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先从其中一个开始:莎乐美是以色列希律王的女儿,希律王是莎乐美的继父,美丽绝伦的莎乐美公主因为对先知约翰一见钟情,向他表达了爱慕,想得到他的一个吻。没想到,先知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她。
在希律王宴会上,希律王答应只要莎乐美公主跳一支七面纱舞就满足她的所有愿望。莎乐美献罢舞,要求杀死约翰。王虽万般不愿,奈何金口玉言难以收回,只得命人奉上了约翰的头。莎乐美捧起先知的头,终于如愿以偿,将自己的红唇印在了先知冰冷的唇上。
在最后,莎乐美对着先知的头说:“你为什么不看看我。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
关于这个剧本的改编或移植作品,最著名的当数理查·施特劳斯改编为同名歌剧。
另外,近年来该剧又被改编成为田沁鑫执导的大型话剧《狂飙》中由辛柏青和袁泉主演的戏中戏《莎乐美》;澳大利亚悉尼舞蹈团的舞剧《莎乐美》;西班牙电影大师卡洛斯·绍拉(Carlos Saura)制作的的著名歌舞剧电影《莎乐美》;西班牙阿依达·戈麦斯舞蹈团演出的弗拉明戈舞剧版本的《莎乐美》等多种作品。
圣经原文与莎乐美相关的圣经原文。
在《圣经。马太福音.14》中:
14:1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
14:2 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
莎乐美
14:3 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里。14:4 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14:5 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
14:6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
14:7 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
14:8 女儿被母亲所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14:9 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
14:10 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
14:11 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
戏剧这个故事后被英国戏剧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改编成为戏剧《莎乐美》(Salomé,1893,法语)。剧中,莎乐美是个年仅十六岁的妙龄美女,由于向约翰求爱被拒,愤而请希律王将约翰斩首,把约翰的首级拿在手中亲吻,以这种血腥的方式拥有了约翰。因此,莎乐美也被视为爱欲的象征词。
莎乐美
王尔德的《莎乐美》(Salome)取材于《圣经》故事,但《圣经》故事意图向人们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先知约翰,这位无畏、圣洁的传道者,这位基督的引领者和施洗人,因为触怒了希罗底王后,被这位阴毒的妇人残害致死。希罗底利用丈夫对自己女儿的爱欲,把莎乐美作为要挟的工具———不处死约翰,就不让女儿跳舞。大概是莎乐美的舞蹈过于诱人———有谁曾经目睹过莎乐美的七层纱舞?那应该是一种“脱衣舞”吧,希律王只好答应处死伟大的先知。从《圣经》的叙述中,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关于传道者牺牲的故事,约翰死于希罗底的怨恨、希律王的肉欲,至于莎乐美,她那在七层纱背后隐约的胴体,只是让这个悲剧故事多了一些香艳的色彩。美丽的莎乐美实在是与约翰之死没有什么关系。约翰的故事直到19世纪方才有了些变化。德国诗人海涅重新解释了王后希罗底残杀约翰的动机。他在诗歌《阿塔·特罗尔》 AttaTroll,1841 中,赋予了希罗底对先知约翰的一种隐秘的爱欲,这个妇人最后捧着约翰死亡而冰冷的头颅热烈地亲吻。把一个严肃的宗教故事情欲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时尚。三十多年后,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居斯塔夫·莫罗将目光转移到少女莎乐美身上。莫罗富丽堂皇的莎乐美系列绘画在巴黎的沙龙 1876 和巴黎世界博览会 1878 上展出,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莎乐美面带忧郁,舞蹈妖冶。她的乳峰上下颤抖,晃动的项链轻擦着硬起的乳头;钻石在她湿润的皮肤上闪闪发光,像一束束火焰。莎乐美在七层纱背后隐约的胴体,现在终于成为了这个故事里最引人联想的部分。莫罗为人们提供了莎乐美活色生香的视觉造型,只等待着来者为这具美丽的肉体里面注入新的灵魂。于是,王尔德的《莎乐美》出现了。莎乐美
从剧作的人物关系上看,王尔德仅仅变动了两处:一是让莎乐美爱上了先知,二是增加了一个人物侍卫队长,并且让他爱上了莎乐美。可这两处变动却让这部短小的剧作里面充斥了太多的爱欲和死亡:侍卫队长和希律爱莎乐美,莎乐美爱约翰,约翰爱上帝;侍卫队长死于绝望,约翰死于莎乐美极端的爱情,莎乐美死于惩罚。王尔德尽管在作品中构设了爱欲的不同层面,但他对任何一个层面的爱欲形式都没有作更为丰富的展示。观众如果意图从《莎乐美》多层面的人物爱欲关系中去玩味人类情感的复杂性,那注定会要失望的。准确地说,王尔德在作品中只是为人们勾勒了一幅人物情欲关系的草图,他仅仅告诉了我们:侍卫队长和希律爱莎乐美,莎乐美爱约翰,约翰爱上帝,但爱在作品中更像是一个概念,它缺乏血肉的填充,因此当几位人物因为各自的爱欲最后与死亡相拥时,观众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结局而产生太多的唏嘘。实际上,《莎乐美》即便有三重死亡的设计,也并不因为“死亡的叠加”而加重剧作哪怕一丁点儿悲惨而沉重的色彩———年轻的叙利亚人的自杀令人感到有些滑稽的意外,约翰被剁下头颅也全然丧失了伟大的牺牲所带给人的痛心感受,而莎乐美之死———这个将死的少女仍然在痴情地注视着手中的头颅,这一画面太过诡异了。
《莎乐美》中的人物是剪影式的,他们的死亡,只是几个影子在舞台上跌倒而已。王尔德并不想让人物的死亡撞击观众的情感,产生什么煽情的效果,他也没想借助人物死亡诱引观众的理性,去思考什么人生的奥秘。王尔德创作的兴趣点并不在这里。
王尔德在他的《莎乐美》中显然是在尝试一种剧作的结构法,那就是在完成基本的故事叙事任务的同时,赋予作品一种交响乐般的结构。这是王尔德的兴趣所在。除此之外,王尔德还有一种更大、更强烈的兴趣,那就是他用非同寻常的热情,以高度渲染的语言修辞风格,以一种类似咏叹调般的歌唱,表达他对美的事物的精细、敏感的品味。而作品的思想,那就是一种“追求瞬间”的主义,是对当前的强调;。莎乐美热吻约翰的头颅,的确是王尔德所主张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过,即便是已经“后现代”了的观众,恐怕对此画面也会厌恶地皱起眉头。要知道,忧郁的哈姆雷特王子在坟场上把玩手中的骷髅头,对生命进行深沉的思考,都会让人产生不快,更何况莎乐美这种恋尸的行为呢。
王尔德的其他戏剧都是喜剧,《莎乐美》是他唯一的悲剧剧本。莎乐美的故事起源于《圣经》,但王尔德更多的是受到十九世纪象征主义和颓废主义艺术家对该故事的再诠释的影响:莎乐美是朱迪亚的王希律·安提帕的续弦希罗底的女儿。希律王十分迷恋继女莎乐美的丽质,对她宠爱无度,以至以施洗礼者乔卡南的头为许诺,请莎乐美跳舞。莎乐美非常任性,其根源是她爱上了乔卡南,因为不可得而由爱发展为恨:她吻不到活着的乔卡南,最终吻到了死去的乔卡南。莎乐美因此被希律王下令处死。
莎乐美[《圣经》中以色列希律王的女儿]
一八九一年秋天,王尔德在法国巴黎隐居时用法语写下了《莎乐美》(Salomé)的剧本。一八九二年,他将剧本拿给萨拉·贝因哈特(Sarah Bernhardt)看,后者对剧本很感兴趣,马上主持在伦敦皇宫戏院(Palace Theatre)排练这出戏,并亲自担任莎乐美一角。但因为当时英国法律规定不得将圣经人物公开搬上舞台,宫务大臣(the Lord Chamberlain)拒绝颁发执照给这出戏。一八九三年二月,剧本在巴黎出版,后来又在伦敦出版了由王尔德的同性恋人阿尔佛雷德·道格拉斯翻译的英文版本。英文版还请了当时名气渐大的比亚兹莱(Aubery Beardsley)创作插画和装饰。当时的王尔德还沉浸在《温夫人的扇子》一剧的成功之中,虽然他应该早就知道《莎乐美》上演执照通过的机会不大,但仍对宫务大臣的做法感到愤怒。让《莎乐美》无法上演的那项规定是在宗教改革运动(the Reformation)时期订立的,目的是为了压制天主教的“神秘剧”。愤怒使王尔德失去了冷静判断的能力,竟在巴黎报上刊登声明宣布放弃英国国籍并成为法国人,毫不思索这样做会造成何种后果。他在声明中说:“我在深思熟虑后心意已决。既然我的艺术作品无法在英国上演,那么我将投向另一个我仰慕已久的祖国。”(后来证明,王尔德并未如其言入法国籍是一件很可惜的事。王尔德在英国受到的审判在法国是不可想象的。)
法国可没有不准上演圣经人物这样奇怪的陈规陋习。一八九四年,萨拉·贝因哈特在巴黎重排了《莎乐美》,并最终于一八九六年在巴黎de l’ceuvre theater上演。而此时,王尔德却正在里丁监狱里过着凄惨的劳役生活。一九零二年,《莎乐美》在德国柏林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受到《莎乐美》柏林首演巨大成功的鼓舞,理查德·斯特劳斯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了歌剧《莎乐美》。 《莎乐美》只是一出两三万字的独幕剧,也是英国第一个象征主义悲剧。剧中的莎乐美是一个象征形象:她为了能够吻到乔卡南的唇不顾一切,舍弃一切。这个人物对王尔德尤其有象征意义,他对唯美主义的执着追求有如莎乐美对乔卡南的追求,而莎乐美作为朱迪亚的公主却惨遭盾击而死的结局似乎也预兆着王尔德大悲大喜的悲剧命运。《莎乐美》虽然短小,但可算得上是王尔德戏剧中最具张力且最完美的作品。
《莎乐美》中,卫队长赞叹莎乐美倾国倾城的容貌:你看见她正在翩翩起舞,看上去多苍白。而莎乐美则对约翰唱出对男性身体的赞歌:约翰,你的身子令我痴狂!你的身子如未经耕耘的野地里的百合一般洁白。在最初的演出设计中,王尔德就这样设想:她裸体会怎样?是的,彻底裸露,身上披着层层薄纱,脖子上缠绕着宝石?随后就有了演出中著名的“七层纱舞”。
莎乐美在剧终捧着刚刚砍下的约翰的头颅,吻着他的唇、尝着他的血唱道:“这也许是爱情的滋味吧。”许多文学评论家将这个段落总结为“刹那主义”,在这一刻,时间停止了,过去被否定了,未来也被否定了,但空间的感受被无限放大,这一瞬间是人生中的最美丽。英国的文艺理论家雷彻尔·鲍尔比将消费主义和王尔德联系在一起,现代广告促销物品带来的瞬间快感正是消费文化的开端,正是瞬间的快感将消费和唯美纠缠在一起。
王尔德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蔑视伦理的立场乃至艺术至上的主张会激怒当时的道德。这种将男性与女性集于一身的美丽并不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当他消失的时候,也一定会有人在心中回响起浮士德式的呼喊:“时间呀,你真美,请停留一下!”
弗拉明戈舞剧一个爱到极至的悲情故事--舞剧《莎乐美》
剧情介绍莎乐美
在西方,《莎乐美》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个在福音里有过记载的故事。先知约翰因为预言基督才是救世主,而遭到巴比伦国王希律王的抓捕,并被关进了监狱。不光是希律王,王后希罗底也希望约翰死:因为希罗底本是希律王的弟弟----腓力的妻子,她是先与腓力结婚的。约翰对她说,这是要受到惩罚的。因而两人都想杀害约翰。却害怕遭到犹太人的反对,因为他们是把约翰奉为先知的。巴比伦的公主莎乐美是王后希罗底与腓力的女儿,也就是希律王的继女,在希律王的生日宴会上,莎乐美爱上了施洗约翰,并向他献爱。她轻轻地抚着他的肩膀,但此刻的约翰却昂起了自己高傲的头,拒决了莎乐美的爱。与此同时,继父希律王要求莎乐美为自己献舞。并承诺只要莎乐美的舞蹈让自己开心,就可以答应她的任何要求。遭到爱情拒决的莎乐美此刻已由爱转恨,怒火让她成为了一个“复仇女神”。她在希律王面前舞蹈:轻纱飞舞,美得动人心弦,却象是罂粟般成了一种邪恶的象征。她优美绝伦的舞蹈只为为迷惑继父,而让继父答应将辜负了她爱情的约翰置于死地。最终,希律王杀害了施洗约翰。最终,莎乐美在皎洁的月色中俯下了身,吻着她死去的爱人的唇。巴比伦的神在神庙中对她有着谕示:“世界上只有两种感情能把人永恒地联系在一起,要么是爱,要么是恨。如果他不能爱你,那么就让他恨你吧。”爱和恨在死亡与舞蹈中完结。这是一个爱到极致的爱情故事。本剧导演卡洛斯曾说“莎乐美让我更感兴趣的是莎乐美对爱情的热情,是她对约翰过份的爱情,是肉欲和精神之间的斗争。正是这种斗争导致这个故事最终毁了她所爱的人。”
舞剧简介古往今来,舞蹈历来是人类灵肉合一的最佳产物。放眼世界,舞蹈从来是真善美的肢体化身。正因为如此,许多古老的民族均笃信,惟有懂得跳舞的人,才能与上帝同在。正因为如此,许多当代的观众都认为,能在舞蹈中出类拔萃者,一定得有天使的脸蛋与魔鬼的身材。其实真正能永垂青史的舞者,还得有嗜舞如命的痴迷与钢铁铸造的意志!11月11、12日在保利剧院的大舞台上,即将上演一台融以上各种要素于一体,并且由“王中王”的电影导演、“第一跳”的舞蹈明星强强联手,联袂推出的“舞中舞”与“戏中戏”!---弗拉门戈舞剧《莎乐美》。
熟悉欧洲电影史的朋友,对卡洛斯·绍拉的名字一定会耳熟能详!由他导演的《卡米拉》、《戈雅传》、《卡门》、《探戈》等故事片,对各国影迷们来说均可谓栩栩如生,尤其是他在《卡门》和《探戈》这两部舞蹈题材的姊妹片中,不仅把西班牙的弗拉门科和阿根廷的探戈这两种舞蹈的精气神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还一鼓作气,将电影的光影效果与舞蹈的动感刺激、舞者的日常生活与舞剧的人物性格、个人的感情经历与时代的精神风貌,完美地融合进一个水乳交融的大境界,从而把舞蹈片这样一种备受青睐的艺术样式推上了一个新台阶。《探戈》1998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99年则夺走了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我们即将看到的绍拉以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蹈为体裁,以《圣经》的古老传奇为题材,精心导演的大型弗拉门戈舞剧《莎乐美》,神秘诱人,荡人心扉。可见电影大导移情别恋于舞蹈,决不是张艺谋一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个颇具国际性的文化现象!
莎乐美
了解欧洲舞蹈史的人们,一定会懂得西班牙民族的举足轻重!这里的男女能歌善舞,这里的民风热情奔放,这里的文化多样汇聚,这里舞蹈丰富异常。就在这浩若烟海的舞蹈中,弗拉门科素以其清脆悦耳的吉他弹拨声、欢快跳跃的响板敲击声、如雷贯耳的踢踏舞步声和吉普赛人浪迹天涯的民族秉性而著称于世,历来使得国内外观众心荡神移,甚至心动过速,并因此被誉为“西班牙的国舞”。在绍拉执导的这部弗拉门科舞剧《莎乐美》中担任领衔女主演的,是素有“弗拉门科女子第一跳”之盛誉的阿依达·戈麦斯。令人称颂得不仅是她那天张地弛的舞台张力与风驰电掣的踢踏功力,而且有她早在童年时代便创造出来的当代传奇。三岁那年,她居然就能认定自己一生的最爱是跳舞;十岁那年,舞兴正浓的她却因患上了罕见的“脊柱侧弯症”,而被所有的医生宣判了舞蹈生涯的死刑!但戈麦斯的鬼使神差恰好就在于,她小小的年纪,便能以嗜舞如命的痴迷与钢铁筑成的意志,战胜了连成人也无法承受的痛苦:在整整五轮的春夏秋冬里,从脖子到胯骨每分每秒都戴着矫形用的金属支架,完成了衣食住行与手舞足蹈的炼狱人生,并在毕业时以全校各科成绩名列榜首的奇迹,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西班牙国家舞蹈团,并最终踏入了领衔主演的辉煌人生!莎乐美
千百年来,莎乐美这个集倾城美色与爱恨情仇于一身的女性,始终是欧美男性艺术家们爱不释手的题材。绍拉与戈麦斯2003年在意大利米兰斯卡拉大剧院倾情推出的这部西班牙舞剧的新经典《莎乐美》,则再次证明了这个题材的不朽。故事中,莎乐美因对圣洗约翰的炽热爱欲无法实现而丧失了理智,最终则经由痛变成了恨,由此导致了后者人头落地的悲剧。这种“不成亲则成仇”的极端故事至今依然足以令人毛骨悚然。我们即将亲眼目睹的视觉奇迹是,西班牙电影大导绍拉借助于舞台舞蹈的抽象、写意、象征、虚拟等特征,抛开了传统电影创作中所偏爱的写实羁绊,而仅用红与蓝这两种色彩、明与暗之间的强烈反差,以及一组起到调焦作用的系列景片,巧妙地构筑出了一个持续运动、清晰易懂、男人与女人、太阳与月亮、白昼与黑夜、感情与理智、欲望与绝望交织互动的大千世界。当这个光影与色彩的世界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幻时,舞剧人物与现场观众的感情变化同步地进入了一个设身处地的典型环境,由此对故事情节的整体发展与人物性格的剧烈冲突产生了水到渠成的准确理解。我们即将亲身领教的动觉奇迹是,西班牙舞蹈大腕戈麦斯对舞蹈的极度痴迷与舞剧人物莎乐美对圣洗约翰的极度痴迷绝妙地叠映在了一起,尤其是那段在幽蓝色的月光下,与男舞者-圣洗约翰单独幽会时所跳的双人舞,戈麦斯-莎乐美可谓既心醉神迷又若即若离,但也正是这种岩浆般炽热的爱欲迟迟得不到满足的事实,为随后的千古悲剧打下了伏笔:莎乐美随后搂着这位单相思爱人的落地头颅纵情亲吻,并跳进他的幽灵怀抱中独享温存….
主创阵容舞剧《莎乐美》中,莎乐美的扮演者为西班牙最杰出的佛拉明戈舞演员阿依达·戈麦斯。她拥有着当今世界“佛拉明戈舞女子第一跳”的美誉。并曾出任过在西班牙拥有至高荣誉的“国家舞蹈团”团长。也由此创下了西班牙历史上最年青的团长之最。这位出身贫赛的女演员,历炼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学舞历程。在她七岁大的时候进入了国家舞蹈艺术学院,就已经明确了自己这一生都将与舞蹈不可分割。为了支付昂贵的学费,母亲开始出外做工,支持她求学。十岁时,阿依达
莎乐美
几乎被判舞蹈生命的终结:十二位医生诊断她不能再继续跳舞,因为她患上了严重的脊柱侧弯,脊柱已变形成为“S”型。纵使这样,阿依达依旧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跳舞:从那时起,她带起了一个从脖子到胯骨的金属支架,继续训练;无论是跳舞/吃饭/睡觉/还是去学校,她都带着它。这副金属支架陪伴阿依达度过了整整五年的时光岁月,直到在她十四岁时以全院第一名及各项成绩突出获得荣誉称号毕生,以精湛的技艺进入了西班牙国家舞蹈团。“舞蹈是我的最爱,最爱。”在阿依达看来,生命的激情在于舞蹈。因为“人一生中可以拥有许多种爱,但是激情却很少……跳舞能迸发出我的激情。我不太喜欢现实。”在音乐/舞蹈与激情中,这位杰出的舞蹈家担任了西班牙国家舞蹈团多年的首席领舞。曾于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堂与美国纽约音乐大厅进行过舞蹈巡演。并曾受邀与世界“弗拉明戈舞男子第一跳”华金。科尔共同合作了两年。1998年1月,阿依达接到任命,出任西班牙国家舞蹈团团长。这是西班牙舞蹈界对她舞蹈才华的最大肯定。现在,这位舞蹈艺术家带着她自己的舞蹈团来到中国,打着弗拉明戈的响板,向人展示她那无与伦比的舞蹈艺术。相信,透过她的舞蹈,观众领略到的,不单单是弗拉明戈的极致魅力,还有一个才华横溢的舞者,对弗拉明戈舞的激情/追求与信仰。AIDA GOMEZ 阿依达·戈麦斯:原西班牙国家民族舞蹈团团长。现任西班牙国家舞蹈艺术学院教授,马德里皇家剧院客座教授 法国默里斯·贝热舞蹈学院客座教授 西班牙道斯舞蹈团团长 自7岁起进入国家舞蹈艺术学院学习民族舞14岁进入国家民族舞蹈团17岁任首席领舞,进团15年后离开,应华金·科尔德斯(JOAQUIN CORTES此人曾被西班牙首相访华时带到北京在人大会堂为朱镕基总理表演佛拉门戈舞蹈并在上海大剧院引起轰动)之邀在洛杉矶“环球影剧院”,纽约“城市之声”,“伦敦皇家剧院”等地演出后,应邀筹备西班牙皇家剧院,成立自己的舞蹈团并在西班牙皇家剧院开幕式上首演的第二天即3年后再次进入国家民族舞蹈团应命于西班牙王国文化部出任团长,创下西班牙历史上最年轻的“团长”之最。在其多年的舞蹈生涯中曾多次代表国家在世界许多著名的歌舞剧院演出曾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墨西哥国家艺术剧院”,“伦敦国家剧院”,“伦敦皇家音乐厅”,“东京音乐大厅”等地演出。1988年被纽约大都会评论评为年度最佳外国舞蹈家1994年被墨西哥国家艺术剧院授予最佳年度演出奖1999年被日本评论评为最佳舞蹈家。阿依达·戈麦斯于1988年同佛拉门戈舞届的泰斗安东尼奥·戈德(ANTONIO GADES)的合作暨奠定了她在这一领域的地位. 1998年出任团长2001年离任2001-2002 筹备舞剧“莎乐美”2003年2月17 在意大利著名的“斯卡拉大剧院”举行首演)在西班牙乃至世界电影史上,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西班牙知名大导演卡洛斯·绍拉。他被称为是"西班牙最富创造性的导演",“继布努埃尔之后的又一位西班牙电影大师”。这位已七十多岁的电影人,一生创作了多部优秀影片,但是仅凭我们最为熟悉的《卡米拉》《卡门》《探戈舞》与《戈雅传》,就足以让他名垂世界电影史。卡洛斯是一位善于用舞蹈/光影与色彩创造视觉奇迹的天才导演。《探戈舞》就是一部用舞蹈语言讲述的爱情悲剧,它继承了绍拉在影片《卡门》中形成的"戏中戏"艺术风格。它不是普通的歌舞片,而是在典雅奔放的探戈舞中融入了深厚的个人情感与时代风貌,将演员的现实生活和舞剧中的角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卡洛斯因此片而捧走了1999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艺术影响西方最有名的舞者提到西方最有名的舞者,有的人的第一反应是现代舞的创始人邓肯。其实在西方最有名的舞者是《圣经》中的莎乐美。她的名气在于她直接导致了曾为耶稣施洗礼的施洗者约翰的死亡。
在《圣经》中的描述基本如下:
“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作恶多端,他与其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通奸,以后又娶了她。按摩西的律法,这是不允许的。约翰前去见他,指责他犯了罪。希律王恼羞成怒,把约翰关入监狱。对约翰刻骨仇恨的倒不是希律王,而是他的妻子希罗底,她一心要除掉约翰。但因为约翰是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在群众中威信很高,甚至有时连希律也很想听约翰的说教,不敢轻易杀死约翰,因此,希罗底只能等待时机用计谋杀死他。一天,希律王过生日。他大摆酒宣宴请宾客,出席酒宴的都是政府要员、军事首领和地方头面人物。席间希罗底让其女儿莎乐美出来跳舞助兴以取悦希律王。希律见莎乐美的优美舞姿果然龙颜大悦,就对她说:‘我起誓,你要什么都可以,那怕是半片江山我也给。’于是莎乐美跑去问母亲她应要什么。希罗底见索约翰之命的时机已到,就对莎乐美说:“要施洗约翰的人头。”莎乐美就用母亲的话答复父亲说:“请您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盆子里端来给我。”希律虽十分苦恼,可已当着众宾客面起了誓,无法再拒绝,只得派侍卫去取约翰的首级。侍卫奉命去狱中砍下了约翰的头,并把它放在盘子中端给了莎乐美,她又把此头交给其母亲。希罗底终于达到了目的。”
这本是圣经中的一个故事而已,而真正让莎乐美成为在西方家喻户晓的舞者的,还是各个门类的艺术家不懈的努力的结果。
在文学领域英国作家王尔德是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大多数读者都知道他的《道林·格雷的画像》。然而在艺术界被人们广为欣赏的还有一部王尔德用法文写出的独幕剧《莎乐美》(1893),根据《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14章施洗者约翰之死的故事,描写希律王迪亚斯之女、犹太的公主莎乐美如何诱使继父希律王杀死了施洗者约翰。剧中的莎乐美向约翰求爱而遭拒绝,发誓要问到她的嘴唇,最后吻到的是约翰被砍下的头。这里王尔德描写的是一种变态的激情所造成的后果。剧本译成英文后,遭到禁演。
在音乐领域理查的·施特劳斯(1864-1949)理查·施特劳斯于1903年根据奥斯卡*王尔德的剧本写了独幕剧《莎乐美》。剧情梗概:故事发生在公元初年的犹太古国,先知约翰因直言指责希律王不顾伦理娶其嫂希罗底为王后,被囚禁于死牢之中。希罗底之女莎乐美深爱先知,遂去牢狱探访。当约翰得知面前这位美貌的姑娘就是不顾任何道德只为满足私欲而嫁给希律王的希罗底之女时.不禁勃然大怒,他厉陈并唾弃这位不贞洁王后的种种无耻行径。此时,莎乐美不但不恼反而还热切地倾听着这洪亮的嗓音.并公然声称想要得到约翰的一吻,在遭到约翰的痛斥后.莎乐美遂扬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希律王对继女莎乐美非常爱慕,在一次欢宴中他请求莎乐美为他起舞.并说:“只要你肯跳个舞,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莎乐美问:“此话当真?”当地得到希律王的保证后。就让侍女拿来了七条面纱开始舞起来。在莎乐美疯狂的舞蹈中,一层层的舞纱滑落在地。得到满足的希律王对莎乐美说:“可以去拿你想得到的东西”,莎乐美面对堆集如山的钻石珠宝毫无兴趣,只冷冷地说了一句:“我想要先知约翰的头颅”。希律王闻听大吃一惊,想拒绝她的要求,但又因有言在先,不得已只好勉强答应,并命刽子手行刑。莎乐美获得先知约翰的头颅.喜形于色。她向约翰的头颅倾诉幽倩.并说:“我现在终于可以和你接吻了,你的头颅已归我所有”。希律王在远处看着莎乐美心理变态的得意表情极为厌恶,他转身走了几步猛然回头向莎乐美的方向下令说:“快把那个女人杀掉”。于是士兵们跑向莎乐美.将她杀死在盾牌之下。
这部大型独幕剧中弥漫的紧张气氛、神秘色调和狂放怪异、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所有这些都通过作曲家大胆新颖、不拘一格的手法得以体现。世际之交流行的病态美、怪异美在这里表现得极其充分。剧中最有名的是莎乐美在跳舞时的音乐《七层舞纱》。
在绘画领域1、最有名的画家是法国画家古斯塔夫·莫罗(1826-1898)。有的专著这样介绍他“作为一个近代画家,他训练出了野兽派,又是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德沃尔等人的先驱;在文学领域里他对王尔德、普鲁斯特、于斯芒等作家也发生过影响。翻开近代美术史,我们在明暗交界处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画家:一个孤独的、遐想的、梦幻的画家。”莫罗画过多幅以莎乐美为题材的绘画。
这幅画中披着薄纱和珠光宝气的莎乐美,手指着施洗约翰被斩下的头,鲜血淋漓。圣光四射的人头与莎乐美冷艳的人体互为映衬,创造出一种奇异的气氛:莎乐美的面容被描绘得庄严而严峻;淫荡的舞蹈,必然会唤醒年迈的希律王麻木的感觉,她那眼神集中、双目像一个梦游者那样瞪视,但她既不看颤抖着的小君主及她的母亲--那个残忍的希腊罗蒂,她此时正冷酷的凝视着莎乐美,而莎乐美则行若无事。画家把官能的美感和灵魂的恐怖感不可思议地结合在一起。画面的描绘极为细致,莎乐美身上的饰物和薄纱被画得极富质感,环境既真实又充满阴森可怖的神秘气氛。
2、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1862-1918年)也画过同一题材的作品。
画中莎乐美的形象被置于长构图中,由两条鲜明的弧状线包围着,上身裸露的双乳突现,充满淫艳性感,而僵硬的
双手却呈现出可怕的杀气,在她那美丽的面孔上却隐含着悔恨之意,这是一个有着复杂矛盾的艺术形象。在画面下部隐现约翰半个头像。画家以写实的造型描绘莎乐美的冷艳面孔和袒露的胸肩,其余画面则填满了各种形状、各种色彩的图案纹样。在这幅装饰画里潜藏着一股悲壮的冲击力,交织着情爱的感伤和生死的矛盾。妖艳、死亡和梦幻充满了这个装饰空间。德国画家斯杜克(Stuck,1863-1928)也画过莎乐。
作品莎乐美(Salomé)是《圣经》中的人物,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基督教世界文艺作品的一个主题,有用她故事的题材编写的歌剧、电影和大量的绘画作品,但在《圣经》中这个人物并没有名字,是来源于犹太历史学家的著作。
根据《圣经·新约》记载: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里。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女儿被母亲所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就去告诉耶稣。(《新约·马太福音》14:1-12,和合本)
《新约·马可福音》6:14-29中也有相似的描述。
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
1893年写成,1897年上演。王尔德笔下的沙乐美,是美艳、性感、危险、颓废的。王尔德的莎乐美颠覆了以往基督教传统文化中的莎乐美形象,从此莎乐美成为现代艺术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莎乐美》一剧也成为唯美主义艺术的代表作。
其他绘画
* 法国画家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1826—1898)《在希律王前跳舞的莎乐美》(Salome Dancing before Herod)(1874-76)、《幽灵》(The Apparition)(1874-1876)、《莎乐美》(Salome)(1876)
* 德国画家斯托克(Franz von Struck)(1863-1928)《莎乐美》
* 中国 徐悲鸿 莎乐美 63×49cm 早期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贝尔纳迪诺·伦尼(约1480-1532年)
《莎乐美接受施洗礼者约翰的头颅》
其他戏剧
* 卡洛斯·绍拉(Carlos Saura)导演的西班牙弗拉明戈舞剧《莎乐美》(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