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出生就属龙

时间:2024-02-11 03:56:38编辑:莆田seo君

干支纪年法以立春为节点,那么生肖是不是也应该以立春为节点?

农历年从正月初一0点开始!

干支系统和纪年计时根本上不是一个系统。不然的话以后一天改从子时开始吧,23点起。

这个问题已经回答过很多次,不想回答太多了。

根本就是立春,而且是立春那个点开始。

比如早上8.53立春,那么8.52的人还属狗,8.53开始属猪。

干支代表的八字的年月日时同时改变!

属相什么时间交替?是春节还是立春? - 子非鱼的回答 - 知乎

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

标准全文:

下面摘录与这个问题有关的论点:

1。关于天干地支,仅仅是文字符号,与所谓吉凶无关

2。农历,农历日的定义。这意味着,年、月、日只能从北京时间24点起算。那些所谓2月4日(立春)X时X分,进入X年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3。农历年的定义和命名方式。说明干支和生肖是农历年的标记,当然适用从正月初一开始。其中的举例,已经说明,甲子年(鼠年)起讫日期,并非从立春开始。这也彻底驳斥某些大师所谓的干支记年不属于农历的谎言。

4。农历日可以用干支表示。其实农历月份,也可以用干支表示,只是历史上使用不广泛,所以标准也未作定义。

5。农历的日期的表达方式、颁行要求

6。历法的权威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标准也是他们制定的。

6。标准制定的背景、说明。现摘录一下,大意是:长期以来,农历标准存在混乱,农历发布和发行管理规定的缺失,又会进一步导致因为自行编算或辗转复制而内容错误的农历日历公开发行给社会带来的混乱。因此为了保证农历编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并有效维护农历作为国家历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有必要规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工作,制定国家标准。

针对农历的表示混乱,明确了:

农历的表示方法指农历年、农历月、农历日的命名方式,以及农历日期的标识方式。本标准规定的农历表示方法遵循中国传统历法的表示方法:农历年按照干支纪法和生肖纪法命名,农历月按照数序纪法命名,农历日按照数序纪法和干支纪法命名。农历日期的标识则按照“农历”以及农历年、农历月、农历日名称顺序组合而成。

标准认为,农历编算的专业性决定了农历应由国家指定的专门编历机构编算,并且农历作为国家历法,也应由国家有关部门予以正式发布。如此在确保农历编算准确性和权威性的同时为出版发行的农历日历提供统一的标准日历资料。公开发行的农历日历应依据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发布的标准日历资料,如此才能保证农历日历产品内容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维护农历作为国家历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随着新媒体传播的普及,、网络日历等电子日历产品中的错误信息也在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因此亟需制定有关的强制性条款。

国家标准对属相的归属已经明确,遵循农历年标准,从正月初一到除夕!虽然对于八字迷和神棍大师们来讲,仍不足以让他们放弃,他们大抵会说,国家标准不足以取代千百年来的习俗。问题果真如此吗?请看下一部分,历代官方都是遵循正月初一作为属相干支的开始,现代的标准与之完全一致,根本没有改变,恰好是继承了千百年流传的传统。而神棍大师们认为属相以立春为准的传统,不过是在命理学中遵循的传统,仅仅是在其圈子里的传统,不足以推广到日常生活和正史之中!

立春派的重要观点是,传统黄历就是从立春起算的,但都只是引用现代人编写的在站上找到的乱七八糟的所谓黄历,这些“黄历”往往连作者都找不到,毫无权威性可言。下面就让大家看看真正的古代黄历。事实上,还没有一本古代黄历,以及在港台正规出版的纸质版黄历,是采用立春说的。

1。清代黄历

这是清代御用万年书,可谓地地道道的清代黄历,雍正十三年乙卯,正月出现一次立春,十二月再次出现一次立春。但都算在乙卯年之下。乙卯年次年为丙辰年,无立春。

上面那些页,古代皇历出现的“凡354日”,“凡384日“,只有黄历从正月初一开始,才可能出现这样的天数。如认为黄历从立春为岁首,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再看上面的光绪年间的黄历,由于当年立春出现在正月初一之前,所以没有计入当年,正月的节气直接就从雨水开始。第二张图片也是类似的情况,更为决定性的是,仔细观察一下最右边的一列,写着“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X时X刻立春”,分明就把正月初一前的立春视为年前。试问如果认为黄历从立春开始,怎么可能出现这种这种低级错误?!

2。明代黄历

下面摘录明代黄历的影印本, 资料来源于 《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大统历日汇编

请看上面的明代官颁日历,其形式与清代黄历完全一致,也是遵循正月初一的标准。

有个立春派的观点非常可笑,在我举出清代的史书和历书,证明古代干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时,他竟说“明亡之后再无华夏”,言外之意就是清代的文献不能代表传统中华文化,所以我的文献没有证明力。事实上这种反智的话,本不值得一驳,先不说这句话是现代才出现的,认为清代的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则更是连常识都没有。我举的清代文献是因为这文献存世最多顺手拈来,事实上明代的史书和历书,其体系和记载方法与清代完全一致。这位知友用一句以讹传讹的话就想否定清代官方文献的证明力,未免太不自量力了。他还说干支纪年是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就是按立春算的,这未免又是一个荒谬的循环论证。

3。清实录

立春派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还试图在古代文献上找依据,最早在2009年的民间红学家陈林,说在清朝官修史书《清实录》上找到诸如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的记载,认为在正月初一之前的立春,已经标记了下一年立春的字眼,遂认定清代是立春作为干支纪年的证据。

严正辟谣

事实上这是对《清实录》体系的不了解,断章取义所致。《清实录》上每半个月的纪录为一卷,每逢农历初一、十六都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作为卷首。就像现代报纸和个人日记,总是抬头记载日期。只有在正月朔时,年号和干支才会变更。实录卷之七百七十六,”乾隆三十二年。丁亥。春。正月。丙寅朔。上诣奉先殿行礼“,对应公历1767年1月30日,干支纪年已换岁。”辛未。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是日。立春。顺天府进土牛春山宝座“,对应公历1767年2月4日。对于每日记载的史书来讲,抬头记载时间,不但是千百年来延续的习惯,显得庄重。

《清实录》在年末的立春标记为下一干支年立春,系在卷中的正文部分变更,并不是正式的纪年变更,仅适用于立春出现在年末的情形。立春作为二四节气之首,由于二四节气和农历的错位,导致一个农历年中,会出现在年末、年初和的现象。遇到立春出现在年末的情形,《清实录》把其标记为下一年干支,仅意味着这是属于下一年的立春,因为立春是一年的第一个节气。但是纪年并未结束,要等到十二月底才结束。

因此,当遇到立春出现在正月初一之后,《清实录》只会标记为”是日立春“。按照立春派的观点,如果标记“癸未年立春”即意味着干支纪年的更变,为何并非每年的立春都这样标记,难道只需要一部分年份才变更干支吗?这根本就无法自圆其说。最为决定性的是立春在十二月十五的情形。1871年2月4日(同治九年十二月十五),里边有写“辛未年立春”,如果这是干支转换的证据。为何在第二天,清实录上仍记载“同治九年十二月庚午”,难道不是过了立春就是换了干支吗?事实上只有到了1871年2月19日,清实录的抬头才转换为“同治十年辛未春正月朔”。

对于《清实录》上的立春的记载方式,民间红学家陈林曾在2008年春节期间,与历史学家葛剑雄在微博上辩论,葛教授认为干支纪年毫无疑问是从正月初一开始。但一开始葛教授被陈林拿出《清实录》的证据吓住了,但经过对《清实录》的详细考究,葛教授最终得到了与上面相同的结论。

顺带一提,这个所谓民间红学家陈林,完全就是一个跳梁小丑,他以极尽恶毒的语言,攻击近现代红学的主流研究成果,而他公布的所谓“大发现”,实则就是东拼西凑,避重就轻,用断章取义,倒因为果等辩论技巧粉饰,学术界本就一片嘲讽。读者可以点开刚才的链接,“领略”一下这位民科的“风采”。

4。明实录

立春派有位明史爱好者(根据他在知乎的回答可知)提出,清代史书皇帝年号和干支在一起是不严谨的,而他心爱的明朝则不是这样。他认为,年号纪年从正月开始,但干支纪年仍从立春开始,《清实录》把其放在一起,导致人们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以为他们是同步的。而《明实录》,上面记载的日期只有皇帝年号而没有干支年号,就不会像《清实录》那样留下错误。

辟谣:

这位明史爱好者根本没有认真读过《明实录》,明实录上有叙述元末的历史,在明朝年号正式建立之前,其叙述年份时,同样也是以干支纪年的形式,而且多个年份的记载均显示其支持以正月初一为岁首。

甲午春正月甲子朔,其中甲午春,即甲子年(公元1354年,元朝至正十四年),下面的”甲子“,则为农历正月初一的干支。查历法得知,公元1354年1月25日为正月初一,而立春在1月28日,正月初一早于立春,但在正月初一已经标记为新一年的干支。(注:1582年格里高利下令调整公历,删去了10天,导致1582年之前的立春不在现代公历的2月初)

上面”乙未春正月戊午朔“,基本和上面一样的体例。

但是若非正月,则只会显示农历的月序和朔日(初一日)的干支,丙申年(1356年),“夏四月辛亥朔”,“五月庚辰朔”,“六月庚戌朔”

终上,《明实录》上的干支纪年的记载方式,其实和《清实录》完全一致。我举了铁证如山的明代正史之后,那位所谓的“明史爱好者”,马上就开始胡乱狡辩,为了支持立春说,居然说《明实录》叙述元末历史,又不能用元朝年号,使用干支是不得已为之,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实际不一致之类的话,我对这位熟读史书的明史爱好者,连基本的纪年体系都搞错,感到莫名的悲哀。他所说的所谓不一致,完全是他自己的主观想象。如果他有种,应该去查查权威典籍,看能不能找到所谓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不一致的有力证据。

5。其他朝代的正史

明清两代留下的古文献实物较多,有力地证明干支记年的起点问题。而明代以前的正史中,也不难发现干支纪年从正月初一开始的证据。

《元史》卷二·本纪第二◎太宗四年壬辰春正月壬午朔,拖雷败金将完颜两娄室於襄城。(对应公历1232年1月24日,已换干支纪年。而此年立春日为1月29日)

《元史》卷三·本纪第三◎宪宗九年己未春正月乙巳朔,驻跸重贵山北,置酒大会 (对应公历1259年1月25日,已换干支纪年。而立春在1月29日)

(提供)

《宋史·律历十五》记有:“今淳祐十年冬所颁十一年历,称成永祥等依《开禧》新历推算,辛亥岁十二月十七日立春在酉正一刻,今所颁历乃相师尧等依《淳祐》新历推算,到壬子岁立春日在申正三刻。”“辛亥岁十二月十七日”与“壬子岁立春日”对举,明矣。这个也和《清实录》相呼应,证明标记“XX年立春”,仅仅说明这个立春是下一年的立春,但纪年仍视为年末。

(方晓提供)

更早的恕不提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翻正史,立春派根本无法找到干支纪年从立春开始的任何权威性古代文献!

2000年多年前的《史记》,对正月初一和立春,已经作了重要区分。《史记·天官书》明言:“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此书明确了汉武帝时正月朔才是岁首的地位。隋代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也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为开始之意;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正月》也写得明明白白:“正月朔,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中国古代的正史多用干支纪年,干支纪日,而干支纪月比较少,但在黄历中,仍可以看到干支纪月的记载。立春派认为,即便认为干支纪年的起点存在争议,干支纪月遵循节气的标准,这一点应该毫无争议。他们认为,干支纪年从立春开始,那么干支纪月也是以节气作为分割,比如寅月起止时刻就是立春到惊蛰。

严正辟谣:

虽然干支纪月历史上不常用,而现代农历的国家标准也没有定义,但并不代表没有标准。古代干支纪月也是遵循农历的标准,寅月从正月初一到正月月末,卯月从二月初一到月末,以此类推,如果遇到农历闰月,则闰月不予标记,或者其干支纪月与前月相同。

下面举出明清两代的黄历,证明这一规则!

明清两代的黄历,会逐月记载日期,在每个月的抬头,已经记载当月的干支纪月,上图中的六月,建乙未,从初一开始逐日列举。另外该年的六月初一晚于小暑,所以在最右边特意使用“前月”来记载小暑的时刻,明确小暑不属于“建乙未”的六月,从而彻底驳斥干支纪月以节气为分界的错误观点。

这张明代黄历系大明隆庆三年己巳年,遵循同样的原则,连样式也大同小异,正月初一早于立春,但“建丙寅”从正月初一开始。

特别地,该年闰六月,但干支纪月只标记六月,闰六月不标记,这也证明官方干支纪月用于农历的规则!如按照立春派的观点,进入立秋应该是进入申月了,但是黄历却没有任何记载!

干支纪月从农历为准,尚有唐代薛能的诗句,“和吹度穹旻,虚徐接建寅。不辞加一岁,唯喜到三春。”分明建寅就是从新年开始算的。

有些神棍文盲言必称传统文化在港台,原因是港台地区没有限制算命。下面就看看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故宫文物日历2019》,看看人家对干支纪月是怎么记载的!看到没有,2019年2月4日,戊戌年除夕,也是立春,台北故宫日历标记的仍是“乙丑月”,并没有在立春更新为“丙寅月”,分明传统历法和八字神棍所使用的是两回事!

立春派在褫夺干支纪年的同时,还试图剥夺干支纪月,但是找不到任何权威文献支持,只好被一次次无情打脸。

在本回答的一个评论中,立春派有一个人的观点也是非常荒谬。他认为,干支纪年从正月初一开始,但干支纪月,算月建的时候,还是节气为准,这样就会导致不同步。就因为“不同步”,他居然可笑地以这个理由来否定国家标准的合理性,认为国家标准的官员太智障。看来他心目中首先认定干支纪月无争议遵循节气。殊不知,正确的做法就是,干支纪年和干支纪月都是从农历开始算的,他觉得混乱其实是错误理解所致,实在不知道是谁更智障。

立春派用以支持属相干支从立春开始的所谓观点以及证据,没有任何权威古文献的证明,而且大多人对于历法以及历史,一知半解,存在大量主观附会,以阳历的思维习惯强加干支纪年身上,更有一些八字神棍,不顾历史事实,大肆造谣,严重影响人们对历法的正确认知。下面对立春派的所谓观点逐一进行学理上的驳斥。通过本部分,读者可以看到立春派如何歪曲事实,见识一下他们低劣的知识水平。

中山大学民俗学者叶春生,说翻阅任何一本的黄历,是从立春算起,从而得出属相从立春算起。春节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是近代才确定下来的。“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废除旧历,采用公历纪年。到了1914年,时任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颁布法令,规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在此之前,传统上以立春作为岁首,更早的时候也有过以冬至为岁首的情况。”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个节日。古代帝王都会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以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

严正辟谣:

叶春生是一个民俗学家,同时也擅长看风水命理,他支持立春说,本也情有可原。但是他说翻开任何一本黄历都可以看到立春算生肖,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勇气翻阅上面提到的真正黄历。可是民国的黄历由民间命相术士编写,只是徒有黄历的形式,与封建皇朝官方颁发的真正黄历有本质区别。民国之后部分命理学家编写的从立春算起的黄历,只能证明有部分黄历采用立春说,根本不能证明历代黄历都是如此。

再看看当前以老黄历形式印制的纸质版日历,以2017年丁酉年正月初一为例,春节在2017年1月28日,在立春之前,但干支纪年已经标记为丁酉年,而右下方的“今日八字”一栏,记载的当天出生的人的八字,最左边一列为年柱,仍处于丙申的状态。换句话,老黄历中的干支纪年和八字的是分开来记载,干支纪年是属于农历的,遵循正月初一开始,实在不知道哪位命理学大师和学者,居然能够得出老黄历支持从立春开始的证据?!

再看2015年的老黄历,立春当天,是农历十二月十六,所以干支纪年的记载仍是“甲午年”,而只有在“今日八字”一栏,年柱才变更为乙未。

对于这种以老黄历形式印制的纸质版日历,虽然在中国大陆民间通行,但涉及封建迷信等原因,没能获准在大陆正式出版(没有书号,出版机构),多数是盗印自香港风水机构。到目前为止,还真没有发现有这种纸版老黄历,是把干支纪年的起始日移到立春的。

下面是香港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通书《聚宝楼》,书中几乎全是易学术数的内容,应该符合算命神棍们心目中的老黄历的形式了。从图中看出,戊戌年头的第一天是,正月初一。2018年的立春日,分明写着“丁酉年”,请问神棍们,你们不是说立春之后就是狗年了吗?这怎么解释?这个事实证明,真正严肃的现代老黄历,也没有采纳所谓立春说!

有个立春派扯“年”和“岁”的区别,他认为,年是指正月初一到除夕,就是现在的农历年,而岁是指一个回归年,反映的是季节变化周期。因此岁更应该反应阳历,从而得出立春是岁首,正月初一是年首,而干支纪的是岁而不是年,进而得出岁首就是立春。还搬出先秦的文献《周礼·春官》:“正岁年以序事。”郑玄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若今时作历日矣。”《礼记·月令》孔颖达疏:“中数者,谓十二月中气一周,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谓之一岁。

这个神棍还说,年本质上只有皇帝年号纪年,而干支和生肖只属于纪岁,所以只能以立春开始。

严正辟谣:

这个神棍还算会在找文献,可惜他忽略了语义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今天还在强调回字四种写法,就如同孔乙己一样可笑。

真实情况是:先秦时间,年和岁的确是如神棍所言,年是指历法上的周期,岁是季节变化的周期。但是,久而久之,人们也就约定俗成,年和岁演变成了同义词,最迟在汉代,年和岁就已经分不清楚。年和岁就是一个意思。《史记·天官书》明言:“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这里,就是正月也视为岁首。《旧唐书》 本纪第十 肃宗:“月为四月,余月并依常数,仍依旧以正月一日为岁首”。《旧唐书》志第二 礼仪二:“今每岁首元日,于通天宫受朝,读时令,布政事,京官 ”,这里也明确把元日视为岁首。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清人郝德懿编著的《尔雅疏义》云: “年者,谷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现代编制的《辞源》云,“年,岁,指地球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 又云: “岁、年。一年为一岁。”

事实上,除夕,正式名字就叫“岁除”,现在人们所称的“除夕”已经是别名,这有宋代《岁时广记》。现金我国北方还有守岁的习俗,意思是一家人吃完饺子后在家里等候新年到来。

现今大受欢迎的《故宫日历》,对传统节日也做了很好的梳理,恢复了一些古代的节日记载,而对于除夕,并没有记载“除夕”,还是按照古代旧制,记为“岁除”。

由此种种,都证明了,所谓立春才是岁首,是神棍故意捏造的谎言,无论是年首,还是岁首,都是指历法上一年的开始,即正月初一!其实,古籍中,“岁首”的意思,大多数都是指历法上的开始,下面摘录一下《汉书》的搜索结果,供参考。其实汉书的记载中,显然正月才是岁首,在宋代的《资治通鉴》也确认这一点。

所谓岁首是立春,年首是初一,完全就是神棍自己的YY。他的逻辑是,从先秦岁的概念是指季节变化周期,而只有阳历才能准确反映季节,节气本身就是一种季节变化,所以岁=季节周期=阳历,而古代历书中往往都有“岁次甲戌”(详见上文的明清两代历书的图片)的记载,干支是和岁挂钩的,岁=干支,因此干支=岁=阳历,从而YY出干支是纪岁首的,所以要从立春算,也符合岁的定义。这种荒谬绝伦的逻辑,完全是预设立春说的立场,再主观附会古籍中的解释,其实从中可以看出上面的推理,每一步都是在主观附会,一没有文献证明,二连历史都搞错了。事实上,古代历书中,所谓岁次甲戌的记载,仅是先秦岁星纪年的一种惯用手法,但是具体岁的起点,也没有明确说立春就是岁首。汉代以来的“岁”的含义与先秦时期大为不同。没有任何文献证明先秦的岁首是立春,反而大量文献都证明,年首,岁首都是正月初一。人家从2000年前的汉代就分不清楚年和岁的区别,不做区别,你9102年还去区分,煞有介事地提醒现代人要按照两千年前的定义去理解?简直比孔乙己还可笑!何况从古籍中,证明岁首是正月的文献多了去,就是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岁首是立春。不信读者可以自己搜索。神棍仅凭先秦古籍的记载岁的定义,就YY出立春是岁首,这水平太让人类佩服了。

八字神棍和所谓的大师认为,以干支符号纪年、月、日、时,组成一套干支历,这套干支历和农历是不同的历法,干支纪年是属于干支历的,农历严格来讲只有皇帝年号纪年,现在没有皇帝年号,才借用干支来纪年。干支历是中国的阳历,自古以来就一直沿用。在现代权威著作中,也有干支历的记载,如张培瑜的《中国古代历法》,《公历农历干支历对照》,其中《中国古代历法》却明提出干支历以立春为岁首。

严正辟谣:

干支历是伪说,是八字神棍捏造的不存在的历法。关于历法的定义,历法就是编排日子的体系。按照干支历的观点,以节气时刻为分割点,一天之中可能分属两个月、两年,况且具体的时刻点每年不一样,这显然无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八字神棍杜撰的概念“干支历”。使用百度“干支历”,只有88700个结果,使用中国知网搜索“干支历”,只有1篇文献被命中,而且还只是讨论中医的文章,搜索,返回的内容的稍多,但是前几篇都是论述干支和中医的关系。由此可见,所谓“干支历”根本没有被学术界所承认,甚至他只是近几年在网上出现,被一群神棍大师极力鼓吹成一套历法。是前几篇都是论述干支和中医的关系。

1。关于《中国古代历法》的记载

八字神棍视为圣经般的《中国古代历法》,明确提出干支历从立春开始,作者也算权威,张培瑜是历法专家。该书在前言中提及,

他认为干支纪时是阳历体系,以立春为岁首。这是立春支持者的最重要证据。但是,张培瑜先生撰写的《中历及二十四节气时刻计算》,发表于《广西科学》1994(3)。在这篇文章中明确指出,干支历在民间俗称“八字”,也就是说,张先生认为干支历就是八字。这里所谓的以立春为岁首的干支历,其实就是八字。仅仅是八字从立春为岁首,并不能证明历法也是如此。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历法》的序言中提到的“干支历”,张培瑜在更早的论文已经毫不客气地指出干支历就是八字。八字是按立春计算的,但不能推出在其他领域也如此。

其实张培瑜也有其他著作,其中有代表性的《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里边对中国历史上三千多年每一年的年月日和干支对照,都清楚列举。就看看这种历日表示怎样的。

这本书,列举了历朝历代的厉谱,从先秦到晚清,可谓最权威的古代历法了。看看人家,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全都是按照正月初一的标准,个别年份的开始直接就是雨水,而不是立春,闰月的干支就跟前月相同,与古代历书的古文献的体系完全一致。这些八字神棍断章取义的功夫了得,张培瑜仅仅在论文提到八字是干支历,就集体高潮,以为张培瑜支持立春说,没想到人家一到了严肃的学术场合,根本就不鸟八字一眼,该怎么来还是怎么来,张培瑜对八字和历法,还是分的很清楚的,不容八字神棍染指!

我曾在百度贴吧和一个神棍辩论,他对张培瑜的崇拜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他认为干支历出现在这本书中,就证明这得到了权威专家的认可。我说《中国古代历法》是张培瑜主编,这本书是集体编写的,他只是在该书序言中提到干支历,这个是他个人观点,不代表专家组的一致意见,他就破口大骂,说如果其他专家不同意,主编还能让他们继续写吗?简直不能更搞笑。翻遍《中国古代历法》正文,只字不提干支历,要是他真是古代重要的立法并且得到官方认可,怎么没有半点介绍?学术上,要提出与大众观点中不同的观点,颠覆学术公认的理论,必定要求寻找更多的论据,可惜的是,神棍找到这几篇少数纸质版文献,用于推翻公论,还早着呢。因为立春派是按照自己的观念解读这些文献,而这些文献所表达恰好是支持了干支与农历挂钩的结论。

2。《公历公历干支历对照表》

这本书是神棍找到的唯二的明确使用“干支历”的著作,这本书的作者是北京天文台。

这本书虽然提到“干支历”,但是干支历指的是以正月初一为岁首,每月朔日为月首的正统历法上的纪年纪月体系。根本不是神棍们所宣称的以立春为岁首,书中不但没有提及干支历要以立春为岁首,反而再次铁证干支纪年纪月都是以正月和朔日为准。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该书日期对照表中,干支纪年明确标示为农历的干支纪年,而干支纪月也是和农历的序数纪月在一起的。例如公历为2月,农历为正月,正月的干支为”庚寅“。这里的”正月“,”二月“就是农历中的月份,根本不是百科中所歪曲的只是”序数“。因为按照”干支历民科“的理论,干支历根本不存在序数月,只有干支月,所以这里的农历序数月和干支纪月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农历的闰月,干支纪月不单独标记,一般认为与闰月前一个月相同。所以在对照表没有单独标记农历闰月,但是在日期中有标记闰月。

决定性的证据的在该书245页的《属相分列表》。如果按照神棍的理论,属相应该也是从立春算起的。

但是在该书的表格中,非常明确,属相的日期都是农历年在公历的起止日期,由此说明,该书根本没有支持所谓”干支历从立春开始“的理论,而是再次铁证农历、干支和属相都是按照农历起算的!

3。八字神棍的所列举的两本权威著作,一个主张立春说,一个主张初一说,有关干支历的起算点竟然不一致,加上知网上对干支历的研究论文少之又少,足以证明所谓干支历,在现代学术界根本不是什么主流概念,完全就是现代人提出的,个别学者自己提出了“干支历”这个概念,纯粹就是自行使用的,偏偏就被这些神棍用来包装,更过分的是,其实上面两本著作根本没有深入讨论干支历,也明明没有什么文献的证据,神棍们就自己夹带私货,充当历史发明家,像韩国人一样,剽窃干支纪年和农历的历史,把干支历说成是“自古以来就得到官方实行”,实际上正如子非鱼所梳理的,以立春为岁首的历法体系最远只能追溯到宋代的沈括,而八字采用立春算法最远可以追溯到明代,他们就把宋代之前的干支纪年历史说成是干支历的历史,其无耻程度实在深,脸皮足够厚。

下面就是一位已经被知乎永久禁言的神棍发表的谬论。他看都没看《汉书》以及相关文献的记载,就敢胡说汉代太初历从立春算,该神棍的YY功夫真是一流

八字神棍认为,现在的春节,其实是以前的立春,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把正月初一由元旦改为春节,把立春的“春节”这个称谓拿掉。因此人们把立春为干支纪年岁首转移到正月初一。

还有一个自称中山大学的学生,胡说所谓“春大于年”,所以古代立春岁首的地位被正月初一所取代。

严正辟谣:

这是彻头彻尾的错误,袁世凯法令只是把正月初一和立春称谓调换了,事实上没有改变正月初一作为岁首的地位。由于民国政府废旧历,得不到民间的认可,多年来民间的正月初一庆祝新春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而立春,他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传统的“鞭春牛”习俗寓意农耕的开始,但与岁首根本不着边。

到了今天,正月初一及其民俗仍然深入民心,但立春的习俗有多少人记得,有多少人沿袭?而且按照神棍的逻辑,为什么原来立春的诸如鞭春牛等习俗没有转移到正月初一,却偏偏诸如岁首等纯粹观念上的东西却转移到正月初一,这实在令人费解,根本无法自圆其说。这完全是神棍自己的胡说八道!

还有一个不学无术的中大学子,信口雌黄说“春大于年”,说在古代立春比正月初一重要。我就问一下各位知友,你们在自己的老家听说过立春比过年重要吗?现在过立春的,记得立春的民俗的人有多少?现在立春的民俗,在绝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式微了,甚至都不能认为是传统节日。

虽说是百度不靠谱,但是只要搜一下,就会发现,根本没有搜到多少有价值的内容。其实“冬大过年”的说过倒是有,意思是冬至的重要性比过年还高,而各地在冬至确实至今仍当作除夕来过,有实实在在的民俗。神棍们就把“冬大过年”,偷换成“春大过年”,以此来“证明”立春岁首的正当性。

有个神棍加文盲,居然说农历是落后的,应该加以取缔,全面使用阳历,我就问他一句,你是否过春节,如果你自愿放弃所有农历假期,正常上班,才有资格跟我说应该取缔农历。

神棍们提出,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日梭万年历”,采用的是立春为干支纪年岁首的观点。他们认为这是国家时间测定机构的权威认可。

严正辟谣:

其实这也很可笑的,天文学上,授时和历法根本是两回事,他们对天象的观察和计算,完全不同。国家授时中心不负责测算历法,国内负责编制历法的是紫金山天文台,他们编制的年历,是民用日历的印刷依据,在紫台官网上非常明确支持干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

下面是紫金山天文台官网下方的历法查询,可以看看紫金山天文台的权威观点,前面提过,历法就是他们制定,没有其他机构比他们权威!

下面是2006年由刘宝琳主编的《一百六十年历表》,明显是生肖和属相都是以正月开始的。

立春说的支持者在大力吹捧日梭万年历的权威性的同时,忘了一个基本的常识,据百度百科介绍,日梭万年历是武汉教授,专门为“时间网站”和“国家授时中心网站”专门研制的万年历软件。一个非授时中心研究员,本身只是农业学家的刘教授,如何成为授时中心的时间权威,他能代表授时中心的立场吗?而且这个日梭万年历,其实是挂在授时中心的时间科普网站,并非授时中心正式出版的,说白了只是挂名发表,怎么代表授时中心权威认可?简直荒谬!

要说权威,看看最权威的《人民日报》,看看人家是怎么记载的干支纪年的,是国内所有的报纸和正规出版的日历,全都是正月初一换干支。我觉得神棍们应该凑钱去买一个“热搜”,像紫光阁地沟油那样,《震惊!人民日报的报头几十年的错误从未更正》

有一些对传统毫无敬畏毫无常识的神棍提出这么一个观点,认为纵然这么多古籍采用正月初一说,但不等于合理,采用立春划分,首先保证了每个年份长度一致。立春节气代表了黄道的起点,用节气划分干支,干支与太阳的位置高度一致,具有严格的四季和天文意义。从起源来看,干支的最早是以木星运行周期为基础的岁星纪年,将岁星运行一周约12年的时间均等划分,而先秦将黄道划分为十二辰,进而演化出月建,干支纪月的概念,由此可见干支纪年、干支纪月都是从天象均等划分的,只有干支挂钩节气才科学合理。反观农历,年节本来就是与农历生产紧密相连,与太阳息息相关,跟月亮没有半点关系,月亮的运行周期不挂钩季节,也严重偏离地球的运行周期,导致需要穿插闰月,以这么一个缺陷明显的东西挂钩干支、生肖是不合理。

一个公务员神棍,在知乎大肆宣扬易学命理等封建迷信内容(在这里呼唤纪检委和举报渠道)。这神棍评论我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文虽长,多为偏颇之词,以偏盖全,强词夺理。只知近史,不知有汉,无论先秦,执其农历,拒认夏历,只饮末水,不知有源”。用这些半文不白的措辞,说斗柄、建寅全都是阳历性质,夏历没有月圆月缺内容,又岂来农历的正月初一。以立春为岁首的最古老的历法,就算夏商周三代的岁首各不相同,那也是以节气为首的。

还有一个神棍还提出,

严重辟谣:

历法的起源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之前的回答一般尽量避免,因为凭古籍记载相信足以让一般的读者能够明白其中来龙去脉,但是既然这些无知神棍的魔爪伸向历法起源问题,我也不妨奉陪到底,看看这些人如何凭其一知半解少得可怜的历史知识去迷惑大众。

下面摘要《古代天文历法讲座》/ 张闻玉奢. 一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1的一些概念

关于先秦时期的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是春秋时期以木星公转周期大致为12年纪年,企望扩大回归年周期的倍数,以与朔望月协调,使年与月的安排能够规律化。岁星纪年就这样与十二次联系起来。但是木星真实的公转周期仅11.8年,完全严格依照木星纪年将导致所谓“超辰”现象,人们就另外设想了一个理想的天体,与岁星运行方向相反,从东到西,速度均匀地十二年一周天,称为十二辰,太岁和木星保持着大致一定的对应关系。可见太岁纪年不过岁星纪年的马甲,无法根本解决超辰问题,后过渡到干支纪年。战国时代天文学家巳测得回归年周期为365日又四分之一,冬至点在牵牛初度,有天象作依据,四分历由此产生。

十二辰和三正。将地平圈分为十二等分,用十二支定名,北斗柄指向十二辰中的某个方位就是某月: 斗柄指向地平圈的寅位,就是寅月;指向卯位就称卯月。这就是所谓“斗建"。十二支纪月是将冬至所在之月的子月(斗柄正北向,指地平圈子位)作为一岁之首,依次到岁终的亥月即十二月,这就是所谓建子为正,称子正。即所谓夏、商、周三正。所谓周正, 是以冬至所在之月, 斗建子月(夏历十一月)为正月,即建子为正,又称子正;所谓殷正,是以斗建丑月(夏历十二月)为正月,即建丑为正,又称丑正;所谓夏正,是以立春之月,斗建寅月为正月,即建寅为正,又称寅正。春秋时代,依据建正不同,称子正之历为周历,丑正之历为殷历,寅正之历为夏历。

节气的形成。一般认为,《尚书· 尧典》中的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就是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气。《左传·昭公十七年》提到传说中的少昊氏设置历官:“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 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一般都认为,分指春分、秋分,至指夏至、冬至,启指立春、立夏,闭指立秋、立冬。二分二至和四立,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气,也是最先产生的八气。《左传》中多次提到分、至、启、闭,可见四立也产生得很早。分、《吕氏春秋》十二纪中就只记载了这八个节气-一一立春、春分(日夜分)、立夏、夏至(8 长至)、立秋、秋分(日夜分)、立冬、冬至(日短至)。在分、至加四立较长稳定发展才形成二十四节气。西汉初期的(淮南子》记载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这可能是目前见到的完整二十四节气的最早文字记载。

其实梳理出上述的历史,就不难看出那些八字神棍扯这么久远的十二辰、斗建,无非就是看中“等分”这个概念,为其立春说寻找依据。因为在她们看来,立春说最完美的设定就是等分和精确,而先秦时期的上述天文理念也与之相符,既然几千年前就有这种等分的概念,这么传承下来不就证明了立春说的合理性了吗?

诚然,先秦时期从岁星纪年、太岁纪年、月建等概念,确实也是干支纪年、干支纪月的起源基础,我前面列举明清两代的黄历上面的“岁次甲戌”的写法也是当年岁星纪年、太岁纪年的一种遗留。但是上述概念仅是天文观测或者说制历的一种思想体现,真正具体落实到年、月、日的编排,岁首、月首的确定,还是不能仅仅依据上述概念来确定。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使用朔望月周期为基础的月份设置,并且考虑到闰月的问题,那时的闰月放在年末。即所谓的“十三月”。但无论如何,从“建正”的设置就可知道,岁首在不同时间各有不同,而且仅仅规定"斗建XX所在月"为岁首。古人使用上述“等分”的天文概念,仅仅作为制定历法的思想依据,但真正确定年月日还是要调和朔望月周期这一前提。这与立春说将岁首固定在某一时刻的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根本不能用天文概念的等分来推定当时的年长、月长也是绝对等分的。这些神棍从来都是先预设立场,再去找依据,一看到“等分”就集体高潮,欺负古人和古文献不会说话,任由神棍作出任意解释,就是彻头彻尾的民科行为。

至于结合节气的形成的时间,更是让神棍的谣言的不攻自破。二十四节气并非同时形成,二分二至最先形成,后来形成四立,最后才全部是24节气。先秦时间使用岁星纪年、太岁纪年、十二月建时,最多只是形成了8个节气,更何况还不能证明当时明确使用“立春”这个概念。这些无知的神棍甚至都不了解节气的形成,就妄议先秦的这些天文概念支持立春说,支持以节气划分月建的说法,简直就是闹了关公战秦琼的大笑话。由此可见,这些神棍不但是对天文知识的不了解,甚至连历史知识都不了解。至于那个公务员神棍,毫无常识在大吹特吹夏历没有月亮阴晴变化,不存在朔望月,所以必须以立春、小寒、冬至为起点。但是甲骨文中就有朔望月的记载,他心中的节气在那时大部分还根本不存在,即便是冬至也存在测不准的问题,信口雌黄说夏代就有立春,估计是他做梦时穿越到夏朝告诉古人的。《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农事的历书,收录于西汉汇编《》第47篇,分别逐月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根本没有任何节气的内容,就算是斗柄也并非每月记载。

外交部发言人说“自古以来”是国家实力的标志,神棍们说“自古以来”就是心虚和无知的标志。从来没有这么多自古以来就按照立春划分的做法,甚至包括这些神棍的祖师爷。

八字论命雏形于唐末李虚中,宋初徐子平将其发扬光大,形成系统理论,形成《渊海子平》一书,这是八字算命术的鼻祖著作,按理应为神棍必读的书。八字创立时是否就已经采用立春说,可以看下面这段《论起大运法》。八字论命中,大运是衡量一个人的整体命局的基础,如何排大运,该书原文是(中医古籍出版社《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并没有明确排年柱、月柱是否要以节气为基础,相反书中大量出现“正月”,“二月”的表述,也足见当时的四柱划分没有采用节气,否则就没有农历月份的什么事。而且上文“行大运”一篇中,正月初一子时上四刻采用上一年十二月。这就明确当时的四刻(四柱)就是采用农历的标准,还有介绍八字长期争议的子正问题,辟谣了神棍们所宣称的八字论命自古以来就采用节气划分。《渊海子平》只是明确了起大运需要考虑节气,没有说最基础的划分四刻采用节气。而后世演变成节气划分四柱,估计是受到起大运的影响,为图方便统一标准。

万事万物都有演变的过程,《渊海子平》都还没采用立春说,这群数典忘祖的神棍,连自家经典著作都读不进去,胡说自古以来就用节气划分四柱,简直大逆不道。要他们去读先秦时期的著作和甲骨文,不是难为他们吗?

八字神棍认为,农业社会中,太阳和季节是最重要的,月亮有什么用,节气划分具有最精确的天文意义,正月初一是人为规定,只有节气精确反映地球的位置,又不能均等划分一年长度。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地位高于其他节气,作为新年开始最为合适。

严重辟谣:

中国长期以来采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月份长度严格遵循朔望月周期,具有天文学意义,而通过调和回归年的长度,真正做到了年、月的统一,体现了阴阳调和的传统哲学。就算是八字论命中,一样把天干地支划分阴阳属性。哪个白痴文盲敢说月亮不重要?!你以为一年12个月,而不是10个月,20个月,难道是上帝发明的?归根究底就是史前人类发现一年的长度大致相当于12个朔望月,才有了月份的概念,世界各国的历法概莫能外!中文月亮和月份是同一个字,英文MOON和MOUTH相似,足见各种的渊源。你每30天拿一次工资而不是40天、50天,都得感谢月亮!事实上24节气,而不是30节气,40节气,就是中国古代以一年12月为灵感,不断划分、细分的结果!24节气,60甲子,还有72候,这些数字是古人拍脑门所得吗?事实上这些数字全都是12的倍数!12被称为天之大数,有这么多的天文意义,中国这么多传统文化取数12,包括生肖,都不是偶然,一切根源就是一年时间月亮转12圈!这班神棍自以为将黄道划分12等分,24等分就是所谓十二辰、二十四节气,就是掌握了太阳的真理,居然把月亮贬的一无是处。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要将黄道等分24等份,一样是人为规定的,古人为什么不分30等份呢,就是要跟一年12个月对应!

中国历朝历代在测定回归年长度的时候,就是测定冬至的时间,以两次冬至的间隔定义为一年,或者一岁。如果冬至测不准,就会导致历法有偏差。民俗上为什么说“冬大过年”,就是冬至真的是天文上岁首的反映,所以如果说非要以节气划分岁首,也是冬至岁首更合理一些。按西方天文学,黄道以春分点为首,十二星座以春分开始。

至于说立春反映太阳的精确位置,就更搞笑。中国古代长期采用平气法确定节气的日期,即把一年的天数平均划分为24份,每一份就是一个节气,每个节气相隔的时间是固定的,并以此为确定阴历月份。由于这种方法,节气的时间都是计算、推定出来的,不能反映太阳的真正位置。原因是众所周知,太阳运行速度在近日点最快,在远日点最慢,同样的15度,中间间隔天数是不一样的。因此直到清代,中国才全面采用定气法,把黄道弧度(角度)平均划分为24分,并以此确定阴历月份,当然如此一年每个节气的长度就不一样,但精确度大为提高。综上,从天文角度,立春地位低于冬至(春分),在古代采用定气法前甚至不能真正代表太阳的位置。八字神棍YY立春的尊崇地位,根本没有任何依据。

八字神棍不知道是真心水平有限,还是为了顾不一切维护祖师爷的“尊严”,要么狡辩,要么谎话连篇,下面摘录一下,让知友见识一下他们低劣的水平。

1。

神棍们最常用的证明方法就是,因为生肖是依附于干支,而干支是阳历,所以生肖应该算立春。但事实上,神棍们对于为何干支要依附于阳历,从来没有回答过,都是避重就轻,因为确实找不到依据为什么干支必须依附于阳历。大家有空看看我的评论,有位中医研究生,一上来就骂我不懂历法,不懂节气,可惜他了什么有价值的观点?什么都没有,只知乱喷,他同样回避了为什么干支要和阳历挂钩的根本性问题。

有的就是因为现代已经使用惯了阳历,所以潜意识觉得农历不靠谱,闰月不好处理,又不能精确反映季节变化。这心态说白了就是阳历的惯性思维。对于历法来讲,是没有办法面面俱到,就算是现代公历一样有闰年,一种历法遵循了一个标准就必然无法完全兼顾其他标准。对于公历来讲,十二个月的天数是人为规定,没有天文意义,以公历为参照,农历的日期不固定。但对于古代只有农历时,古人是不是也会认为,节气的日期不固定,参照以来不方便呢?农历的月份对应一个朔望月周期,具有天文满意,其通过闰月的设置,也算是兼顾了季节变化。但是以阳历来否定传统历法,无疑是可笑的,只是参照系不同而已,就像中学物理的运动和静止问题,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阳历和农历方便和不方便同样是参照系的问题,要是不懂,那就是连中学水平都不如,

2。砌词狡辩

立春派找不到方法有力辩驳铁证如山的古代文献,就狡辩起来,上文提到的明史爱好者是一例。我还遇到过一个神棍,明明明清两代的历书和史书明明白白,干支就是和正月初一对应,偏偏狡辩说这只是大概对应,实际上不一致。说什么干支写在年首,不代表从那里开始就是年首。

既然如此,古代的历书和史书都是“大概对应”,请你去找一下精确对应的古代文献!神棍们能找到算他们有种!总之对他们有利的就是精确对应(如《清实录》的“癸未年立春”),不符合她们期望的地方就是“大概对应”。

3。以偏概全,否定一切

有个神棍加文盲,逻辑的无赖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说官方就一定对吗?什么审判伽利略,十年动乱也是官方的行为。

此货的无赖在于,他没有直接证明官方在生肖问题为什么错了,而是说官方曾经做错事,所以在这个问题不一定对。我就说你曾经做过错事,所以你现在做的这件事,我敢肯定不靠谱。要是现实中有人对其说这样的话,我肯定他已经暴跳如雷了。要是认为官方关于生肖的标准错了,就拿出证据来证明,说官方曾经做错事,就能证明生肖标准错了吗

还有一个神棍说,《清史稿》里史实错误太多,所以书中出现纪年低级错误也不足为奇。这也是无赖逻辑,就算清史稿有史实错误,也不能证明其纪年方法是错误的。他要么就证明清史稿的纪年方法错误,单纯一个清史稿曾有错误,就妄图推翻《清史稿》的纪年方法?简直不自量力。

4. 恶意造谣,渗透百科

八字神棍充分渗透百度百科,杜撰,夹带私货,在“二十四节气”词条中,早被这般无耻和无知的神棍改得面目全非。他们不但在所有可能的地方都夹带干支历的私货,还大肆造谣,讲先秦没有形成全部节气的历史都说是立春为岁首。甚至说古代在立春有重大官方和祭祀、庆祝活动,俨然迎接新年的盛况。诚然这班神棍白痴可能在现代根本就不过春节,而且过立春的。

5。断章取义

民间红学家陈林提出在红楼梦九十五回贾元春逝世的章节,提到

……不多时,只见太监出来,立传,贾母便知不好,尚未敢动。少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三十一岁。贾母含悲起身,只得出宫上轿回家。……

认为,红楼梦中,元春是年前去世的,因为过了立春,所以认为是下一年,“卯年寅月”。

这个解释有点断章取义,因为按照立春派的观点,立春当天,干支纪年应该已经是下一年。但是事实上上文明确提到,立春日仍是甲寅年。所以红楼梦这段恰好反映了历法和八字在纪年方法的差异。

6。逻辑混乱,不着边际

也有一个知友跟我长篇大论了几次,说干支纪年应该还给立春,还上纲上线的说我维护传统历法,是缺乏思考,固守权威的表现,而他主张完善传统文化,倒成了创新。

其实,历法这东西,本是数千年来约定俗成的结果,诸如岁首,干支之类,其实都是人为规定,但是经过几千年,人们普遍接受,成为一个现实。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改变的,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弱点,但改变他仍属不易。公历在20世纪曾有人提出改革,但都失败了。在没有新的被普遍接受的历法方案出来前,我们只能接受他。我只是还原历法的本来面目,纠正人们的错误认识,不是说要维护他。如果未来有一天,干支纪年以立春为岁首,被绝大多数人广泛接受,他也就成了既定事实。但至少在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一趋势,国家、历法研究机构乃至所有正规出版的日历,都没有采用立春说,这显然不能说立春说得到广泛接受。

其实此人的思维非常跳跃,跟他说理很难。他说要发扬改造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应该干支纪年还给所谓阳历。这一点也是荒唐的。干支纪年本来就是农历,何来还给阳历一说。还说阴历是属于次要地位,这完全就是信口雌黄了,阳历和阴历只是历法的形式,根本没有优劣之分。在他心中潜意识就认为阳历的地位高于阴历,所以最好生肖就应归属阳历。只可惜,他眼里的“应然”与实然相差甚远,我跟他最终话不投机

7。胡说官方

也有一个声称端午节放假就是她们整出来的知乎回答,说民俗学家施爱东的官方答案是立春。我不知道施爱东的答案如何成为了官方答案?从公开的报道中,施爱东的确是主张立春学说,并且他是上文提到的叶春生的学生。我的推断是,这个知乎用户有可能是施爱东的学生,而施爱东是2007年做端午节放假调研的课题组成员,因为施爱东帮官方做课题并得到落实,所以这位施爱东得意门生就认为施爱东观点得到官方认可,最后推出施爱东主张立春说也是官方答案。这个逻辑也是荒谬绝伦的,施爱东帮官方做课题,并不等于施爱东的观点也全盘被官方接受,难道他在A领域做官方课题,官方就要承认他在B领域的观点。

8。反客为主

有个神棍说,谈生肖不谈算命干什么,因此只能在算命的角度理解,并遵循算命界的规矩。

生肖和算命到底是谁利用谁。从历史看,生肖用于指代人的出身年份,应有两千年的历史,八字算命只有约1000年的历史,确切讲是八字利用生肖来算命,但是生肖作为民俗文化,很多人不信算命,但不妨碍其喜欢属相,所以不是只有在算命场合才能谈生肖,神棍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绑架生肖,意图把算命界的规则强加在非算命的场合,还大肆歪曲宣传,造谣混淆视听。

立春支持者试图把纯粹的干支纪年从农历中割裂开来,认为农历并不拥有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单独的历法,以至于使用所谓“干支历”来称呼纯干支纪年,但事实上,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使用干支纪年,干支纪年作为历法的纪年方式,沿用至今长达两千年,一直具有官方地位,这一点是不容置疑,任何试图把干支纪年从农历中剥离,都是无视基本历史事实。更有偏激的说法是”农历只是借用干支纪年“,反客为主,颠倒是非黑白。

《史记.天官书》有云,“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明确了正月朔才是岁首的地位。而古代正月初一的名称——“元旦”,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所有这些,都把正月元旦视为岁首地位从未间断。王安石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显然也把正月视同年岁的变更。

《袁宏道集》中,《戊戌除夕》《己亥元日晨起》上下相续,按西历,前为1598年1月26日,后为1598年1月27日,俱在立春之前。为何作者自书的记年干支明显不一?——因为他们就是以正月初一为新旧干支之分的,本不以立春为分。即使不查公历,也可以知道戊戌、己亥这两年的元日,绝对不可能都是当年的立春之日,而从第一天的除夕到第二天的元日,很明显,他所遵照的干支的变更,是从正月初一而定的,没有带立春玩儿。

两例一见于史,一见于集,其他史、集之中,当有同类,不复赘举。

两个例子,俱可否定“干支纪年起止于立春”之说,尤其为正史,属帝王官家之纪年,更不为随意之举。

再则,王朝更为慎重的改元,放于来年正月初一,已可见官家年之变更,只与太阴历之正月初一直接相关,与立春无直接干系。《明实录》、《清实录》、《清史稿》均遵循同一个先例,皇帝纪年和干支纪年在正月朔一同变更。这充分体现在每卷的抬头,好比我们写日记,到底是在抬头记载纪年变更,还是仅在正文中变更纪年更有证明力,不是显而易见吗?

所谓纯干支纪年,历史上并不真正存在过,干支历的体系,一天甚至会因为节气点的时刻而分属两天,两月和两年,如此复杂的计算显然是老百姓所不能接受的。无可靠的权威文献证明:八字(干支历)以立春为岁首,被官方和民间应用于八字命理学以外的地方。扩大以立春为古人纪年之始,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某些不信奉八字命理学的一般人,也支持立春说,原因就是对阳历的偏好。公历在现代毫无疑问是官方和日常生活所使用,正确反映季节变化。而农历不能反映季节变化,日常生活多不用,以至于部分人渐渐对阳历产生偏好,而立春说也是依据阳历,所以认为属相依附于阳历更为合理。大多数不会有兴趣了解农历历法的来龙去脉,心理上对阳历的偏好就采用了立春说了

事实上,直到现代,属相立春说从来未被任何正式出版的日历所采用,只不过某些八字爱好者在网上大造舆论,使得这说法被更多的人所认知。相对于晦涩的历法原理,八字命理吉凶显然更被人们所关注。2015年春节期间,中国科学报有篇文章《羊年始于立春还是大年初一?》,详细交代了争议产生的来龙去脉,根本原因就是,

皇权政治的结束、农历丧失官方正统地位不受法律保护、命理家(算命先生)乘机争夺历法正统,是根本原因。

干支在历法和八字命理学中使用,但是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体系和范畴,就因为共同一套干支符号,容易出现歧义,再加上算命学者别有用心的解释,导致人们对干支纪年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但是追本溯源,大多数人还是遵从属相从正月初一开始的传统。某些人缺乏独立思考,发出“活了几十年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属相错了”,其实活了几十年一直沿用正月初一,反倒证明该说是通说,更具有普遍性。在学术界,理论需要证据,非比寻常的理论需要非比寻常的证据,要发出与传统观点相悖的理论,需要更多的有力证明,而立春说的支持者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同时,干支符号在多个领域使用,更证明他仅仅只是一个叙事符号,本身并无任何神秘性,与人的吉凶命运挂钩更是可笑至极。

民间的八字算命者,以所谓传统文化为由,大力鼓吹属相为立春为岁首,事实上也为自己的命理理论造势,试图让人们重新接受算命术。但在科技昌明的今天,算命术属于传统文化的糟粕,应当加以否定。

因此,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认为属相仅仅是指代出生年份,正月初一是属相更替的岁首,这是大多数人的习惯。如果在八字命理学场合使用生肖,认为生肖与命运吉凶挂钩,可使用立春为岁首。不信奉八字命理学的人,没有必要采用立春的说法。

一些评论骂我戾气太重,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其实我也很乐意跟理性的人交流,况且我对八字内部使用立春说从来都是尊重的,只是他们内部标准不能推广到其他地方和场合。如果这些神棍不但无知还无耻到自认正统,那我就必须毫不留情的揭露和痛骂!

属相对应的是年,年以立春为开始,属相当然就是立春开始。

年以啥来定?是月球公转十二圈吗?肯定不是啊。月球看起来初一最小 ,十五最大,多么有规律啊,但众所周知,这玩意不能划年 ,不能划年也就不能定属相。

为什么不能划年?因为月球公转一圈是27.32天,一月差三天,一年差36天,十年差360天,也就是差了一年,这玩意是祭祀用的,不能纪年 ,噢。

那用什么纪年呢?当然用北斗。北斗恒星,固定不变,地球是行星,转一圈才是一年。天象来看,北斗轮指一圈正好是一个太阳年,表盘十二等分就是一个月,地支月是这么来的。绝不是十二个月球公转时间总和,记住噢!

一年有24个节气,分12节和十二气,那把北斗表盘24等分,不就是24节气了吗?这就是错误,记住:北斗表盘只有十二个节,没有气。你看过世界上有24个单位的表盘吗?妹有。

所以,一节一月,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和月球初一十五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北斗定纪,定年,定日月,还定时辰。你初一咋滴?年是由北斗定的,不是你初一定的,噢。

《史记·天官书》中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看到没有?能不能看懂最权威的《天官书》?学习也是有门槛的,噢!

什么叫定诸纪?年月时是也。为啥不能定日?因为,日夜是由太阳定的,噢!

北斗能定诸纪,为啥就不能定日?因为,北斗指向23点,这是子时,北斗说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太阳就是闹别扭,必须0时才转过去……太阳不听话北斗也管不了。到底一日从几点起算?

李淳风曰:日起于子半。不得罪北斗,也必须照顾太阳的情绪。其实它两个方向相反,周期一样,都在表盘里转悠,各走个的十二宫。

那为啥北斗就定不了日?因为,日也是恒星,它俩平级。那咋办?就得分开。二十四节气,十二个节归北斗,十二个气归太阳。各管各的,互不侵犯。

记住,北斗十二节叫十二月建,太阳十二宫那叫十二气,也叫月将。月建顺时针轮指十二节,月将逆时针周游十二宫。周期一样,方向相反,就是这么有个性。太阳和北斗共同组成了24节气。

天道(北斗)左旋,地道(太阳)右转,在地为人, 在天为神。太阳和北斗的微妙关系,就是是中国玄学的基石,孔子曰:上天垂象,昭示吉凶。

属相起源于何时,笔者未及详考,但可以确定的是,属相的起源一定晚于干支。古人以干支纪时,天干有十,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搭配排列,一个完整的循环为60序。当干支用于纪年时,从甲子年开始,到癸亥年结束,干支的一个循环就是60岁,其中地支的一个循环为12岁。古人把干支的一个循环称为“一辈子”,而把地支的一个循环称为“一轮回”,一辈子有5个轮回。

我国古代没有现在的公元纪年,采用的就是干支纪年。古人为了便于更形象地记忆每个轮回中的每一年,就又创立了属相的说法,和十二地支配套使用。十二属相分别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分别对应十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就把地支对应的年份用这十二种动物来称呼,子年就称为鼠年,丑年就称为牛年,以此类推。一个人在什么属相年出生,那他的属相就是什么,这就是属相的来源。

从理论上讲,属相是从属于地支的,也就是从属于干支纪年的,而干支纪年是我国最古老的纪时方法。相邻属相是从什么时候交替呢?那当然是以年头岁尾为交替时间,岁尾延续上一个属相不变,而到新的年头就是下一个属相了。那么年头岁尾又是如何确定的呢?这就和历法有关了,就要看采用什么历法了。采用的历法不同,年头岁尾的日子就大不相同。

我国最早的历法是夏历,夏历是以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方位来确定月份的。夏历以斗柄指在东北之隅所谓“建寅”之月为岁首。寅月就是孟春之月,包括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建寅”就是指立春,“寅正”指雨水日,故夏历是以立春日为岁首的。夏历以立春日为岁首,那立春日当然就是夏历的属相交替日。《左传》所谓“夏数得天”,是说夏代的历数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天象,所以孔子主张“行夏之时”。保存在《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就是现存的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它按夏历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象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

古代有天改命则帝改历的传统,故历法常改,历法非恒道也。商革夏命,遂以“建丑”为岁首;周革商命,遂以“建子”为岁首;周室衰亡,秦统六合,遂以“建亥”为岁首;汉初沿用秦历,到汉武帝时,又改历重新以“建寅”为岁首……。我国历法几经修订,不知到什么时候,遂固化为现今的传统农历。农历是阴阳合历,一方面以阳历性质的二十四节气为主体,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相应所应从事的政事,另一方面又以月亮圆缺朔望的一个周期来确定月份,这就势必形成阴历性质的月份朔日和立春日相错位,从而难以确定岁首日。不过,这难不倒聪慧的古贤人,于是他们就把最接近立春日的某月朔日确定为岁首。也正因为如此,才又有了闰月的说法,有的年份为十二个月,而有的年份则为十三个月。

不同的历法有不同的岁首,不同的岁首就有不同的属相交替日,这是很正常的。不过一直以来,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是倾向于把立春作为传统岁首的,只不过受农历历法的限制,准不能为了以立春为岁首,从而把农历某月的不初不中的某一日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吧?所以只好把距立春最近的某月朔日作为正月初一,充当岁首,这是一种折中态度,其中就表达了岁首的确定离不开立春的意思。我们国家于201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GB/T33661-2017《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规定了农历从正月初一换年,这并没有错,因为农历就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我们国家现在使用农历,这是官方历法,其它历法也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不官方使用罢了,国家并没有禁止或否定其它历法。

属相是依附在地支上的,所以应该随地支的转换而更替,不过属相多在民间使用,官方在正式场合很少使用属相符号。民间使用属相,一般情况下遵循农历是对的,因为农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农历的岁首就是正月初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会造成误会和错乱。不过,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涉及风水命理就不一样了,就必须按照夏历,以立春为岁首,以立春日为属相交替日。这是因为风水命理托名《周易》,而《周易》是以夏历为其所遵循的历法,所以当然要适用夏历,否则就是以今论古,驴唇不对马嘴了。

也许有人会问,《周易》循夏历,何以见得?《易·说卦传》曰:“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这里的“东北”就是指北斗斗柄指向东北之隅,时在冬春之交,具体讲就是立春之日。而北斗斗柄指向东北之隅,正是所谓的“建寅”之月。《说卦中》所谓“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当然包括年岁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就是年终岁首。后天八卦的艮位介于十二地支中的丑和寅之间,为丑终寅始,故为“建寅”之处。《易》以艮为终则有始,夏历以“建寅”为年终岁首,两者是高度一致的,故知《易》以夏历为其所循历法。

总而言之,属相什么时候交替,这要看依据什么历法,还要看使用属相的目的用途是什么。夏历以立春为岁首,当然以立春日为属相交替日;老皇历依古法,当然在这一点上等同夏历;农历以距立春最近的某月朔日为正月初一(岁首),当然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属相交替日。因为农历是我国目前执行的传统历法,当然在一般情况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属相交替日,但涉及风水命理等特殊用途时,则应当以立春日为属相交替日。

都别混淆概念,只需要把【夏历】和【八字历】看成两套历法就行了!

历法按照性质,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太阳历-月亮历-数字历(生活历,跟天文意义无关)

夏历中,月亮历>太阳历>数字历,兼有各种成分;

八字历中,月、时的地支属于太阳历,其余的天干、地支都只是数字历,完全不含月亮历成分。

由于夏历、八字历都用到干支计数,导致人们往往容易混淆概念?

记住:夏历和八字历中干支相同的年,主体部分是重合的,但起始点不一样:

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八字历以立春当天为岁首……我很怀疑八字历为什么不用冬至当岁首?

镇楼图:2020年6月21日,是一个夏至

2020年6月21日,是一个夏至

虽然八字历的干支记录更系统,但八字历本身(由于神秘成分过多)远远不如夏历权威和普及:

于是民间一般的习俗,新生肖都是从正月初一开始的,现在中国官方也已经确定就是这样行了!

百度的日历,年换干支是按正月初一,但月换干支则按节气,也算融合了八字历的成分吧;

主要因为日的干支只能来自八字历,月、日统一起来,但年的干支就更多考虑民间传统了~~

李溯本?黄聖雅

上一篇:8台四驱拖拉机迎亲

下一篇:两单亲妈妈同居养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