山玄中寺的崇敬与向往,而且圆寂前还一再叮嘱家人,一定要在他死后将他的灵骨送往中国的玄中寺安放。他认为这样才是对他灵魂的最大慰藉。

北魏孝庄帝永安年间,高僧昙鸾在玄中寺创立了佛教净土宗派,并著有《往生论注》等书。唐代时,日本高僧圆仁来中国学习佛教的天台宗和密宗教义,同时也学习了净土宗教义,从此中国佛教中的净土宗就传刮了日本。以后,日本高僧源空(号法然)开创了日本净土宗,其弟子源信(号视鸾)又开创了净土真宗。这两个宗派的信徒、弟子都称中国的昙鸾、道绰、善导等为祖师,把玄中寺视为祖庭。凡日本这两个宗派的佛教弟子来中国参观、访问,都要到玄中寺进香。因此,玄中寺又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

鸠鸽二师传说

最为传神。据说宋时龙潭禅师夜间诵读《华严经》,突有鸠鸽二鸟飞至寺中听经不去,如此多日,忽一日鸠鸽坠地而死。与此同时,本县县北坡底村有荣氏生下一对孪生子啼器不止,龙潭禅师至坡底村荣氏屋中用掌摩该孪生子头顶,口呼“勿泣勿泣”,果然二子啼止。后来荣氏二子长大成人即随龙潭禅师入释门,40年后坐化成正果,人称“鸠鸽二师”。据知至清代初年时,“鸠鸽二师”的遗像仍然完好保留如旧,后损佚无存。

民间文学

古昔年,在广东黄冈地界有一座山,名叫石壁山。山上有个雷音寺,俗叫石壁庵。庵内有个老和尚,法名童真,与当朝丞相是同窗好友,又是同榜进士。本来可以平步青云,但他厌恶官场黑暗,遁入空门,削发为僧。怎奈这雷音寺香火不旺,佛门冷落。老和尚也不介意,终日只顾念弥陀。诵经之余,琴、棋、书、画,以作自娱。世人只知他有文才,却不知他更有武功。

相传这当朝丞相每逢省亲,必微服来雷音寺会晤好友。这一来,雷音寺随即地浮三尺,大小官员对童真大师刮目相待。寺里的佛祖爷也沾了童真大师的光,骤然门庭若市,香火兴旺。于是空门变成富门了。

人说:穷无人瞅睬,富惹人目红。有一夜,一伙强盗入寺打劫,童真大师孤身降服,施银渡善。

有一日,大师接丞相的密信,请往京城打擂除奸,犹豫再三方赶赴京师,沿街化缘,打听民情,证实丞相信中所说属实,便朝牌楼下擂台而来。只见台上站一青面獠牙之人,大师飞身上台,将此奸人之心挖出,众爪牙齐涌而上,刀枪、乱棍齐下。老和尚就地一个扣旋,便将众贼杀死。台下众人拍手称快,轻风一阵,老和尚已无踪无影。

消息报入奸王府,奸王瘫软在椅上,惶恐不安,忙命众兵丁关紧城门,四处搜捕去了。而相爷先喜后忧,后悔棋失一步,擒贼无先擒王,后患无穷,百思之下,只能急流勇退,遂辞官归隐了。待到雷音寺方知失去知己,心如刀绞。为了纪念这位挚友,即命人找来能工巧匠,刻了一尊童真大师的偶像,供在师祖厅的木龛里,上方悬上一块大匾额,亲笔题了“方丈”两个金字,又题赠一副对联:

法席掌持顽汉强徒皆丧胆针锤直下铜头铁额尽寒心

正是:

入空门出空门大慈大悲,

禁杀戒开杀戒救苦救难。

历史典故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著名书画家关山月、汉学大师饶宗颐、饶平籍的剧作家郭启宏等十多位名家均为石壁山景区赠墨题字,使河山增辉,名贯粤东。

保护措施文物保护

1983年,交城石壁山玄中寺与山西的13座寺庙,被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列为全国汉族地区国家级重点佛教寺观。

五十年代起,各级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玄中寺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不仅重建了大雄宝殿、七佛殿、千佛阁等主殿,还修建了祖师堂、禅堂院等建筑。

石壁山风景区

纵观整个玄中寺,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千佛阁,沿轴线平行排列,将寺院自然地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大雄宝殿居中,两边各建配殿。大殿东西各建有一处小配院,配院前建有东西配殿,两厢平行排列,形成了一个雅致、大方、完整的院落。

上一篇:自私的人的表现

下一篇:春节可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