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派

时间:2023-11-12 15:22:16编辑:莆田seo君
传承与影响

孙玄清本为龙门第四代,初师崂山明霞洞道士李显陀,后于铁霞山云光洞遇通源子授与天门升降运筹之法,复遇斗篷张真人授修真诀,一时颇具声望。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曾至白云观坐钵堂一载,祈雨有验。

孙玄清是嘉靖全真道士中最显贵者,《全真须知》中列有金山派派目。

所属支派

龙门派

全真龙门派

是王重阳开创的全真七派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教派,由北七真之一丘处机所传,邱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登州栖霞人,大定六年[1166年],时年十九岁,他悟世空华,弃家学道,潜居昆仑山,次年,得知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全真庵,便前往拜师求道,待重阳祖师仙化,又守墓三年后,先到陕西蟠溪苦修六年,后至龙门修道七载,道功日增。贞祐二年[1214年],请命招安山东杨安儿起义军,因他修行明道,说服力强,固招安获得成功,同时,亦显示了他和全真道在群众中具有相当大的号召力,这不仅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亦引起当时金、南宋、蒙古三方统治者的注意,都竟相派谴使臣前往召请,各自欲为其所用。

全真龙门派

历史发展

崂山派的道士擅长于驱鬼捉妖,镇压僵尸,诅咒解咒,传统中医,地脉风水,内家功夫等,其中地脉风水与传统功夫两法分流到山贼组织,形成了卸岭力士一派。曾经辉煌一时的绿林军中多有崂山门下。唐末义军领袖黄巢就传说学过崂山之术,并曾经在陕西挖过多处唐墓以充军饷。而崂山派内部这些本领却逐渐失去传承。

在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崂山道士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力退外敌之后,崂山道士又回到道观,穿上道衣,为天下生民祈福。

原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辽宁省政协常委、鞍山市道教协会会长、鞍山市政协常委、中国道教第24代大律师,【全国道教大方丈王全林方丈就是崂山派第19代弟子】,老前辈九岁出家,抗日时期放下香拿起枪,胜利后放下枪拿起香阐道弘教普降法雨度化有缘人,羽化前广泛帮助许多诸山长老建立道教道场,待人和蔼谦虚为道,受到大家一致钦佩。2002年王老真人经过主管部门和全国道协批准,在全国慈悲放天仙大戒,就连港澳台同胞道士也纷至沓来到圣地千山五龙宫求戒!可谓桃李满天下!此外,道教门派之间非常和睦,本着同舟共济、惺惺相惜的心态,互相合作大振玄风!在保护和弘扬振兴中华传统文化做到了鞠躬尽瘁!正所谓【世界和谐,以道相通】!就让我们走进中国本土国学宗教,体味道教有容乃大,藏山纳海的伟大胸怀吧!福生无量天尊!

武术

派气功

崂山气功

一)外动

起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收腹,目视前方。双手掌心向前推出,五指稍开微曲,意守内劳宫(手心)。吸气。缓缓上抬双臂,指尖平鬓角。翻掌,掌心向下,呼气同时放双臂至大腿两侧。两手五指向对,掌心向上,双手配合吸气从腹前提至胸口;后双手向天推出,眼向上看,同时呼气。然后将手臂放下来至大腿两侧。慢慢站立,自然收功。

图为武当钟云龙道长云游崂山

二)内养

盘膝而坐,含胸拔背,双手握大拇指成拳。置于丹田/小腹两侧。轻闭目,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随呼吸聚气丹田,养丹。

武术传承

孙玄清雕像

崂山派自匡常修道长就以习武方式来弘扬崂山道教武术文化。匡道长以武当内家功法为主,中国传统武术为辅,开创了武当崂山拳系,包括“崂山玄功拳”、“崂山龙华拳”、“崂山龙华剑”等拳术套路及刀、枪、棍等器械套路,并悉心传授给弟子,他主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精益求精。为发展崂山道教武术做出了贡献,培养了大批文武双全的道士。崂山派的太极拳源于武当山,为张三丰祖师所创,是武当武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武当三丰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形气相合,身形具秒,容无数养生于一体,是一种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需合道,修炼精,气,神,人身三宝的道家静态功法,其功效是通经活络,延年益寿,亦能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强身健体的武当武术的密宗。三丰祖师是崂山派拳术武当派之祖,开创了习武修道之行,他一生三次来崂山派,经其辛勤和艰苦卓越的努力,把在武当山练成的拳术、剑法、气功、点穴术等逐一传给崂山派的道士,并创立新的全真道派,其教义是练武健身、炼丹医病、道财兼施、济善于世、不畏强权、见义勇为、对老者要孝、对国家要忠、要有牺牲精神,从此为崂山派及武术的发展奠定基础。文化

崂山派音乐,崂山派道教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的组成部分,其道乐有独特之处。崂山派乐经曲,多由上古民歌和民间号子演变而成,具有强烈的东夷文化气息。后来,风行中国的“十方经韵”传入,融入了崂山道乐。

崂山派道乐

金代,全真道北七真来崂山传真布道,特别是邱处机三次来崂山,把崂山道乐和十方道乐进行了广泛交流,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和档次齐备的道乐体系。嗣后,崂山道乐分为“内山派”和“外山派”,特别是由于外山派道乐使用管弦伴奏,而且又直接参与各种民俗活动,促进了崂山地区民间吹奏乐的蓬勃发展。许多民间老艺人多师承崂山道乐,致使许多道乐名曲在民间传流至今。创始人

孙玄清

,号紫阳,又号金山子、海岳山人,明代寿光(今山东省寿光市)人。生于明代弘治九年(1496年)八月二十二日(一说为弘治十七年),幼年双目失明,出家为僧。嘉靖初年,孙玄清辗转来到崂山明霞洞,弃释修道,20多年后,目疾不治而愈,名声大噪。当时,正值朝廷差官诏取天下玄文秘录,同洽并参。孙玄清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应诏到京师,功事完毕,赴白云观坐钵堂一年,注《灵宝秘诀玉皇心印经》、《太上清净经》、《皇经始末元奥》等,又造释门宗卷八部六册,由阁老翟銮和少卿龚中佩为主进呈御览,敕封为“护国天师府左赞教”,掌管真人府事。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六月二十六日,孙玄清逝于崂山上清宫,年73岁(一说为65岁,待考)。文渊阁大学士、太傅翟銮曾为之题诗吊唁,诗刻于明霞洞处。

孙玄清在上清宫和明霞洞共修行50余年,“大悟千百遍,小悟不可以计数”。他创立了道教全真金山派,并以明霞洞为金山派的祖庭。明霞洞左侧镌刻有《孙真人紫阳疏》成篇石刻,又称《海岳修真记》,该刻石占明霞洞巨石之大半,字尚可扪读,疏中述孙玄清事迹甚详。又据记载,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崂山道士王生本在白云洞立有白云洞历代碑,内述其金山派祖师海岳山人之功果,惜碑文已佚。

上一篇:著名商标

下一篇:卡尔达舍夫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