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梅城

时间:2023-11-08 21:13:40编辑:莆田seo君
历史沿革

宋熙宁五年(1072年),建安化县。

民国时期,属安化县常丰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安化县第一区、八区、梅城区。

1958年,建立梅城公社。

1981年1月,恢复梅城镇。

1987年1月,沏泉乡并入梅城镇。

1996年1月,东华乡、田心乡并入梅城镇。

2006年1月,栗林乡并入梅城镇。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梅城镇辖区总人口11.5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0500人,城镇化率35.2%,另流动人口32883人。总人口中,男性59912人,占52%,女性55303人,占48%。14岁以下15873人,占13.8%,15~64岁74109人,占64.3%,65岁以上25233人,占21.9%。总人口中汉族115032人,少数民族183人。2011年末人口出生率为11.2‰,人口死亡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

2017年末,梅城镇常住人口99593人。

截至2019年末,梅城镇户籍人口80814人。

梅城镇位于安化的东南部,总面积279.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051人(2020年)。[1]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8年,将81个村合并为34个村。

2011年,梅城镇下设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等4个居民委员会,松山、栗林、柏树、长安、双富、江湾、栗星、云河、龙安、良将、三里、,十里村、鹿角溪、建樟、茅田铺、岩溪、大湾塘、兴茶、中田、双江口、铺坳、苏梅、清水、黄泥、杨高、紫云、梁乙、望城、东村、南村、西村、南桥、道观、启安34个村。共18个居民小组、740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梅城镇下辖5个社区和2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西正街社区。

城北社区三里村中田片村松山村城东社区十里村铺坳村柏树村城南社区鹿角溪村苏梅村长安村城西社区南桥村黄泥村双富村启安社区建樟村杨高村江湾村龙安村茅田铺村清水村栗星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梅城镇地处安化县东南部,东与清塘镇接壤,南与新化县田坪镇毗邻,西与乐安镇、江南镇、娄底市新化县圳上镇相连,北与仙溪镇、滔溪镇为邻。区域面积28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梅城镇境山脉分属芙蓉山山系、九龙池山系,呈南北走向。山势西北高东南低落差达847米。大部分地区为中山丘陵区,杂有两块小盆地。最高峰位于松石岩海拔1019米,最低十里村海拔169米。

气候

梅城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416毫米,平均无霜期280天。1949年以来,以1961年7月23日气温最高,为42℃。

水文

梅城镇境内属资水水系。有洢水、漳水、梅子溪等。洢水属资水一级支流,发源于乐安镇放马寨,从梅城镇龙安村入境,十里村出境,境内河道长11千米。

自然灾害

梅城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1954年6月,洢水陡涨,沿河街道水深2尺,镇境内300多亩稻田颗粒无收。2008年1月13日,梅城镇遭受严重的暴雪、冰冻灾害。受灾人口达5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万元。

自然资源

梅城镇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烟煤、石煤、石灰石等矿藏。煤储量约310万吨,主要分布在原田心乡,石灰石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原栗林乡、田心乡。传统的土特产有棕、竹、木、茶、花生、漆等。

社会基层建设

“放开论是误导,国家计生政策没有也不会松动;该村计生协会小组长会议有序举行。村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小组长等协会骨干无一缺席。会议认真传达了县镇两级计生工作会议精神,确定了全年村计生工作目标与步骤,特别是逐一点评了各组工作,指出了具体要解决落实的问题与要“治理”的对象,并当场安排责任小组长限时“治理”到户到人。

通过协会定期把脉与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龙安村的计生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各项指标持续趋优。全镇38个村(社区)在镇计生协会的组织下,先后均召开了村级计协小组长会议。通过协会定期“透气”、“传声”、“体检”,而“对症下药”,及时有效解决各村人口计生工作中的“当务之急”。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许多问题就地解决在基层,村协会大胆的当起了自己的家。

城市建设

梅城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镇。自宋熙宗5年(公元1072年)至解放初期为安化历代县署。梅城为梅山文化的发祥地。一代伟人毛泽东曾两次在梅城作社会调查,撒播革命火种。改革开放以来,梅城镇发展迅速。1992年,湖南省体改委批准梅城为经济开发试验区,改革开放政策的春风使梅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至1999年,城区面积在原来0.76平方公里基础上扩大3倍。集贸场发展到12个专业市场,新增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超过前40年建设的总和。城镇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先进,教育、卫生、通讯、供水、供电满足新时代居民的需求。小城镇建设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该镇国内生产总值达7.8亿元,财政收入达1000万元,市场交易额达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00元。梅城镇交通发达。

梅城镇现有建城区面积4.2平方公里,建城区人口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8%。镇区内各种功能比较健全,已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城镇。为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加大力度,重点抓了以下六项工作。

1、拉动住宅。从1993年梅城设立县级开发区以来至2008年的15年中,镇区内新建住房面积15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新建6万平方米,多的年份达12万多平方米,投入住宅建设的资金达15亿多元。

2、扩大市场。为了适应梅城商贸发展的需要,镇政府分别于1987年、1995年、2001年三次新建市场,扩大规模,先后组织社会资金800多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大市场,设有经商的门面上千户,固定摊位3000多个,市场年成交额达20多亿元。

3、加快交通。1993年,镇政府争取省交通厅投资200万元,把湘运梅城车站改造成县级汽车站,直接开通了广州、深圳、贵阳等许多全国大中城市的客运线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交通的需求,镇政府又于2004年组织资金1000万元新建了启安汽车东站,实行长短途客运车辆分流进站管理,解决车辆乱停乱靠问题,目前正在运作中。

4、发展新区。为了进一步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品位,镇政府于2003年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以600万元税费包干的方式开发建起了启安新区,启安新区开发前是一片河滩洼地,通过招商引进安化富康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用地200亩,共投入建设资金2亿元,新建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修建了大桥2座,防洪堤1300米,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4000多万元,在新区内建起了高12层的宾馆,具有规模的汽车东站,建材、农产品专业市场,新引进城镇人口4000多人。启安新区仅用了3年的时间,将一片河滩洼地建成新区,在梅城城镇建设史上是个创举。

5、改造旧城。梅城是个千年古镇,旧城改造任务十分繁重,通过多年的改造,旧城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2008年镇政府下定决心成立了旧城改造专门班子,筹措了专用经费,拆迁了旧城临街旧房面积1.2万平方米,改造和硬化了东西南北连接的4条老街,长890米,硬化面积达8000平方米,新建下水道1280米,并在改造的主街道人行道上铺装了花岗石2400平方米,安装了高档路灯20盏,栽植了桂花树80株,配置了果皮箱30个,年内用于旧城改造的资金达350万元,昔日居民怨声载道“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老街,而今成了宽敞明亮的新街和居民散步休闲的场所。

6、完善功能。梅城具有一般县城的规模,但由于是个建制镇的体制,致使城镇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针对这一情况,镇政府一方面争取上级的支持,一方面鼓励“人民城镇人民建”,县级很多单位在梅城设有机构,如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安化一中,县二人民医院在梅城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还有交通、电力、通信、广电、银行、保险、法律等机构均设置齐全,在道路硬化、下水道修建、街道绿化、自来水、公共厕所等公益事业方面也逐步加大了投入力度,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98%,为适应城镇管理,并相应的设立了规划建设站、环卫所、城管队三个机构,配置了车辆,安排了专项经费。

梅城鸿都大酒店外景

基础建设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

梅城经济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城区占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0.4平方公里增加到2000年的2.5平方公里。街道向四方伸展,东部延伸至207国道与梅田公路交接的“见官亭”,西部延伸到紫云与龙安交界的马溪桥,南部延伸到南桥墩,北部延伸到望城坡北侧。街道建设以新梅街为主轴,建成大小新街道十多条,与老街衔接,形成棋盘网络格局。新垒起540多栋商业和居住用房,其中不乏七八层的高楼大厦。开发区房屋总建筑面积增加到60多万平方米,为民国时期的六倍。其中占地40多亩的农贸市场拔地而起,为湖南省乡镇级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到开发区经商者远涉全国28个省市。该镇建成了1万伏的变电站。梅城汽车站也是湖南省一流的县级汽车站。建起了日供水一万吨的自来水厂,电力、通信、电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完善。这些都为梅城开办工矿企业、商业,高新技术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安全生产

梅城镇党政班子成员、镇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总结了前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镇长胡盛云在会上要求各部门单位要迅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打非治违”工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管职责,努力为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会议还重点强调了消防安全工作,各单位向胡盛云镇长递交了2013年度消防工作责任状。

发展前景

梅城城镇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第一梅城具有从小城镇发展成为小城市的区位优势,在我国南方一般140公里左右就有一个中小城市,而梅城距周边常德、益阳、邵阳、冷水江、娄底等县市100至140公里,梅城处在一个小城市的位置。第二梅城有打造成为益阳市边际重镇的条件,梅城不仅是安化前乡片50多万人口的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还是周边新化、娄底等五县市150多万人口的商品集散地,进城农民多,市场繁荣。第三梅城有实现小城镇跨越的发展基础,现有城镇规模较大,周边发展空间较宽。为了发展好梅城,现阶段镇政府着力抓好一下几项工作。第一争取上级的重视,筹措200百万元资金,对梅城城镇总体规划进行调动修编,修编的规划要与“二广”高速和“铁路”对接,并以梅城可发展成为小城市的战略眼光,规划城区版图面积1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5万人,比2001年出台的规模扩大一倍。第二,从2009年起,争取县委、政府、县国土局以上领导的重视,立项开发梅山大道北区,新建长1500米、宽34米的道路,开发周边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第三,推动旧城改造,第二期旧城改造工程需拆迁临街旧房3万平方米,硬化街道2.5万平方米,建下水道5000米,需筹集旧城改造建设资金800万元。第四,2009年着手征用新的垃圾场,已规划在城郊4公里处征用三里两冲作为垃圾填埋场,需征用资金900万元,可填埋垃圾100年以上。第五,治理洢水河,修建两岸防洪堤10公里,安装两岸排污管12公里,修建梯级橡胶坝,沿河新建垃圾回收站,修建沿河两岸风光带,需要建设资金上亿元。2009年县、市发改委已上报该项目3300万元。除此之外,还有配合好“二广”高速指挥部,搞好征地拆迁,加强城镇管理,美化、绿化、亮化好梅城。(黄天佑/整理)

梅城镇具有无限发展商机,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贸繁荣,为湘中一个重要商品集散地。梅城镇是国家建设部批准的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湖南省批准的经济开发区,湖南省政府确定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镇,湖南省经济百强镇。小城镇发展势头强劲,梅城镇党委、政府决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扩大招商引资渠道,到2005年,建成区面积达5.7平方公里,人口达5万人,把梅城建设成为一个既有商贸、加工,又有文化品味和旅游休闲的文明城镇。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梅城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1751人,专任教师114人;小学12所,在校学生5203人,专任教师3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所,在校学生2771人,专任教师23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4655人,专任教师329人。

文体事业

1991年11月,梅城镇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末拥有有线电视用户23097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046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农村电影队6个,年放映2012场次,观众21万人次。

2011年,梅城镇有体育社团46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9人。有14个村(居委)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常住人口的30%。

2011年末,梅城镇有文化馆1个,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26个,总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共藏书60.8万册。文化事业单位从业人员9人;2011年总收入22万元,比上年增长2%。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梅城镇有医院4所,村卫生室97所,个体诊所20所。病床76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4张。专业卫生人员276人,其中执业医师209人,执业助理医师67人;注册护士26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人、执业(助理)医师1.8人、注册护士2.3人。2011年诊疗13万人次,住院手术10677台次,出院病人6.2万人次,病床使用率100%。

2011年,梅城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5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3万人,参合率94%,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平均住院补偿率67%,实际补偿率50%;孕产妇死亡率为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1‰、0.5‰、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免费婚检率100%,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梅城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62户,人数1050人,支出173万元,比上年增长29.9%,月人均152.6元,比上年增长12%;城市医疗救助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13人次,共支出2.61万元,比上年增长18.9%;城镇生活无着人员救助12人次,支出1.3万元,比上年增长2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61户,人数2594人,支出190万元,比上年增长35.9%,月人均76.47元,比上年增长35.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5人,支出6.6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28人,支出77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农村医疗救助16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72人次,共支出18.26万元,比上年增长28.4%;农村临时救助472人次,支出21.78万元,比上年增长8.7%。

2011年,梅城镇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9162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80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950公顷,倒塌房屋518间,直接经济损失2200万元,救灾支出51万元,比上年增长9.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46人,2011年抚恤事业费支出267.8万元,比上年增长29%。社会福利事业费72万元,比上年增长11%;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50张。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梅城镇有邮政网点4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345千米,投递点145个,村级通邮率达100%。2011年报纸期发数3318份,杂志期发数11256份。2011年末共有固定电话用户6562户;移动电话34218户,比上年增加155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5%;宽带接入用户3952户,比上年增加1128户。通信服务网点(电信、移动、联通)45个。

能源

梅城镇境内有煤矿企业2家,2011年产煤9万吨。有小水电站3座,2011年发电量57万千瓦。2011年末,建成的变电站1座,其中主变电站为110千伏,主变2台,装机2万千伏安。境内内高压线路150千米;架设10千伏线路10条,线路长274千米。400伏线路85条,线路长912千米。液化气库1个,4个营业站点,用户20116户,燃气普及率为82.7%。

给排水

2011年末,梅城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9.9公里,生产能力60万吨/月,年工业用水12万吨,年生活用水155.3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38.35吨;排水管道8.3公里。

交通

梅城镇境内有二广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12.89千米,双向4车道,有五里1个出口,茅田铺1个服务区。207国道、217、311省道过境,其中207国道境内73.9千米,217省道境内18.2千米,311省道境内12.7千米。有县乡级公路7条,总长62.8千米。有汽车站2个,代办站2个,日均发送138辆客车,日客运量5600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8万吨。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400辆,2000吨位;客运汽车138辆,2622个座位;货运量18万吨,客运量153万人次。村级公路59条,总长132.8公里,己硬化115.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2011年末,梅城镇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己建城区面积4.8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40500人。2011年末,共有街道12条,其中新建4条,扩改6条,街道总长8.7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长度2米;街道硬化10条,道路铺张面积2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4.94平方米。镇区桥梁共有4座。

经济

综述

2011年,梅城镇财政总收入5188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98万元,比上年增长19%。完成营业税1030万元,比上年增长29.6%;企业所得税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增值税完成1461万元,比上年增长0%;个人所得税324万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财政收入860元,比上年增长10%。2011年财政总支出4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90元。

2019年,梅城镇有工业企业61个,其中规模以上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9个。

农业

梅城镇有农业耕地面积56199亩,人均0.8亩;林地265000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21298万元,比上年增长5%;农业增加值17038万元,占生产总值的20.1%,粮食作物以水稻、红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2252吨,人均320公斤,其中水稻18069吨,红薯1251吨,玉米1954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木瓜、中药材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26370亩,产量2168吨,其中花生549吨,菜籽1607吨。蔬菜种植18610亩,产量28834吨。种植水果80公顷,年产600吨,主要品种有木瓜、杨梅、李子、柑桔、桃子、梨子等,其中木瓜年产量500吨。

2011年,梅城镇生猪饲养量21万头,年末存栏8万头;羊饲养量8万只,年末存栏5万只;牛饲养量3万头,年末存栏2万头;家禽饲养量110万羽,上市72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9440吨,其中猪肉6506吨,牛肉1399吨,羊肉472吨,禽蛋1063吨。畜牧业总产值381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

2011年,梅城镇人工造林1860公顷,其中用材林979公顷,经济林783公顷,竹林98公顷。农民住宅四旁植树10万株,活立木积蓄量56.7万立方米。挂牌名贵树木有5种,现存33株。2011年水库、鱼塘养殖面积2800亩,产量1500吨。渔业总产值10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5%。2011年拥有各种大型农业机械2789台(辆)。

工业

2011年,梅城镇工业总产值7396万元,比上年增长8%;工业增加值1834万元,比上年增长7.1%,占生产总值的17.3%。有工业企业25个。

商业

2011年,梅城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4亿元,比上年增长7%;集市贸易成交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共有商业网点1707个,从业人员4062人。

金融

梅城镇共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3家,营业网点3处。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

文化

梅城镇是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的大镇。自宋熙宁五年在梅城设安化县城至1951年县城搬迁至东坪,曾有县治史878年,梅城早期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王——扶汉阳的塑像屹立在镇区西面的紫云山。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

梅城镇自古以来为安化的文化、教育及卫生事业中心,又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梅山的地名,起源于春秋战国时迁来了一支越人,其首领为梅姓。秦末,梅山出了一位传奇人物:梅绢。他辅汉破秦功高,被封为“十万户候”。但他不愿做官,隐逸而终。梅山古为“荒服”之地。居民“贡而不赋”,无徭役。境内古民族种类较多,汉时统称“武陵长沙蛮”,晋时称“湘州蛮”,南朝宋、齐时称“僚”,梁、陈至隋时称“莫徭”,唐宋时称“梅山蛮”或“梅山瑶”。有汉以前,梅山就建立了酋邦制王国,《汉书·两粤列传》载:“西北有长沙,其中蛮夷亦称王”(时梅山隶长沙郡)。五代至北宋时,扶夷人左甲首领扶汉阳据有梅山,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在梅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朝廷遣翟守素引兵攻打梅山,扶汉阳战死,此后,梅山为瑶人首领苏氏所据。北宋熙宁五年(1072),朝廷遣章悼“开梅山”。梅山首领苏甘迫于情势,乃率诸峒民归降。安化是北宋熙宁五年“开梅山”置县,历经南宋、元、明、清、民国,至新中国建立初,县治一直在梅城。1951年秋,县治迁往东坪后,梅城改置梅城镇。地域包括城区及紫云、梁乙两村中的几个村民小组。1987年和1996年,伊泉,东华、田心三乡先后并入梅城镇,2006年2月栗林乡并入梅城。地名由来

古为梅山峒地,宋代置安化县为县治。

旅游

梅城交通区位优势明显,207国道和217、311省道(原柘湘公路、梅新公路)交汇贯通。·梅城东部、北部地区直通长沙、益阳、常德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西部经新化、邵阳通向湘西、湘西南,至西部开发区,是衔接东、西部的黄金地带,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梅城镇河山毓秀,环境幽雅,为梅山景区的中心,其东为芙蓉高山风景区,南为思游风景区。思游与新化、涟源毗邻,纵横数百里,遍布峻岩怪石、神奇溶洞、无底堰塘,构成了一个偌大的“地质公园”。西北部可通柘溪风景区直至张家界。因此,梅城是个具有神奇魅力的、潜在的旅游胜地。

上一篇:女人是什么

下一篇:心寒的句子说说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