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相亲、结婚也迎来了高峰期,高价彩礼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近日,一则关于地方彩礼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引起了广泛讨论。彩礼作为一种地方习俗之一,是中国人谈婚论嫁时要考虑的重头戏。
但如今在部分地区,彩礼金额越来越高,已逐渐成为了阻碍年轻人步入婚姻的重要因素,甚至因彩礼返还等事件,还引发了刑事案件,这不能不引起关注。
彩礼攀高
彩礼是指婚姻关系当事人一方,依据本地习俗,向另一方给付的钱财,支付方通常是男方,我国结婚给彩礼是传统婚俗的一部分,最初意义也在于体现男方对女方家庭的感谢和尊重。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婚彩礼的数额也在逐年攀升,彩礼逐渐演变成一种经济交易,其数额往往被视为衡量家庭经济实力的标志。
甚至在部分地区,高额彩礼愈演愈烈,一度成为了婚姻的必要条件,不少年轻人因此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对个人而言,高额彩礼不仅会加重年轻人的经济负担,还可能导致产生婚前债务,影响婚后生活的质量和稳定性。
彩礼高企,往往会加剧了家庭间的金钱纠纷,有时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再往大了看,在社会层面,高额彩礼会加剧了性别不平等,强化物质主义观念,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从各大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高额彩礼的报道,比如豫东地区,彩礼高达20多万,部分县城一度达到30万,这被当地美曰“3个9万9”。
高额彩礼并不分地区,浙江宁波市区彩礼“标准”一般为10万元,但周边乡镇也能“上涨”到20多万,西南地区部分县城彩礼也要20多万,甚至个别区域要高于30万。
江西高额彩礼曾多次被媒体关注,甚至在网络平台还演变出了顺口溜,这种现象都会极大影响城市形象。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多人家庭都是工薪阶层,一方面工作积蓄要用来购买城市房产,同时,还要面对高额彩礼,此外婚礼、三金、房子装修等也会花费相当资金,对于支付方家庭而言无疑会产生很大经济压力。
结婚率下降
彩礼作为约定俗成的习俗,可谓自古有之。古时有六礼,新中国成立以来,彩礼也在不断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一张床、六十年代是一包糖、七十年代是“三转一响”、九十年代是星级宾馆,再到现在的彩礼金额不断上升。
可以看到,彩礼变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今,高居不下的彩礼频繁登上热搜,结婚也从喜事变成了棘手之事,稍有不慎还有可能闹上法庭。
这种高额彩礼现象,也成为了阻碍年轻人步入婚姻的“拦路虎”之一。近年来,我国新婚人数逐渐走低。
去年10月,民政部发布《2022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数据,2022年全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83.5万对,比上年下降10.6%,结婚率为4.8‰,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
从结婚人数来看,自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其中,2019年我国结婚人数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了2022年,进一步跌破了700万对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结婚在下降,离婚却在上升,去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287.9万对,比上年增长1.4%,其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210.0万对,法院判决、调解离婚77.9万对。
结婚人数不断下降,这也成为了新生儿出生下滑的主要原因,2022年全国出生人口数量比上一年减少106万人,出生人口跌破千万人大关,近五年来,更是下滑了约40%。
多地部门出手监管
面对高额彩礼现象,各地政府部门都在出台相应法规。近期,江西抚州的规定被媒体广泛报道,江西民政厅在公开内容中称,抚州市“彩礼下降幅度全省最大”。
这种结果是和江西省当地对比来看的,据媒体公开报道,当地会设置道德红黑榜,如果某户出现高彩礼情况,会将其写到黑榜上,选择零彩礼会写在红榜上示范。
当然,这只是一种监督性措施。具体到彩礼金额上,因每个区域、每个家庭可支配收入并不相同,因此也不能一概而论,抚州当地对彩礼采取了限额标准,规定不能超过具体地区村民人均年收入的三倍。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进一步明确了彩礼的认定范围和返还原则等多个问题,
并且,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彩礼范围、彩礼返还原则、诉讼主体资格等重点难点问题,给出了规范,对彩礼的目的性赠与特征,在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因素下,又进一步进行了完善。
可以看到,高价彩礼成为不少地区娶亲的重要阻碍,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重视,各地对高额彩礼已经出台规定进行监管。
不过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习俗,高额彩礼或许很难得到迅速根治,这也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年轻人的彩礼观念。
可喜的是,网络上已有部分“95后”晒出尝试“四无婚礼”画面。相信随着时间推移,高额彩礼现象会得到解决。
参考资料:
1.最高法出手,高价彩礼能否走向终结?浙江新闻.
2.江西抚州:彩礼不得高于本地人均年收入3倍,高彩礼会被写到黑榜.齐鲁壹点.