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链下的嘲讽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期的时候,蓝盈莹其实受欢迎度挺高的。
个人solo部分,是全场的总分第一名。
会乐器、会跳舞、会唱歌、爱读书、常年健身。
还在微博显著的地方以老师赠予自己的《演员十诫》时时自我训诫自我要求。
完全是一个谦逊而自律的优秀女演员的范本。
这样的女孩谁会觉得不香呢?
正是因为短暂戴上了第一名的得分王冠,人们也开始有兴趣深挖一下这个之前一直被忽略掉的“宝藏女孩”。
只是这一次镁光灯下辉煌,带来的是遗珠再现,更是放大镜下的无情炙烤。
蓝盈莹在微博上大量晒出了自己的阅读清单,其中不少都是被豆瓣书友最为鄙视与看不起的“鸡汤”与“成功学”之列。
令人没想到的是,读书竟然也是分高低贵贱的?
嗯。
对于常年连纸质书都不碰一下的人来说,但凡能坚持读几页书就是很好的修养了。
但在多数常年沉浸在阅读氛围里的人来说,阅读一定是有鄙视链的。
读纯文学的人,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是在浩瀚文字中滋养并萌发出来的,是属于自己自发形成的。
认为那些读成功学的人,他们的价值观是由成功学输送过去的,人家给什么他就是什么。
对这部分人来说,拿鸡汤与成功学时常给自己打鸡血的人,一定是没什么文化的。她们所谓的读书,不过就是想为自己凹一个爱读书的人设。
更残酷的是,这波嘲讽还没完全过去,下一波更猛烈地厌恶与反感已经接踵而至。
流于表面的致命
经历过第一轮淘汰后的最新一期《乘风破浪的姐姐》,重新分了组。
每3人一组。
8个自动站起来姐姐,占定自己的队长位,然后再根据规则选队员。
蓝盈莹选的第一个队员,是黄龄。
当蓝盈莹组要选择第二个队员的时候,她把权利交给了黄龄。
黄龄选了人气和观众缘不错,但跳唱功力偏弱的吴昕,蓝盈莹开心附和着“可以”。
于是,吴昕、黄龄就共同成为了蓝盈莹组的队员。
蓝盈莹和黄龄都是会乐器的,所以,作为队长,蓝盈莹是希望能够在自己团里多加一些手艺上的优势表现来丰富自己团所选的曲子。
这本身是没有毛病,甚至是比较负责任比较积极的表现。
只是她在尽情展现想法的全过程,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跟黄龄直接交换意见的。
吴昕坐在中间,像一个若有若无的空气人。
蓝盈莹的设想是,把吴昕放在主唱位,就给了吴昕足够平均甚至偏于重要的担当,这就不能算作是忽视,这样她跟黄龄在后边玩乐器,也就没了夺人光环的嫌疑。
看上去,她像是周全了大局。
但指导老师很明确地指出,这种设想并不成立。
老师给出的原因有两个:
1、只要其中有两个人玩了乐器,无论剩下的那个人是否站在了主唱位,她都是被忽视的那一个。
2、吴昕是担当了不主唱的。
第二个原因点得很扎心。
扎的不是吴昕的弱,而是蓝盈莹形式主义的“为人着想”。
这种安排纯粹是为了平衡而平衡的,并没有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
就在上一期,蓝盈莹也曾做过类似的事情。
她把团队中原本属于黄龄的C位时间,当众提出给了白冰。
看上去,是对弱势群体的照顾,是大局风范者才有的格局。
而事情的本质,却是在慷他人之慨。
这也是白冰后来不理解她为何没选她,而跟黄龄一同选择了吴昕的原因。
白冰把当初蓝盈莹对自己的安排,看成是一种特意的照顾与人情味。
而蓝盈莹只是把这一切看成是自己“全局观”的体现。
两个人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吴昕不会感激蓝盈莹大方出让的主唱位,因为这不但没有给到她足够公平的关注度,而且会把她推向一个被人集中视监的小丑境地。
白冰不会感激之前的C位之恩,因为蓝盈莹后来的表现让她明白这不是恩,这只是蓝盈莹表达自我格局观的常规操作,只不过好处恰巧落到了白冰头上。
流于表面去做一件事,是会出力不讨好的。
严于律己,也严于待人
蓝盈莹的严苛,并不是一种表演。
而是一以贯之的习惯。
一个人的严苛、自律、努力,毫无疑问都是该被人称赞与肯定的。
只是蓝盈莹在最新一期综艺中引起大规模反感的,是因为她不但要求自己,还要求别人。
拿到团体竞赛性质的综艺节目中去,这种带着队员一起进取的精气神是使命所在、责任所驱,没什么好非议的。
可偏偏人类看待一个问题是有多个维度的。
在蓝盈莹看来,这就是一场比赛。
那我就是要把赢写在脸上。
可我一个人上进努力玩命练习是不够的,我必须得让我们队里的所有人都得跟我一起上进努力,才可能呈现出整体上的惊艳效果。
但在观众看来,这不光是一场比赛,更是人际、人品、性格、欲望解读的一面镜子。
所以,当指导老师明确指出,要么三个人一起玩乐器,要么三个人都不能玩乐器的非A即B选项的时候,她第一个反应,竟然是让吴昕在10天之内学会贝斯。
黄龄当即表明,不可能。
蓝盈莹和黄龄都是会玩乐器的人。
她们理论上都能明白,学会一种乐器的常规周期是多久。
可蓝盈莹的判断是,只要你黄龄多帮帮吴昕,她贝斯十天也就能玩转了。
而黄龄却能清醒地敲醒她,不可能。
其实这件事的反应里,就能侧写出一个大概率的真相,蓝盈莹骨子里,就是认为一个人只要拼命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人。
她自己是这样,别人也理应是这样。
间歇采访里,导演问因为压力过大而崩溃大哭后的吴昕,会不会觉得蓝盈莹是一个很强势的人?
其实吴昕的回答非常精准:
“我觉得强势不是很准确。她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她认准的事儿就会一直朝那里看,其他的声音不会左右她,就是那种努力向上,每天打鸡血的那种人生。”
这种人太过绝对,满脸都写着自己毫不掩饰的渴望与胜负欲。
如果这种渴望还绑上了别人,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部分人看到这个阶段感到蓝盈莹很败好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这种人,是注定有争议的。
我在微博上看到一条热评,觉得这条比喻还挺中肯。
对,这种人拿到大学里,就是特像那种不管别的寝室室友在干嘛,她都一腔热血天天跑图书馆自习室的人。
如果这种人带着一屋考研的姐妹,大家会感激这样鸡血式的人每天带着自己往前狂奔。
但如果这种人带着一屋各怀前程、各有打算的人,就会大概率遭到群体抵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希望被打乱。
你打鸡血可以,但请不要带上我。
我不需要被激励,我有自己想要的活法。
这些人一旦被谁监视了节奏,内心第一反应不是谢谢有人带我上进,而是我不需要你通过这种方式证明我是个废人。
生活步调本来就是个人选择问题。
如果你一定要证明鸡血人生比佛系人生更优越,那就要时刻准备接纳枪口对准自己胸口的落寞。
严于律己是好修为,但你非要捎带着还要严于待人,就越界了。
傻拼与冒犯
我曾在一些评论里,看到过一个貌似颇有道理的共识。
这个共识便是,有些人反感蓝盈莹努力,不过是因为自己是废柴,还嫉妒别人努力的样子。
是这么回事吗?
恰好若干年前,我曾读过刘瑜写过的一篇小短文《积极的人》,对鸡血型性格的人分析得很有意思。
开篇就是:
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肯定,我之所以没法和Miriam成为好朋友,就是因为她太积极向上了。原因是:
跟她在一起,我越来越惭愧。生活对于她,光明、灿烂,好比把一件量身定做的小旗袍穿得服服帖帖;
而那衣服穿在我身上,却是要胸没胸,要屁股没屁股,真是糟蹋了好布料。
结尾是:
她振奋的声音,“噼里啪啦”在我眼前开放。在她振奋的声音里,我又看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虫子,怀着自己那点焦虑,就像揣着万贯家产,贴着墙脚,灰溜溜地往自己虚构的、安全的阴影里爬。
结尾这段写得太精彩了。
看着是不是特像是一个废柴见不得别人优秀,拼命在往自己的舒适区逃避?
哎,然而刘瑜可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后,清华大学的副教授啊。
再优秀的人,也不呛不了整天跟鸡血满满的人待着啊。
就像是吴昕自己调侃的那样:
跟一直积极向上拼命打鸡血的人待在一起,偶尔几天还行,自己咬着牙能跟着鸡血大师变得勤快向上。
但要是一直待在一块,就被抻断了。
很多人喜欢跑步,但就想跑两步,喘口气,喝口水,再接着来。
而你非说跑完马拉松的人才有喝水的资格,那人家肯定想的就是,我可去你个小猪佩奇的吧。
还有就是,娱乐圈确实是一个挺特殊的圈。
娱乐圈要娱乐至上。
生活本身实苦,躺赢的傻憨憨肯定更讨喜一些。
爽文式的成功才会带给普通人狂欢。
你傻拼傻拼的还没出头,普通人看着心疼,又辛苦。
于是,他们嘲笑你,也打着哈哈嘲笑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